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封面專題 > 正文
中國製造強大有力 經受住全方位考驗
■ 本刊記者 劉妍伶 [第3531期 2022-11-28發表]

▲海口市全健康分子醫學研究中心(大型核酸檢測實驗室)位於海口國家高新區美安生態科技新城,是海口市第一個由政府主導的全員核酸檢測實驗室示範項目,於3月25日正式建成啟用,核酸檢測能力可達每日8萬管。圖為檢測技師在進行核酸檢測工作。(新華社圖片)

製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繫。隨着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節能冰箱、全自動洗衣機、變頻空調、汽車等產品已走進尋常百姓家,製造業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品質;隨着“蛟龍”潛海、“雙龍探極”、C919試飛、“嫦娥”攬月、“北斗”組網、“九章”問世,一大批重大標誌性創新成果引領中國製造業不斷攀上新的高度……自2010年以來,中國製造業已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國製造業大國的地位之穩固源於以下因素:

——中國製造體量大,2012年到2020年,中國工業增加值由20.9萬億元增長到31.3萬億元,其中製造業增加值由16.98萬億元增長到26.6萬億元,佔全球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

——中國製造體系完備,中國工業擁有41個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是世界上工業體系最健全的國家。在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40%以上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

——中國製造競爭力強,光伏、新能源汽車、家電、智能手機、消費級無人機等重點產業躋身世界前列,通信設備、工程機械、高鐵等一大批高端品牌走向世界,製造業不斷向高端躍升。

近三年來,面對風雲變幻的世界經濟大潮,為何中國經濟巨輪得以破浪前行,民生供給運轉正常,百姓生活維持常態,都需歸功於中國製造強大有力。

 

檢測能力不斷上升


今年已是全球面對新冠疫情衝擊的第三年。常態化的核酸檢測正成為全國各大城市的“抗疫”標配,每日核酸檢測已成為市民出行的必備需求,這其中國產核酸檢測技術成為重中之重。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數據顯示,早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前,核酸檢測技術就已經在中國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和完善,設備、試劑已經國產化,中國醫療衛生機構已經廣泛應用於流行性感冒、麻疹、風疹、手足口病、病毒性腹瀉、乙型肝炎、艾滋病等傳染病病原體的核酸檢測、監測或篩查。除此以外,核酸檢測技術,也就是實時熒光PCR技術,已經在生殖醫學、腫瘤醫學、農牧學、生態學、刑偵等非傳染病領域廣泛領域。

國產核酸檢測技術日趨成熟,為中國進行有效的疫情防控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2年下半年,中國部分地區出現多點零星散發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國家衛健委最新數據顯示,11月14日0-24時,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621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16151例,涵蓋廣東、北京、重慶、河南等沿海或中部省市。但出現疫情的絕大多數省市居民無出現恐慌情緒或搶購行為,這有賴於社區日常進行的核酸檢測。

日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電視電話會議,會議強調,要提升監測預警靈敏性,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採樣圈”。

在15分鐘“採樣圈”背後,是中國檢測實力的強大。根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數據,中國每天核酸檢測的能力已經達到單管每日5700萬管。11月14日,位於廣州琶洲的廣州國際採購中心、由廣州實驗室聯合金域醫學等科技力量研發出的五艙合一“獵鷹號”硬氣膜實驗室在廣州國際採購中心內搭建完成,並投入使用。目前,其最高日核酸檢測量可達8萬人份(管)。在不斷的優化下,金域醫學的檢測技術人員人均每天檢測樣本量從2020年最開始的不足500管,提高至現在的1500管以上。截至目前,“獵鷹號”硬氣膜實驗室已參與了包括廣州、西安、寧夏、南京、揚州、香港等多個發生突發性疫情城市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已成為各地疫情防控工作的核酸檢測主力軍之一。

 

國民經濟恢復向好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衝擊,國民經濟頂住壓力持續恢復,三季度經濟恢復向好,明顯好於二季度,生產需求持續改善,就業物價總體穩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

10月2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2年三季度GDP數據。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870,26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0%,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

其中,工業生產恢復加快,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製造業增長3.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6%。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8.5%、6.3%,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4.6、2.4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中國經濟運行穩定。其中通脹率溫和,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漲幅回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0%,漲幅比上半年擴大0.3個百分點。

數據證明,今年三季度經濟恢復向好,明顯好於二季度,生產需求持續改善,就業物價總體穩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中國製造強大有力


今年以來,寶馬、大眾、現代等紛紛加大在華投入,阿斯利康在青島新建生產供應基地並設立區域總部;今年7月,第二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海南舉辦,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2800多個知名品牌參展;9月,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辦的2022世界製造業大會上,一系列國內外製造業領域的創新成果、權威信息、前沿動態密集發布展示;11月9日,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正式開幕,這是中國連續第九年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撲面而來;翌日,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圓滿收官,735.2億美元的成交額推動各國優質商品和服務通過進博會平台源源不斷進入中國市場……儘管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峻,但外資對中國經濟前景依然看好。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二大消費市場,中國擁有超14億人口、1.6億多戶市場主體,超過4億人口進入中等收入群體,這便是中國抵禦各種風險挑戰的底氣!


經導全媒體矩陣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39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