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封面專題 > 正文
沿海自貿區:不負眾望 輻射全球
■ 本刊記者 楊冰馨 [第3532期 2022-12-12發表]

▲2月10日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拍攝的住宅區建設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圖片)

 
自貿區作為我國目前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是制度改革創新和產業集聚發展的戰略高地。自2013年9月我國設立第一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自貿區已經歷了6輪建設,全國已成立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基本實現了沿海省份的全覆蓋,形成了東西南北中的試點格局。截至目前,已簽署19項自貿協定,涉及26個國家和地區,分別對標滿洲里及俄羅斯貿易通道、環渤海與東北亞的自貿圈、中日韓自貿合作、東盟自貿區、以及“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等,全方位輻射型的中國對外開放布局躍然紙上。

這當中,沿海自貿區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更是大放異彩。

 

大膽探索 各展其能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蹄疾步穩,其他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也紛紛創新思路、凝聚力量、突出特色、增創優勢,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在各自範圍內進行着探索。

面對疫情反覆、全球通脹、能源危機等多重壓力,繼開通疫情後全國首架以拓市場為目的的涉外商務往返包機後,“外貿萬億之城”浙江寧波市,再度部署海外拓市場重磅行動,助力企業出境抓訂單。寧波是全國第六座“外貿萬億之城”,去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19萬億元。作為沿海開放城市和外貿大市,寧波外貿依存度超過80%。今年1月至10月,寧波市進出口總額達1.05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7%。12月6日,由外貿企業負責人、政府部門等組成的寧波“百團千企萬人”拓市場促招引行動首發團從當地出發,經上海飛往首站阿聯酋參展、拓市場,並在未來12天內赴印尼、日本抓訂單、促招引。

2015年4月21日,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從那一天起,天津自貿試驗區作為中國北方首個自貿試驗區,肩負起歷史交付的使命,培育發展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型產業體係為目標的不凡征程。在大飛機全球融資租賃、平行進口汽車及二手車出口、金融創新特別是供應鏈金融等產業業態方面,天津自貿試驗區形成了自身鮮明的特色和優勢。圍繞着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天津自貿試驗區在京津冀跨區域合作、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建立京津冀聯動機制等方面持續發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山東作為東部沿海經濟大省,總會因其獨特的地理優勢成為開放的窗口。以威海為代表,始終把產業強市作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突出先進製造業地位,做大做強七大產業集群,做精做細十條優勢產業鏈,啟動“百億企業”培育工程,利用三年時間新培育8—10家百億企業。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為契機,充分發揮11所高校、919家創新平台作用,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保持全省領先。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也是威海的最大優勢和特色,現全域建設國際海洋科技城,用3年時間使海洋生產總值突破1600億元,佔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5%,從而促進海洋三次產業深度融合、同步提升。
                                                                                                                              

開放發展 質量更高


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促改革,歸根到底要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最終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實施範圍共120.72平方公里,涵蓋上海外高橋保稅區、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28.78平方公里)以及陸家嘴金融片區(34.26平方公里)、金橋開發片區(20.48平方公里)、張江高科技片區(37.2平方公里)。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完善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以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開放為目標的金融創新制度、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製度創新體系,充分發揮金融貿易、先進製造、科技創新等重點功能承載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已建設成為開放度最高的投資貿易便利、貨幣兌換自由、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範的自由貿易園區。

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實施範圍共118.04平方公里,涵蓋平潭片區(43平方公里)、廈門片區(43.78平方公里)和福州片區(31.26平方公里)。圍繞立足兩岸、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戰略要求,充分發揮改革先行優勢,營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把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改革創新試驗田;充分發揮對台優勢,率先推進與台灣地區投資貿易自由化進程,把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示範區;充分發揮對外開放前沿優勢,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打造面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放合作新高地。

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依託港澳、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建設成為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和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地。其中包括廣州南沙新區片區(60平方公里,含廣州南沙保稅港區7.06平方公里)以航運物流、特色金融、國際商貿、高端製造等為代表的產業;深圳前海蛇口片區(28.2平方公里,含深圳前海灣保稅港區3.71平方公里)以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等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珠海橫琴新區片區(28平方公里)以旅遊休閒健康、商務金融服務、文化科教和高新技術等為重點的產業。

 

不負眾望 輻射全球


隨着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起正式生效,全國海關一片忙碌景象,從南京海關簽發首份RCEP原產地聲明、到青島海關簽發全國首份RCEP原產地證書……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RCEP實施後,中國不僅將首次與日本建立自由貿易關係,使我國自貿夥伴國數量增加到26個,更將中國的自貿覆蓋率提高至35%,這意味着未來我國將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進出口貿易得到制度性保障。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據了解,在市場開放方面,我國與東盟、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之間的立即零關稅比例均超過65%。我國與韓國相互之間立即零關稅比例為39%和50%。我國與日本是新建立自貿關係,相互立即零關稅比例也分別達到25%和57%。大量立即零關稅產品將給貿易發展帶來機遇。在此基礎上,RCEP成員將通過10年左右時間基本實現90%的產品享受零關稅。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對《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其他14個成員國進出口增長8.4%,持續顯示出RCEP區域貿易自由化優勢。

“RCEP的實施將成為聯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橋樑與紐帶,增強我國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配置資源的能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商務部國際司副司長楊正偉表示,RCEP將促進區域貿易投資增長,優化區域分工合作,加強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對我國穩外貿穩外資具有重要意義。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亞洲所副所長袁波認為,RCEP生效實施後將推動形成區域繁榮大市場,不僅將促進我國優勢產業拓展出口,而且有助於引進日韓等國家的更高技術含量的中間產品,幫助國內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同時也能為企業在區域內進行貿易投資活動提供更優的制度性合作環境,促進相關產業提升國際化水平。


經導全媒體矩陣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39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