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漢文化AI生態大會現場 (主辦方供圖)
8月21日,由仿腦科技、文化傳信(0343.HK)、文娃類腦智能、香港經濟導報社主辦,北京大學深圳系統芯片設計重點實驗室、科大訊飛、國際AllGo類腦智能物聯網產業聯盟、飛龍芯類腦機器人(珠海橫琴)有限公司等協辦的首屆全球漢文化AI生態大會在廣州盛大舉行,本次大會宣布了由人工智能公司仿腦科技聯手科大訊飛、文化傳信共同研發的全球首個漢字基因仿人腦——“飛龍芯”正式實現落地。
類腦技術在中國率先出圈
仿腦科技執行總裁陳鵬福指出,“飛龍芯”的誕生,象徵着類腦技術在中國的率先出圈,是世界人工智能領域的重大突破,標誌着漢字基因仿人腦作為人工智能的底層技術首次進入01 層面,中國民族企業成功打破西方英文科技知識產權的保護封鎖,一改過去“有應用無底層”的卡脖子困局。從此向世人證明,中文不是落後的文字,它已華麗變身成為數字科技概念計算的領導者,在世界 AI 浪潮中確立了主權地位的同時,成功實現產業化和市場化。
“‘飛龍芯’是基於‘中國電腦之父’朱邦復發明的倉頡輸入法的漢字原理,以中文算法作底層技術,研發的全球唯一實現脫機輸入輸出的人機語言理解芯片。其優點為無需依賴網絡,自帶 AI 智慧,因此能充分保護隱私,零洩露風險,真正做到網絡資訊的安全可靠,對國家網路安全實現真正的替代做出貢獻,推動了中國人工智能科學的重大突破和對全球電腦發展的促進,成功帶動工業4.0機器人類腦智能產業發展。”廣州文娃類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戰略運營官陸玄明介紹,“飛龍芯”具有無字庫、安全性、應用性、智慧型、自由度及高效能六大特點,可在科學研究領域、國防軍事領域、文化傳播領域、經濟運行領域及政治治理領域五大領域應用。隨着人機交互人工智能技術越來越成熟,人類即將進入無屏時代,多數的輸入和輸出交互場景更依賴於語音語言。
文化傳信(0343.HK)董事總經理關健聰表示,“仿人腦”技術標誌着漢字基因仿人腦智慧作為人工智能的底層技術首次進入01層面。 (主辦方供圖)
奧映科技董事長胡壹含與文化傳信集團董事總經理關健聰正式簽署“奧運、冬奧、大運等賽事吉祥物”搭載飛龍芯的戰略合作協議。 (主辦方供圖)
此次大會深度探討基於漢字基因原理研發的概念代碼計算技術、漢語作為底層語言實現人機交互理解性學習、記憶和操作的技術基理,重點呈現了漢字基因仿人腦技術在產業化方向打造“人人買得起,人人懂得用”的普惠應用場景,展示了漢文化AI的產業生態版圖。
打造中國自主知識產權
真正有“腦”的AI產品
文化傳信董事總經理關健聰致歡迎辭時表示,人工智能已經席捲全球,漢文化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明之一,我們具備渾厚的文化底蘊,從檢索型人工智能向學習型智腦發展的趨勢不可逆轉。我們肩負使命,敢於擔當。讓我們以開放、融合、交互的AI精神,共同迎接偉大時代的到來。
仿腦科技控股集團劉鉅波董事長表示,仿腦科技長期致力於低功耗、輕量化的技術路線,積極擁抱雙碳戰略,目前已初見成效。今天朱邦復研發團隊自主研發的漢字基因仿真大腦真正進入到產業化階段,且開始投入市場服務,是繼去年和科大訊飛合研飛龍芯取得成功後的又一個里程碑。此外,朱邦復研發團隊堅持走普惠路線,使人工智能達成“人人買得起,人人懂得用”,利用漢字基因仿人腦的技術優勢,開發出性價比高的人工智能產品。
記者現場了解到,目前由文化傳信出品,利用漢字基因仿人腦打造的AI燈塔已經是成熟的產品,可見該技術已經投入到商業應用。
會上,奧映科技董事長胡壹含與文化傳信集團董事總經理關健聰正式簽署“奧運、冬奧、大運等賽事吉祥物”搭載飛龍芯的戰略合作協議。第一階段將利用該技術對冰墩墩、雪容融進行仿人腦活化,進而推廣應用到其他體育類文創IP吉祥物的活化工程。胡壹含表示,飛龍芯與國際性賽事吉祥物的融合,是把中國傳統文化以及中國漢字文化推向世界最好的契機,通過產品的銷售、營銷、推廣推向全世界,讓世界認識中國的漢字。
圓桌研討會: 漢字基因仿人腦技術 如何提升芯片智能化升級
