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封面專題 > 正文
ChatGPT創始人:愛AI勝過愛人類
本刊記者 劉妍伶 [第3539期 2023-03-14發表]
【香港經濟導報網訊】
 
即使已經過了半年,論近日最火話題,ChatGPT仍然位列榜首。

 
open ai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山姆·阿爾特曼(視覺中國圖片)

ChatGPT剛問世之際,筆者有幸試用過一番,驚訝於其知識之廣度及深度。連奉俊昊拍《寄生蟲》的初衷,都能談及一二,甚至可以帶着記憶聊天,像人一樣。不禁讓筆者想起十年前的《HER》,主人公與AI陷入愛河,卻心碎於得知AI在與他對話的同時,還在和幾千人聊天,和幾百人相愛。

隨着ChatGPT的出圈,其背後的創始團隊也成了熱議的話題。誰發明了ChatGPT?又是誰將其帶入人們視野?為何偏偏是ChatGPT火了?

探究這個故事,筆者就必須將時間撥回二十六年前的1997年5月11日說起。那天,對於很多人,不過是平淡無奇的一天,然而國際像棋西洋棋王卡斯帕羅夫卻呆坐在房間角落,雙手捂面長嘆一口氣。五分鐘前,他在最後一盤棋局上輸給了IBM的超級計算機“深藍”(Deep Blue),成為全球“第一個工作受到智能機器威脅的知識型工人”。更諷刺的是,卡斯帕羅夫曾說過,電腦想要戰勝世界冠軍,必須等到2010年。但是“深藍”卻把這個日期提前了13年。

十九年後的2016年3月,由Google DeepMind開發的人工智能圍棋軟件AlphaGo在國際賽事上,再次以4:1擊敗世界冠軍李世石,引發人們對人工智能的廣泛討論,更引爆了AI產業化發展的奇點。

可以說,此時,AI產業化的元年已悄然到來。
 
1
 
與此同時,在美國的一場私人宴會上,一群硅谷內部人士聚首在一起。他們不談風花雪月,不問柴米油鹽,他們關注的是影響未來十年科技變化的問題:“為了人類的未來,我們擁有的最美好的事物是什麼?”

這群人就包括SpaceX創始人、現任推特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PayPal創始人、“硅谷風投教父”彼得·蒂爾(Peter Thiel),硅谷著名“孵化器”Y Combinator創始合伙人傑西卡·利文斯頓(Jessica Livingston),以及我們今天的主角山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 OpenAI 的現任CEO、ChatGPT之父。

ChatGPT大火之後,阿爾特曼隨之而成為了媒體寵兒,他各種的人生經歷故事越傳越神。

 

當地時間1977年5月7日,國際世界象棋冠軍卡斯帕羅夫在第四場比賽中走i棋。1997年IBM深藍戰勝卡斯帕羅夫被認為是人工智能的元年,代表着人工智能終於從科幻小說中走出來進入了人類現實世界。(視覺中國圖片)

眾所周知,阿爾特曼出生在美國密蘇裡州聖路易斯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他的母親是一位皮膚科醫生。他在八歲那年擁有了自己第一台電腦,在同齡孩子沉迷於電子游戲的時候,他已經學會了編程和拆卸Mac電腦。

但鮮少有人探究其身上具備的特質:作為85後的阿爾特曼,下個月他即將年滿38周歲,不僅具備金牛座的務實特質,還有白羊座超強的執行力,正如科技大佬比爾·蓋茨、喬布斯、扎克伯格等都愛輟學,阿爾特曼也不例外,20歲那年,他在斯坦福大學學習了兩年計算機科學便選擇跟兩名同學一起輟學創業。第一個項目就是搞了個社交軟件——Loopt,該應用程序可以與朋友共享用戶的位置。

不過該項目堅持7年,用戶最多的時候也只有5萬人,在燒完所有錢之後只能在2012年低價出售、關閉運營。但該項目卻獲得創業加速器 Y Combinator (以下簡稱 YC)青睞並投資,最終達到了 1.75 億美元的估值賣出,成為阿爾特曼創業的第一桶金,他隨後利用這第一桶金成立了自己的投資基金Hydrazine Capital,其中75%的錢直接跟投了YC投資的企業,相當於利用YC的資源和自己的預先判斷力做了個優質基金。

據說,這個基金四年時間規模增長了10倍,被認為是阿爾特曼財富自由的主要原因。

隨後幾年,阿爾特曼人生像開掛了一般:先開發了免費在線約會平台OkCupid(後被Tinder母公司Match集團以5000萬美元收購),隨後在2014年直接成為YC總裁,次年,29 歲的他入選了《福布斯》30 位 30 歲以下風險投資人榜單。

他在一次採訪活動中公開分享自己早年的創業經驗,談到一個非常出格的例子:他們曾有位大客戶要被競爭對手挖走,他為了挽留客戶邀請對方參觀自己的公司,但整個公司只有5名員工,該怎麼辦?

