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香港在加快引入人才方面動作頻頻。“月薪高達28萬元招聘‘一帶一路’專員職位和‘投資推廣署署長’”成為各大媒體的關注焦點,“向內地9所大學開放落戶”相關話題衝上微博熱搜,“符合人才清單即可獲得香港身份”在各大社交媒體上被競相討論......
那么,香港為何如此求賢若渴?
人才是第一資源,任何城市想要發展,吸引人才至關重要。然而,近年來的香港人口持續流失令人才缺口成放大之勢,不少行業招工難的問題凸顯。
香港稅務局5月2日發出240萬張2022/23年度個別人士報稅表,相比2021/22年度減少了約7萬張,創下了9年新低,3年間累計減少了約37萬張。
“受疫情及移民潮衝擊,香港勞動人口過去逾3年流失約19萬。”萬寶盛華集團(ManpowerGroup)今年3月公布的2023年人才短缺調查顯示,85%香港僱主面對人才短缺問題和招聘困難,為17年新高,較去年增長兩個百分點,比全球平均77%為高。
以私人財富管理業務為例,業界人士普遍認為,財富管理業務已成香港為金融業利潤增長引擎。然而,在過去的一年中,從私人財富管理行業離職的人,有一半以上(53%)流向了外部資產管理公司、私募股權、投行、保險、虛擬資產公司,導致私人財富管理極度缺人。畢馬威發布的《2022年香港私人財富管理報告》稱,吸引並留住人才仍然是(香港)私人財富管理行業的一大問題。移民和轉行是香港私人財富管理專業人士流失的主要原因。值得擔憂的是,在30~40歲的人群中這類情況尤為顯著,通常此類人群會在未來5~10內達到業績頂峰。
此外,隨着香港力求從傳統金融業態中轉型,相關人才缺口也就愈來愈大。香港銀行學會在去年10月份發表的一份調查中提到,有85%的受訪者表示在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相關技能方面的人才管理及技能缺口擴大。特區政府此前還表示,未來對ESG相關財經人才的需求預計會增加,將在個人和機構層面推進多項措施加強香港ESG人才培訓,並已預留2億港元,推出為期三年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向接受可持續金融培訓及獲取相關資歷的人士提供資助。然而,結構性人才短缺仍然是亟待解決的掣肘因素之一。
萬寶盛華大中華高級副總裁徐玉珊表示,勞動人口大跌為人才問題結構性因素,短期內難以彌補19萬勞動力;加上現時經濟復甦,各行各業都難以招聘人手,預料未來一兩年本港人才短缺問題更為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