同日舉行的圓桌研討會更聚焦“漢字基因仿人腦技術如何提升芯片智能化升級”議題,重點討論漢字基因仿人腦技術的延伸應用,並邀請到工信部科技司腦科學與類腦智能專家委專家、文化傳信飛龍芯首席技術官胡天寶,北京大學深圳芯片重點實驗室主任何進教授,深圳市人工智能產業協會副會長、仿腦科技產業化總經理羅偉釗,仿腦科技控股集團執行總裁陳鵬福,澳門大學微電子研究院的副院長麥沛然教授,國際AllGo類腦智能物聯網產業聯盟主席張鐵軍,科大訊飛開發平台高級客戶經理陳曦明,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張彩芳、手妖文創集團董事長陳小鵬及朱邦復文化基金會財團執行委員江毅等專家學者及業界人士參與探討:
澳門大學微電子研究院副院長麥沛然教授
飛龍芯超越了現時學術界常見的框架和思路
西方人工智能走的基本上是數據檢索路線,算力、能耗、帶寬、存儲等要求很高,飛龍碼基於漢字基因概念模型的離線方案,35M以內的算法代碼量的確罕見。在離線狀態下,能實現輸入和輸出,並具備可理解的學習、記憶和操作,與目前主流的人工智能模型相比,的確具備了很大的性能優勢。飛龍芯的技術框架和實現路徑,已經超越了現時學術界常見的框架和思路。
北京大學深圳芯片重點實驗室主任何進教授
仿腦科技飛龍芯可賦能芯片廠商提升AI能力
飛龍芯採取了輕量化的技術路線,在側端實現了人機交互的可理解輸入和輸出,非常容易和芯片廠商結合,幫助傳統芯片廠商提升其AI能力,從上游賦能整個人工智能產業,具有深遠的產業價值。
工信部腦科學與類腦智能專家委員胡天寶
牢牢掌握AI技術的自主權
中西方文化可以兼容並蓄,但底層技術是地基,中國人工智能這座大廈,不能只建設在西方英文科技的地基上。前三次科技浪潮均以西方的英文科技為主導,以人工智能為標誌的第四次科技浪潮,其商業體量會大大提升,中文科技要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打破西方主導和壟斷AI底層技術的單一格局,完全融入世界科技潮流,把發展AI的技術自主權,牢牢掌握在手中。
深圳市人工智能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飛龍芯類腦智能科技(珠海)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仿腦科技集團產業化總經理羅偉釗
萬物皆可AI漢字基因仿人腦應用天地廣闊
漢字基因仿人腦技術是AI時代的基礎性技術,就像傳統PC時代的鍵盤輸入法,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屏幕打字,在人工智能時代,眾多電器設備正在去屏幕化,漢語操作人機交互技術將成為行業主流,凡是需要人機語言交互的場景,都有用武之地。搭載飛龍芯的芯片或者主板,不單擁有了聽和說的能力,還擁有了理解性學習、記憶和操作的能力,能快速增加芯片的附加值,從上游賦能整個AI產業,迅速提升AI產品的競爭力和利潤。
國際AllGo類腦智能物聯網產業聯盟主席張鐵軍
飛龍芯解決了物聯網的“無腦”問題
物聯網(Iot)的概念已經提了很多年,但給人的感覺總是缺一點火候。物聯網的產業鏈條延伸得非常長,業態也夠豐富,各廠商的參與程度也夠深,積極性也高。但客戶端的體驗卻不行,主要原因是缺乏中樞大腦!
物聯網的標準協同也喊了很多年了,但目前依然是極為混亂,這給消費者帶來了困惑。以智能家居為例,電器的品牌眾多,這些電器要組網起來,要有高效低能耗的無線通訊協議,要有智能化的人機交互中控,這個中控就是中樞大腦。在產業化中,AllGo無線通訊協議和飛龍芯的漢語基因仿人腦能力,可以集成應用,為廠商帶來極大的便利,更有利於提升消費端的用戶體驗。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張彩芳院士
仿腦科技飛龍碼“省存儲、省算力、省帶寬”
飛龍芯的人工智能核心技術“飛龍碼”具備三大優勢:第一是省存儲,飛龍碼的理解引擎只有30多兆,無需雲端搭建預設資料庫,即可實現離線理解輸入輸出,相對於檢索型人工智能,節省了大量的存儲空間;第二是省算力,飛龍碼的離線端側理解算法,省去了大量的雲端數據運算和處理,對CPU/GPU算力要求低;第三是省帶寬,飛龍碼輕量化的概念運算離線技術,省去了大量雲端數據的輸入輸出,帶寬依賴量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