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香港金融管理局主辦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11月2日在港舉行。峰會以“駕馭市場的不確定性”為主題,匯聚超過200位來自全球約120家金融機構的代表,就全球金融界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包括利率上升、滯脹風險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科技和可持續發展等進行交流。圖為當天拍攝的峰會現場。(新華社圖片)
一連三日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於香港成功舉辦,峰會向世界釋放了“香港回來了”的信號,因而被稱之為“香港重返舞台峰會”,全球可透過今次峰會感受香港的動力和活力。
雖然在峰會舉辦前出現了不愉快的小插曲,有美國政客企圖以泛政治化手段抹黑峰會,要求美國銀行家、金融界人士不要來港出席。但也只是損人不利己,反被外界嘲諷其狹隘視野與消極的做法,最終只會拖累環球金融的發展。
全球金融領袖們亦身體力行為香港投下信心票。超過200位來自全球約120家金融機構的國際和地區負責人如期而至,當中超過40家機構由集團董事長或行政總裁代表,機構類別涵蓋銀行、證券、資產管理、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對冲基金和保險公司等各個金融界別。峰會的成功舉辦進一步充分展現了香港經濟復常與金融核心競爭優勢不變,也顯示出任何外部的抹黑與詆毀都無法阻擋國家與香港的發展步伐。
香江角色長期穩定
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近三年下,環球金融面對眾多不明朗及挑戰,香港過去亦經歷了動盪時期。這次由金管局主辦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正是在香港走向復常的關鍵時期,舉辦的一次重要會議。
正如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開幕致辭時所說,香港“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社會動亂已成過去,治安回復穩定,商界和市民對未來信心日增。隨着疫情的緩和,香港將會逐步放寬防疫措施,現時已看到香港迅速復甦之勢。香港依然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自由港地位保持不變,基本法保障的各項基本權利如言論自由等並沒有改變,過去行之有效的一切,依然行之有效。
金融峰會星光熠熠,匯聚200多位國際金融機構的負責人,不但反映出香港魅力無限,亦顯示全球金融界對香港前景充滿信心。在舉世矚目中,與會者以“駕馭市場的不確定性”為主題,圍繞全球金融界面臨的三大挑戰和機遇,包括利率上升和滯脹風險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科技和可持續發展等大趨勢對金融發展的影響等議題交流意見及分享經驗。
美國投行摩根大通早前向香港《南華早報》表示,香港的地位未曾在疫情期間消失過,香港仍是金融界的一支勁旅,仍在閃閃發光。
新加坡星展銀行香港地區首席執行官塞巴斯蒂安·帕雷德斯表示,親身來到香港開會的高管們都認為香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
滙控行政總裁祁耀年說,“香港仍然是一個重要的金融中心,毫不懷疑它長期能夠保持這種狀態”。他表示,滙豐正在亞洲加大投資,將繼續在中國、新加坡和印度投資財富管理業務,並希望在中短期內在大灣區招募約3000名財富管理人員。
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強調,香港現在是、未來仍將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是連接內地和國際市場的重要橋樑。他說,這些年,香港經濟和金融體系顯示了強大的韌性,在與內地金融市場聯通、“一帶一路”投融資、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等領域擁有巨大合作潛力。人行將全力支持香港的發展,支持香港建設和保持充滿活力的營商環境,進一步加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香港優勢無可替代
香港是世界領先的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中國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世所周知,香港投資機遇處處,對國際社會最大的吸引力,就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個獨特優勢。
數據顯示,2020年香港金融服務業的經濟貢獻達760億美元,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二十三點四。在過去13年間,香港七次登上全球首次公開招股(IPO)集資榜首。香港也是全球領先的生物科技集資中心之一。香港交易所去年的市場總成交金額達到破紀錄的5.2萬億美元。香港銀行體系持有的資產相當於2021年本地生產總值的約9.4倍。去年,香港保險業的管理資產超過4.5萬億美元,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當中三分之二的資金來自非香港的投資者。香港也是亞洲領先的債券樞紐,連續六年成為全球安排亞洲國際債券發行最具規模的中心。香港是首個亞洲地方政府發行30年期和20年期,分別以美元和歐元計價的綠色債券。
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埃爾多斯認為,香港作為中國內地與世界之間的“超級聯繫人”,通過眾多的跨境投資計劃,讓摩根大通能夠在中國內地建立起強大的資產管理業務。“毫無疑問,中國內地市場是世界上最大、增長最快的財富管理平台之一。”她說,東方還沒有一個城市像香港一樣,能作為中國內地對外的門戶,“香港從未離開過,它不應該對自己如此苛刻”。她還直言,幾十年來,香港一直是摩根的富人客戶中心之一,是一個真正讓人感到振奮的地方,而且這裏也有許多家族辦公室。
新加坡華瑞基金近日以逾200億元代價,接下香港一個豪宅項目未售單位及全部車位,同樣是基於對香港、大灣區和中國未來有信心。基金負責人解釋投資動機:未來數年中國經濟表現將會繼續一枝獨秀;大灣區去年本地生產總值,已經相當於加拿大,並且高過韓國。就香港而言,根據新加坡的經驗,當全面恢復通關之後,相信很快會反彈。
無獨有偶,瑞銀集團今年10月租用高鐵西九站上蓋項目最高九層共25萬呎樓面,看中的是其優越地理環境和香港未來。瑞銀不諱言,新辦公室優越的地理位置,“將讓我們更有效與大灣區及內地主要城市,以及世界各地接軌。”值得一提的是,瑞銀於2006年租下的上環物業,早前續約4年。
瑞銀集團董事長Colm Kelleher在此次峰會更是直說全球銀行家都“非常親中”,正期待內地復常。“我們都不看美國媒體,而且‘非常親中國’。我們實際上相信中國故事,但有點在等待中國結束清零政策並重新開放。”他指出,目前財富管理業務現金持有水平創紀錄新高,反映客戶正觀察市場變化,待市況明朗後重新配置資產。
隨着全球經濟重心轉移,西降東升的趨勢不可逆轉,中國和區內快速增長的經濟體將成為全球經濟主要引擎和商機來源。放眼全球,香港是唯一可以匯聚全球優勢和中國優勢的城市。香港有的是人才,基建及技術,可帶動內地企業和資金走出去,同時可吸引國際資金進入,並非其他任何城市可以輕易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