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封面專題 > 正文
魔鬼住在天使隔壁
本刊記者 韓琪 [第3539期 2023-03-15發表]
【香港經濟導報網訊】
 
在2023年初,一部國產科幻電影《流量地球2》可謂風靡全國。除了令人震撼的視覺效果與跌宕起伏的故事線之外,對於前沿科技的探索也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在結尾,電影向觀眾透露出智能機器人引發了地球兩次危機的信息,不禁引發觀眾對於智能機器人擁有自我意識的思考。
 
同樣地,伴隨着如ChatGPT(中文:聊天生成型預訓練變換模型)這樣的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程式的風靡全球,不禁讓人們開始再次思考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在給人類生活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是否會如科幻電影那樣產生自主邪惡意識、人機倫理情感、窺伺人類社會等問題。為此,記者採訪了澳門大學科技學院代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澳門大學自然語言處理與中葡機器翻譯實驗室負責人黃輝教授。
 

ChatGPT加速智能化時代的到來

 
“從以前的電氣化、機械化,到現在的自動化、信息化,再到未來的人工智化,我沒想到它那麼快出現。因為我們預估可能是在2050年之前出現,但是在去年底就出現了ChatGPT,短短五天之內已經超過百萬的用戶,各行各業大家都沒想到。”黃教授向記者透露出對於如ChatGPT這樣的通用人工智能熱潮的提早出現覺得很是驚訝,並且向記者解析了人工智能工具的構成。
 
“第一是技術本身的發展,從傳統的統計模型,到統計方法,然後到神經網絡;第二個就是數據量,在構建一個人工智能係統裡面,需要用大量的數據來訓練模型,讓系統可以看到足夠多的數據,然後再去推理、理解,生成人類語言。另外,這個過程當中是算力(為計算機計算哈希函數輸出的速度)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你會發現很多人工智能係統幾乎都是大公司造出來的。”談及此處,黃教授再次表示道,人工智能能夠發展到今天的地步,超過了他的預期;尤其是像ChatGPT這樣能夠寫程序、寫作文、進行情感分析、關係檢測等集成多項任務的複雜系統來說,可以說很驚訝。
 

人工智能會否取代人類?

 
我們常會在電影中看到人工智能發展過快從而出現了想要取代人類的畫面。
 
對此,黃教授同樣以ChatGPT舉例說道:“垂直領域來講,比如說機器翻譯與專業的翻譯團隊相比,可能沒法馬上滿足翻譯需求。因為在翻譯裏面還要分領域,比如一些法律、專利、科技、藥類等方面,我們發現ChatGPT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表明目前諸如ChatGPT這樣成熟的人工智能也依然存在者很大的改進空間。接着,他又向記者從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創造原理,論述上述問題的可能性。
 
“人類一早就開始追求通過計算機來模擬人,即所謂的人工智能,希望它可以幫助我們做很多的事情。因為人類有自己的缺陷,如記憶不好可以通過計算機幫忙。以前我們認為AI在理解能力上是不足的,但ChatGPT這方面卻比較好,因為它是基於語言做事情。”說着,黃教授講起了語言模型的基礎:“它閱讀了大量人類的文本,包括電影對話、tedtalk演講等,你可以想像所有的小說、科幻書它全讀下來,而ChatGPT可以像人這樣子去溝通的關鍵在於,它在訓練模型的時候採取了不同的訓練方法——指令學習,特別符合人類的意志。它整個的推理和理解其實是在用語言去重組一些我們常用的句子,通過上下文給你回答。換句話來講,我們在跟機器訓練的時候,可能不是很簡單的一個指令,可能是很豐富的一個內容,所以你可以想像,我在跟ChatGPT等人工智能聊天的時候,其實是我們人類在引導它去回答某些問題。”
 
記者:“相當於它也是按照實驗者給出的一個既定軌道去發展。”
 
“對,所以說產生自我意識,我目前覺得還到不了這個程度。”黃教授繼續補充道:“因為從人工智能的回答過程來講,我們知道它是去利用好以前見過的文本,即學過的知識,通過你的問題大概去猜如何回答,相當於是在效仿人類交互界面的情況,所以我認為人工智能沒有產生自我意識的能力。”
 
除了從原理上否定人工智能產生自我意識的可能性,黃教授還指出人工智能不會去取代人類的功能反而會鞭策人們更加進步,這點引起了記者的好奇。於是,黃教授進行了舉例:“如果你感受到AI威脅到你,我覺得你需要進行自我提升。比如編程人員是否會被替代?我覺得不會完全被替代,只會說它對程序員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例如,一家公司以前需要最基礎的程序員,現在可能需要是懂架構設計或者項目管理的人,相當於是職位要求提升了,這可能是個趨勢。”黃教授笑稱:“總體來講,工具是為了提升我們工作效率。如果你要用好工具,自己必須要做好相應準備,等於說你是被迫去繼續提升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所以我認為這只是學無止境,你是跑不掉的。”
 

AI行業是否需要條規約束?

 
“我覺得的確是需要政府、學術界或者行業有一個規則制度”黃教授指出:“我們在構建AI系統的時候,會牽涉到很多比較複雜敏感的問題,包括建模時會收集大量的用戶數據,這就會牽扯到隱私問題,甚至有些用戶公開發表了倫理道德相關問題。那對於機器來講,它沒法去區分只是全部記下來。那在訓練模型的時候,我們的確沒法一個個去人工分辨,所以我們在訓練模型完之後需要再從它的值域或者語義理解,對涉及道德方面做一些限制。”另外,他還用身邊的案例指出,在大學裡面,有些學生很容易就接觸到AI去做一個生成任務,包括寫作文、做任務作業等,這個事情就會引起學術界、教育界的擔心,所以有些學者也在討論到底怎麼去管控或者怎樣去用好這個工具。
 
“總體來講,科技是走的很快,法律條文還是真的比較慢。”黃教授感嘆道,我覺得這方面是需要政府、企業或是學界去合作制定一些規則,因為AI免不了與人的交互會越來越密切的,所以涉及到的可控、信賴、公平對待、透明性等問題還是需要規則去管控,這樣在使用的過程也會比較安心。
 

科技:天使與魔鬼同在?

 
記者問道黃教授如何看待“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天使與魔鬼同在?”他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還是看怎樣去使用這個工具了。工具本身是我覺得還是比較中立的,主要視幕後使用者的意圖而行。比如說教育,我們在學校可能會擔心學生用人工智能去完成任務作業,但更多的情況是,有些學生本身是不懂寫程序的,但是他又必須去寫程序,所以通過人工智能快速地生成一些script(腳本語言)去完成他所需要的一些工作。”他也補充道,最近我也看到有些黑客用ChatGPT做一些違法的事,這個情況我覺得很難去避免,讓它完全不存在。
 
記者:“就像有一句老話說的,工具再複雜也複雜不過人心?”
 
黃教授肯定了記者的看法:“對的,我認為人工智能發展是沒法走回頭路,肯定只是一路往前去發展,那怎麼樣可以用它的工具?比如現在ChatGPT已經開發了API(應用程序),而且是遍地開花,所以你沒法說去禁止它。但是不是可以讓它成為引導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工具?”


經導全媒體矩陣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52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