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全球漢文化AI生態大會在廣州舉行,本刊記者特此採訪了北京大學深圳芯片重要實驗室主任何進教授。
普及芯片知識尋找芯片天才很重要
記者:我在現場看到何教授親自給小學員上課,普及芯片知識,我知道何教授有一個少年中國芯工程,請問設立它初衷是什麼?目前少年中國芯項目進展怎麼樣?
何進:設立少年中國芯的初衷,第一個叫做播撒芯種子,尋找芯天才,第二個就是心連芯培育億萬創芯少年郎,手拉手鑄就磅礴強國芯力量。我從過去,現在和未來這三個點來談初衷。
教育能改變人的命運,從小有人生的榜樣,可能人生大不相同。我能夠從山區的一個小山村出來,是教育改變了命運。再者,從小有人生的榜樣,要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有做人的一個追求和一個榜樣是非常重要;我充分認識了教育能夠改變人的命運,榜樣能夠讓人生有了追求,然後抓住一些機遇,你最終能夠成為某一方面的人才。少年中國芯是一個教育工程,我希望能夠讓青少年受惠這個工程,這是一個過去。
再講現在,芯片成為競爭當中的核心之核心。我們現在要建數字經濟,就是要利用芯片和人工智能賦能傳統產業,今天芯片像水洗地一樣無處不在,它既重要又廣泛。我們高端芯片90%是依賴於進口的,我們每年進口的東西當中可能每六塊錢,就是有一塊錢是買芯片。一方面芯片如此對我們經濟轉型重要,而另外一方面我們又被卡脖子,這就是現實。芯片不僅僅是一個產品,不僅僅是一個戰略性、先導性、基礎性的產業,實際上它還是一個基礎科學突破。我們芯片無論是科技還是產業突破,都是需要人才的,2022年整個芯片行業需要人才大概是75萬,但我們只有40萬多,缺口是30萬。芯片的應用範圍只會擴大,人才缺口只會更大,現實非常嚴峻。
說到未來,芯片的生命,是50年、100年,甚至500年都沒有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講,芯片關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未來。芯片需要人才,人才來自於教育,教育既有高等教育,也有初級教育以及基礎教育,可是我們現有的高等教育已經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們這個產業和科技發展的需要。我們就從基礎教育開始,從娃娃抓起,芯片這個種子是播給小朋友的。從過去現在到未來,這個項目都是非常重要。所以我們開展了少年中國芯這個項目,這就是初心。
少年中國芯實際上是從2018年就開始了,現在已經是芯芯之火,可以燎原的一個前奏了。在香港、北京、廣州、深圳、長沙、韶關、成都、保定,已經有八個城市留下了少年中國芯的足迹。
飛龍芯從底層上對信息安全有支撐
記者:飛龍芯與我們平常概念上的AI芯片有什麼區別?它離線運作方式如何解決仿腦升級迭代問題?
何進:飛龍芯,應該來講是一種不同架構的一類芯片,是用基本漢字來傳輸,每一個漢字已經代表了很多信息,它不像010101,什麼信息大家都不知道,它能承受很多我們能理解的信息,這是飛龍芯的一個特點。
離線是這麼一個概念,你說話它能夠接收的,而且能夠通過這個漢字AI,能夠理解你說的話,能夠相互對話,就不需要網絡。飛龍芯現在是用AI的方式,是用聲音的方式,飛龍芯之間的產品,相互之間有聲音是可以對話,不需要網絡。
記者:我們平時概念上的AI同時好多人都在訓練它,它能夠不斷去學習,能夠迭代,飛龍芯如何解決迭代問題?
何進:迭代的問題可以讓中文字更多,更豐富,包括豐富它的應用場景;主板可以不停的去更新,更新以後它已經在迭代。
記者:今年以來,國家層面更為重視國家安全,飛龍芯六大特點其中一個是安全性;請何教授談談飛龍芯在安全領域對我國的作用和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面?
何進:飛龍芯嚴格來講是一種軟件的技術,不是硬件的技術,它是一個獨創的,用漢字作為基因。全世界能夠使用漢字能夠理解漢字的,就是中國人,從這個角度來講,是杜絕了一些安全的因素;另外飛龍芯會從軟件層面的加密去保證安全性。
飛龍芯使漢字跟科技時代同步
記者: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是民族聯繫的紐帶,而漢字銘刻着中華民族久遠的文化記憶,涵養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文字能夠影響人的思維方式,在過往的IT體系中,一直是英語為主導。作為首款純漢字底層技術的飛龍芯,它對中華文化的傳承意味着什麼?
何進:飛龍芯自身使用了漢字基因,使我們傳統文化走進了這個數字新時代。飛龍芯使用漢字來進行信息的處理,讓我們漢字得到了另外一個發展階段,是我們中華傳統的優秀文化又得到一次發展的機會。特別是從技術層面,以前我們覺得文化、漢字,它是一個傳統的東西,不跟現代科技沾邊,因為現代科技我們都知道從西方來的,那麼通過這個飛龍芯,令我們漢字得到另外一個發展,也可以說讓我們的漢字文化,跟時代同步了,我們漢字文化在科技時代,得到一個新的發展。
創新不易 飛龍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記者:您作為一個學界知名學者,怎麼看待飛龍芯產業化前景?
何進:飛龍芯有希望最終在中華大地上得到廣泛的應用,形成一個很大的規模和獲得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這個事情能不能成功,能不能成長為像華為、中興這樣的集團,可能還是有好多因素。
飛龍芯主要是應用生態能不能健全,廣州這個會已經是一個生態大會,走出很好一步。但要達到最終全國能夠形成很大的影響,我覺得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記者:據介紹飛龍芯應用場景有五個方面,而現場參展的廠商更多是在酒店或者一些文創方面,其它領域較少,您了解的情況是怎麼樣的?
何進:這個有很長路要走,建立生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一個事情,像華為、蘋果、中興,它也是走了多少年了,才有今天的規模。
任何創新制度都是不容易的,創新的東西生不逢時,往往要夭折掉。各種各樣的模式,要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不停的去探究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