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封面專題 > 正文
自貿區助力 “一帶一路”開闢國際合作新局面
■ 本刊記者 沈雨青 [第3532期 2022-12-12發表]

▲吉布提國際自貿區由招商局集團、大連港集團等中資企業共同參與投資及運營,於2018年開園,目前已有200餘家公司進駐。自貿區規劃面積約48.2平方公里,先後建成單一窗口線上服務平台(SWP)、Djimart電商平台、中非海空聯運快線等,提供具有競爭力的數字化服務和產品。自貿區內免除一切稅收,並享受與歐盟、美國、東南非共同市場國家間的貿易優惠條件。這是9月14日拍攝的吉布提國際自貿區大門。(新華社圖片)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順應中國深化改革開放核心需求的“一帶一路”倡議,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成為當今世界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截至2021年末,中國已與145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餘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累計1613億美元;沿線國家在華投資設立企業3.2萬家,實際累計投資712億美元……
 

穩步推進 國際朋友圈更加緊密


但“一帶一路”建設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貿易暢通是其建設的重點內容,自由貿易區則成為其發展的突破口。在今年3月初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商務部部長助理盛秋平在談及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工作時同樣提到,中國將加快建設輻射“一帶一路”的自貿區網絡,提高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其中,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建設的境外合作工業園區,就成為了“一帶一路”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載體。一大批境外園區憑藉自身優勢迅速發展,並在承接中外企業合作、解決當地民眾就業、帶動東道國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數據顯示,僅2018年,中白工業園向當地納稅1,670萬美元,有5000多名白俄羅斯人在這裏找到了工作,當地建設企業分包工程合同額近1億美元,白方人員參加中方經營管理培訓超過300人次;截至2019年11月,中白工業園正式入園企業已達60家,其中,除中國、白俄羅斯兩國企業外,還有來自美國、德國、奧地利、立陶宛、以色列、瑞士等第三國企業。還有位於泰國的泰中羅勇工業園,至今已吸引167家中資企業入駐,累計工業總值超160億美元,為當地解決了4萬個就業崗位,累計工業總值超160億美元,成為中國傳統優勢產業在泰國的產業集群中心與製造業出口基地。據悉,截至2021年末,境外經貿合作區已分布46個國家,累計投資507億美元,上繳東道國稅費66億美元,為當地創造39.2萬個就業崗位。這些境外園區的發展,讓中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聯繫更加緊密,一個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正在加速形成。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自貿區戰略更好地結合,是在經濟新常態下統籌利用好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提高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創新發展 國際經貿合作試驗田逐步成形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研究所副教授張建華認為,內地自貿區的建設方案則與“一帶一路”倡議的決策背景和決策性質,具有內在的一致性。他指,“一帶一路”倡議是應對經濟全球化困境的中國方案,是中國努力在一個變化了的國際經濟環境中所創造的一個特定的國際貿易投資空間和地緣政治關係,其宗旨是促進雙邊或多邊的經貿合作。倡議中每一項合作內容的實施都需要相應的規則給予支持,因此“一帶一路”倡議自然成為了自貿區制度創新的豐富領域,隨着內地自貿區逐步深入,自貿區也成為中國構建新的國際經貿規則的試驗田。

從2013年設立上海自貿試驗區開始,再到“十三五”時期,我國新設17個自貿試驗區,並增設上海臨港新片區,擴展浙江自貿試驗區的區域範圍;直到2020年6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正式發布,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蓬勃展開。目前,我國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的“1+3+7+1+6+3”的試點新格局,這些內地自貿區推出的一大批高水平制度創新成果,為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及高水平開放作出了重要貢獻。簡言之,隨着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化,中國的自貿試驗區還逐步承擔起各地改革發展,對外開放的“先行軍”的任務。

據商務部數據,“十三五”時期,自貿試驗區探索形成173項制度創新成果向全國複製推廣,累計達到了260項。2021年推出新一批18個最佳實踐案例,至此,自貿試驗區累計推廣278項制度創新成果。同時,自貿試驗區自身也得到了大發展。2021年,21個自貿試驗區利用外資增長19%,比全國高出4.1個百分點。外貿進出口增長29.5%,比全國高出8.1個百分點。自貿試驗區面積雖小,卻佔到全國利用外資總額的18.5%,全國進出口總額的17.3%。商務部黨組副書記、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指,“自貿試驗區為外貿外資基本盤的穩定作出了貢獻。”

內地的自貿區不僅是擴大開放的先行軍,還承擔着差異化發展,助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關鍵作用。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指,內地各自貿試驗區正根據當地產業基礎和發展方向等因素,打造各地開放優勢,在全國形成更多可複製推廣經驗。例如位於東部的自貿區,就承擔着加速集聚優勢要素資源,帶動新產業、新模式發展的重任,以第一個獲批的上海自貿區為例,在《全面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確立了上海自貿區“三區一堡”的發展目標之後,上海自貿區立足於“一帶一路”倡議的需要和上海優勢資源條件,把握中國對外投資已經超過吸引外資的歷史性轉折點,不斷打造新平台、新樞紐。還有沿邊地區的自貿區,找凖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互補優勢,探索跨境貿易、跨境物流、雙向投資等領域的合作,正加快與周邊“一帶一路”沿線以及產能合作重點國家、地區合作,以廣西自貿試驗區為例,其正發揮廣西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鄰的獨特優勢,着力建設西南中南西北出海口、面向東盟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還有沿海的諸如廣東自貿試驗區、福建自貿試驗區及浙江自貿試驗區等,立足於打造新型國際投資貿易規則,致力於推動廣東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和投資合作,着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加強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對接力度。


經導全媒體矩陣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39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