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封面專題 > 正文
中國農業保障讓國人放心
■ 本刊記者 韓琪 [第3531期 2022-11-28發表]
中國有古語謂之,“民以食為天”形容糧食的重要。然而,在過去的三年間,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全球飢餓人數多次創新高。最新的《糧食展望》顯示今年全球糧食進口成本預計將達到近2萬億美元,將代表歷史最高水平。然而,美國農業部數據卻顯示中國在全球小麥、大米和玉米的食品庫存上卻維持在“歷史高位”。在這場糧食危機中,中國沒有成為全球糧食價格上漲的下一個“壓力點”,反而成為國際糧食市場有力的“穩定器”。中國再次向國人、向世界展現了一份中國糧食自信。  
 

全球現糧食危機,糧食進口成本預計創歷史最高


每年的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於1981年施行,設立此主題日旨在喚起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的高度重視。然而,在2022年受到氣候衝擊、經濟壓力、新冠疫情、戰爭衝突等多重挑戰的影響,全球飢餓人口大幅上升,僅在2022年的前幾個月裏,全球飢餓人口就從2.82億激增到3.45億。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簡稱WFP)發出警告稱,隨着全球糧食危機持續加深,越來越多的人陷入急性糧食不安全狀態,而且情況日益嚴峻,世界可能再次面臨創紀錄的飢餓年。糧食署呼籲採取緊急行動,解決當今糧食危機問題。

世界糧食計劃署擴大了糧食援助的目標,預計在2022年向1.53億人提供糧食援助,這一數字達歷史新高。截至今年上半年,糧食署已向1.112億人提供了援助。

糧食署執行主任戴維·比斯利 (David Beasley) 表示:“我們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全球糧食危機,而且所有迹象都表明,情況可能會進一步惡化。過去三年間,飢餓人數多次創新高。簡而言之,如果我們不採取大規模的協調行動以解決糧食危機問題,情況可能會也將會變得更糟。我們經不起又一個創紀錄的飢餓年。”

本國糧食的無法供給將會增加了對進口糧食的需求。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簡稱糧農組織)在11月11日發布最新一份報告《糧食展望》顯示,今年全球糧食進口成本預計將達到1.94萬億美元,這將代表歷史最高水平,比2021年的創紀錄水平增加10%。而且由於食品價格上漲和各國貨幣對美元貶值,預計全球糧食進口成本的增長速度將放緩。

雖然全球糧食進口費用的增加將主要由較富裕國家承擔,但不斷上漲的糧食成本已經對較貧窮的國家構成過度的影響。低收入國家的糧食進口量將減少10%,但總成本預計將基本保持不變,這表明低收入國家的糧食獲取問題日益嚴重。

糧農組織表示:“從糧食安全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是令人擔憂的迹象,表明進口商發現他們不斷上漲的國際成本讓他們難以為繼,對國際價格上漲的應對能力將消失殆盡。”而且報告還提出警告——現有的差異可能會變得更加明顯。

此外,該報告還評估了進口農業投入品的支出,指今年由於進口能源和化肥成本上升,預計全球支出將增長近50%,達到4,240億美元,或較2020年增長約112%。糧農組織表示,該問題“對全球農業產出和糧食安全的負面影響”可能會延續到2023年。

 
 

中國人的飯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


古話說,“備豫不虞,為國常道”。中國糧食儲備充足,是市場供求的“調節器”、救災應急的“蓄水池”和戰略安全的“壓艙石”,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充裕的糧食儲備也是中國在全球湧現糧食危機時的優勢所在。

到2021年,中國糧食產量已經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是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中國用不足全球9%的土地實現了約佔世界1/4的糧食產量,養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這就是對全球安全穩定發展的最大貢獻。聯合國糧食峰會特使卡里巴塔說:“中國很好地管好了自己的糧食庫存,不僅保障了中國人民的糧食供給,也為世界人民的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

國家統計局在2022年7月中旬發布了數據顯示:

一、2022年全國夏糧播種面積26530千公頃(39795萬畝),比2021年增加92.1千公頃(138.2萬畝),增長0.3%。其中小麥播種面積22962千公頃(34443萬畝),比2021年增加50.8千公頃(76.2萬畝),增長0.2%。

二、全國夏糧單位面積產量5555.6公斤/公頃(370.4公斤/畝),比2021年增加34.9公斤/公頃(2.3公斤/畝),增長0.6%。其中小麥單位面積產量5912.3公斤/公頃(394.2公斤/畝),比2021年增加43.0公斤/公頃(2.9公斤/畝),增長0.7%。

三、全國夏糧總產量14739萬噸(2948億斤),比2021年增加143.4萬噸(28.7億斤),增長1.0%。其中小麥產量13576萬噸(2715億斤),比2021年增加128.6萬噸(25.7億斤),增長1.0%。

在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行的首場記者招待會上,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叢亮表示,我國糧食安全形勢是好的,做到了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裏面主要裝中國糧。未來,我們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終牢牢抓住糧食安全的主動權。

雪中送炭、兼濟天下是流淌在中華民族血液中的基因。中國展現大國擔當,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疫情蔓延全球的情況下,中國向許多國家提供緊急糧食援助;長期以來,中國向亞非拉地區、太平洋島國等派遣大批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此外,中國近年累計向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基金捐款1.3億美元。中國還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把糧食安全作為八大重點合作領域之一,在全球範圍內匯聚最大合力。

無論對中國,還是對世界,沒有比端穩中國飯碗更重要的了。14億人口的中國,保持國內糧食穩定就是對全球糧食安全最大的貢獻;中國用長久堅持的理念與日復一日的努力告訴國人,告訴世界:有一種自信叫“中國糧”,有一種力量叫“中國糧”!


經導全媒體矩陣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39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