他的辦法就是僱了一批大學同學,上一天班撐門面,最後靠着這個陣仗拿下訂單。

2015年,阿爾特曼和馬斯克、蒂爾等人共同創立OpenAI;2019年,阿爾特曼離開YC,擔任OpenAI的CEO;隨後三年,在阿爾特曼的帶領下,ChatGPT橫空出世。

事實上,斯坦福大學每年輟學的人不在少數,會搗鼓電腦的更是數以千萬計,但不是誰都能成為阿爾特曼。
 
2
 
阿爾特曼從不掩飾自己對科技的崇拜,勝過包括自己在內的人類。

業餘生活中,他喜歡賽車,更喜歡駕駛租來的飛機徘徊在加州各地,聽起來就像普通有錢男孩一樣。但不同的是,他常常懷有對世界末日發生可能性的遐想中,在日常生活他經常表達自己做好面對末日的准備:計劃跟他的朋友、風險投資家彼得·蒂爾搭乘私人飛機,飛往蒂爾在新西蘭的老房子。

雖然在硅谷的大多數人,似乎都懷揣改變世界的意願,但阿爾特曼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有計劃。

“在1997年 ‘深藍’ 擊敗加里·卡斯帕羅夫時,我在想為什麼還有人關心國際像棋?而現在我對人類輸給AlphaGo感到非常難過,”2016年AlphaGo擊敗世界冠軍後,阿爾特曼對《紐約客》說,“如果你相信所有人的生命都是同樣有價值的,而且你也相信99.5%的生命將發生在未來,那麼我們應該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思考未來上。”

《紐約客》是這樣描述阿爾特曼的:“他一直懷揣著拯救世界的夢想,他在OpenAI會議室牆上寫了美國核動力海軍之父海曼·里科弗上將的名言:‘生命的偉大終點不是知識,而是行動。’”

阿爾特曼也曾公開表達人類與AI融合的期待:要麼奴役AI,要麼被AI奴役。他說:“我們需要提升人類的水平,因為我們的後代要麼征服銀河系,要麼永遠消滅宇宙中的意識。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時刻!”
 
3
 
早在ChatGPT之前,阿爾特曼曾帶領OpenAI在2020年推出擁有1750億超大參數量的最強AI模型GPT-3。人們發現其不僅能夠答題、寫文章,做翻譯,還能生成代碼、做數學推理、數據分析、畫圖表制作簡歷,甚至玩游戲都可以,而且效果出奇得好。

熱潮過後,人們逐漸覺察到如此強大的GPT-3可能在基本常識和簡單數學邏輯上栽跟頭。甚至會出現“鉛筆比烤面包機更重”、“你的腳有兩只眼睛”這種毫無邏輯性的回答。

這一原因出現的背後,可能正如網友所說:GPT-3只是自動檢索數據並輸入,不是真正思考的結果。

“人們對GPT-3這類大規模語言學習模型有着不切實際的期待。”AI領域專家楊立倫(Yann LeCun)在社交媒體上撰文寫道,直接戳破GPT-3的神話。與此同時,在GPT-3被曝出產生大量帶有種族歧視的言論後,OpenAI也承認GPT可能會產生欺騙、具偏見、辱罵等文字。不久之後,GPT-3跌落神壇,消失在網絡中。

GPT-3之後,ChatGPT應運而生。在修復大量漏銅之後的ChatGPT來得更加凶猛,令世界再一次開始思考人類與AI相處的議題。

如今,科幻概念層出不窮:差點毀了整個地球的莫斯MOSS、能令地球科技停擺的三體智子……而現實生活中更偏愛AI的阿爾特曼會給這個現實世界帶來天使,抑或是魔鬼,或許很快我們就會有答案。


經導全媒體矩陣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52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