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 (教育局供圖)
香港是一個文化多元及中西薈萃的國際化大都市,在“一國兩制”下擁有獨特的優勢。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及充分發揮聯通世界的橋樑角色,市民必須有效運用兩文三語。香港的語文教育政策旨在培育學生的兩文三語能力,即能以普通話、英語和粵語表達及溝通。普通話是我國的法定國家通用語言,也是我們民族的象徵。學好普通話,不但有助與內地溝通,更有利於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因此,教育局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普通話能力,一直採取多元策略,推動學生學好普通話。
普通話為中小學核心科目
由1998年開始,普通話科正式納入為香港小學至初中的核心科目,目的是確保所有中、小學生都能學好普通話。普通話科的內容生活化,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從互動中學習,以提升聽說普通話的興趣和能力。學校重視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大部分學校都設有普通話日/普通話周,或由學生當普通話大使,並舉辦多樣的普通話活動,如普通話攤位遊戲、朗誦比賽、歌曲/電影欣賞、才藝表演和戲劇活動;學校也能利用多媒體資源,如校園電台,營造普通話語境,讓學生學以致用,實踐所學。
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為確保普通話科的教學質素,教育局訂立教師語文能力要求。自2001年起,所有新入職或新調派任教普通話科的常額教師,須通過“語文能力評核”(前稱“教師語文能力評核”),或憑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普通話水平測試或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普通話高級水平測試的相關成績申請部分卷別的豁免,以符合於中、小學任教普通話科的資格。
為提升在職教師的教學素質及技巧,教育局每年為普通話教師提供不同主題的培訓及教學參考資料,如課程詮釋、聽說教學、拼音教學、學習評估、營造語境和普通話教學經驗分享。教育局亦安排教師參加內地的培訓,例如國家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主辦的“粵港澳中小學教師普通話教學及推廣能力提升班”,又舉辦教師“內地文學文化交流團”,以促進交流,提升教學能力;同時聯繫不同的專家學者、機構及教師,建立普通話教師支援網絡。教育局多年來一直推行“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計劃的其中一個協作課題,是推動學校普通話的學與教,由內地專家教師進行示範課,並與香港教師共同優化學校的普通話課程、開發校本教材、發展學與教策略,以及舉辦多元化的推普活動,全方位營造普通話語言環境。
營造普通話學習氛圍
普通話的學習並不囿於課室,教育局一直鼓勵學校舉辦多元化的普通話活動,讓學生在校園內外運用普通話。教育局與學校、學界組織和社會團體等協作,經常舉辦各類型的普通話學生活動,例如教育局舉辦的“中、小學普通話演講比賽”。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亦透過運用語文基金,鼓勵並資助社會各界,舉辦各式各樣推廣普通話的活動,為社會營造良好的普通話學習氛圍,並為學生在課堂以外提供多元化的普通話學習環境。其中,“推廣普通話計劃”招收並資助社會各界的項目申請,包括巡迴教育劇場、演講比賽、短片製作及問答比賽,以及廣播劇比賽。根據各活動主辦機構的回饋及語常會秘書處的活動觀察,參與的學生整體上均能積極運用普通話,並展現良好的普通話水平,反映學校推行普通話學習的成效。
在學與教資源上,隨着資訊科技的發展,教育局亦發展不同類型的普通話學與教資源,供學生和教師線上線下參考使用,例如優化“通達學普”自學網站;製作“容易誤讀詞語表”、“b p m f樂趣多”電子互動學習套、“正讀與應用”遊戲小冊子和“聲情並茂:中小學普通話配樂朗讀材料”等;又撰寫學校示例,以及邀請大學及中學生拍攝“誤讀與誤會”短片,讓學生延展課堂學習,隨時隨地接觸普通話。
展望
據政府統計處出版的2021年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結果,85.7%受訪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普通話能力屬完全足夠、足夠或一般能應付日常生活。這個比例較十年前的73.9% 有顯著升幅。此外,在職人士及公眾的相應數字在同期內亦由約六成多增至七成半,增幅明顯。
展望未來,教育局會從三方面繼續推動普通話的學與教,包括:
一、進一步優化普通話課程:
因應國家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了《中小學生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及測試大綱》(試行),教育局會密切留意並適時檢討香港中、小學普通話科的課程,以期與國家標準接軌,進一步優化普通話學習成果評估,提升普通話教學的效能。
二、加強教師的專業發展:
支援教師提升普通話能力,並參考國家語委語言服務與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研究中心發表的《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的建議,繼續加強粵港合作推行普通話教學,與粵語地區的專家和教師交流普通話教學的策略及經驗;與廣東省教育廳合作舉辦“普通話教學深造課程”;推行“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與內地專家教師進行協作教學。
三、提升學生普通話聽說能力:
教育局會推動學校、學界組織和社會團體等,協力為學生提供多元有趣的普通話學習活動。語常會亦會繼續透過語文基金,資助各界舉辦普通話活動。
香港屬外向型經濟,大部分經濟活動面向境內外市場,要求一定的普通話和英語能力,這兩種語言對香港社會經濟的活力和長遠發展非常重要。未來,特區政府會繼續積極推廣學生及社會大眾學習和應用兩文三語,為社會發展培育所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