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0日,在阿聯酋迪拜,採購商在第十三屆中國(阿聯酋)貿易博覽會上觀看展品。(新華社圖片)
2022年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盪不安,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但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2023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要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
對於新的一年,會議要求,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各地加力拼經濟
努力打好年底“收官戰”
2022年年初以來,全國各地便時有疫情零星爆發,導致多地經濟受到了影響。12月以來,多地調整優化防疫措施,同時,各地加力拼經濟,努力打好年底“收官戰”,也為2023年平穩開局夯實基礎。多省份黨政“一把手”通過座談會等形式走進企業,為企業排憂解難。
2022年12月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在杭州調研民營企業,並主持召開推動經濟穩進提質企業家座談會,強調支持企業防範風險、安全發展,指導企業做好疫情防控,構建防範化解經營風險機制,切實抓好企業安全生產,引導資本發揮積極作用。
2022年12月1日至2日,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主持召開省委專題會議,研究謀劃明年經濟工作,要求着力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穩底盤、激活力、增動能,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2022年12月2日,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李炳軍調研工業企業並召開座談會,強調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產業發展擺在首要位置。要廣泛匯聚全社會資源力量,千方百計幫助企業解決實際難題,形成大抓產業、大抓工業的濃厚氛圍。
去年12月初,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在蚌埠市淮上區開展“優環境、穩經濟”活動現場集中辦公,面對面傾聽企業心聲、了解企業訴求,協調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去年12月5日,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偉中在粵商·省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上說,要優化產業平台發展格局,強化城產、產城融合,面向全球大力進行招商引資,持續激發社會資本和民間投資活力……據悉,全國多地已經在年底行動起來,“加快經濟全面恢復”正被擺上更重要的位置。
“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經濟全面恢復。”河南省長王凱在許昌調研重點企業發展和對外合作項目建設時說道,全面推動國家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直達快享,充分釋放政策紅利,盡最大可能降低疫情造成的影響。
中央提出“四個敢”,政府帶頭“走出去”
據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2年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8.34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8.6%。但從單月數據來看,按美元計價,10月份,進出口總值5115.9億美元,同比下降0.4%;11月份,進出口總值5223.4億美元,同比下降9.5%。由此可見,進入四季度,外貿進出口承壓進一步顯現。
疫情防控政策優化,除了為國內各地的經濟運作提供便利,也為國際間人員流動提供了適宜的條件。2022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要“激發全社會幹事創業活力,讓幹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幹、群眾敢首創”。“敢”字當頭,是要因地制宜、因時因事,找準科學方法有效解決問題。一些沿海經濟大省、外貿強省與時間賽跑,主動出擊、找準“發力點”,暢通外貿企業面對面的溝通渠道,精準觸達海外貿易夥伴,迅速掀起了加快經濟全面恢復的熱潮。
於是,在去年年末,我們看到了浙江省啟動“千團萬企拓市場搶訂單行動”,江蘇省蘇州市開展外貿企業和招商人員赴法國德國包機服務,廣東省還將組織149家廣東企業赴阿聯酋迪拜參加2022年第十三屆中國(阿聯酋)貿易博覽會……等一系列政府部門帶團“走出去”、“搶訂單”的相關新聞頻上熱搜,一個個合作訂單被拿下。
有專家預測估算2022年中國有望實現18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較2021年增長3000億美元。這離不開一個“拼”字,它展現了全國各地的果敢擔當與全力以赴。
除了全力以赴拼經濟,中央工作會議提出了“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這表明,還要看到未來很大的不確定性:比如全球經濟正在面臨可能的經濟衰退、外需可能減弱;比如美國要和中國經濟脫鈎等等,另外,疫情也在發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朱民指出:“所以當所有的因素放在一起,強調‘穩’字這就表明,第一,我們有信心‘穩穩噹噹’地走。第二,把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結合起來。第三,我們並不單純追求GDP的速度本身,而是追求平衡、全面高質量發展。所以這個穩,我覺得在2023年和2022年有不同的含義,但是其實它傳遞了相當豐富的內容。”
正如會議指出,2023年經濟工作千頭萬緒,要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工作。努力實現2023年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以新氣像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要穩妥處置化解重大風險隱患,維護經濟金融和社會大局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