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四川鹽源縣棉椏鎮的涼風坳風電場(新華社圖片)
人類儼如宇宙的主人,往往肆意操弄世界,大地之母常懷着慈悲仁愛之心,負傷默默承受所有的歷練。
今年,似乎大家可能都有種感覺,熱浪、野火、乾旱、洪災等災害似乎比以往多了,例如澳大利亞和南非前所未見的洪災;法國與英格蘭部分地區發生史上最乾7月,雨量大減重創農民生計;日本多地出現酷熱天氣,甚至造成地方鐵路的鐵軌過熱,部分列車被迫停駛......2022年上半年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總額高達720億美元。
而且,全球變暖的步伐也在加快,瑞士的研究人員日前發表研究稱,自1931年以來,瑞士冰川消失了超過60%。今年隨着北半球多地刷新高溫紀錄,冰川消融的速度可能還將進一步加快。
不止是在瑞士,在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許多冰川在融化。德國最高峰楚格峰屬於阿爾卑斯山脈,位於楚格峰頂部的施尼弗納冰川也在加速融化。冰川學家指出,包括施尼弗納冰川在內的德國多座冰川可能將在15年內消失。
冰川加速融化凸顯了近年來全球變暖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嚴重影響及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緊迫性,應對氣候危機最重要的措施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也就是要做到“低碳”。
低碳生活
就在你我一念之間
人類對地球母親所有的發難,最後需要承受的惡果都將落在自己身上。如今,聯合國和許多國家的政府,已把“應對全球變暖”,置頂上了主要工作日程。不過,全球變暖可不僅僅是國家要考慮的事,我們每個普通人,能做的也很多,個人減碳不可小覷。
居民消費產生的碳排放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生活中的能源消費造成的直接碳排放,如駕駛燃油汽車等;二是生活中消費產品和服務造成的間接碳排放,比如飲用瓶裝飲料等。隨着“雙碳”目標的不斷推進,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也越來為人所關注,綠色低碳消費正成為一種新風尚。
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生活消費低碳化:減少餐飲浪費的小份菜、使用可降解環保盒打包飯菜、頗受追捧的二手商店、交易火熱的線上閑置交易平台、使用環保袋、“走飲管”、隨處可見的“光盤行動”,各類綠色標識和環保倡議……綠色低碳消費漸成氣候。
就拿最近來說,中秋節臨近,月餅消費市場逐漸升溫,各種包裝精美的月餅產品也湧入市場。中秋月餅逐漸回歸食品屬性。刨去豪華的包裝,之前那種“觀賞”價值大於“食用”價值的月餅已經大大減少了,取而代之在包裝設計上的簡化,加強環保理念,傳遞中秋月餅所承載的文化內涵,這也是在踐行綠色低碳消費理念的一個重要表現。
再就是大家使用節能減排產品也成為日常,許多辦公樓宇也逐漸換成節能設備;在家中,將水、電、氣設備都有意識、有意願地選擇氣候和環境友好型產品,這不僅是為了省錢省電,而是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碳消費模式。城市是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佔人為溫室氣體總排放比的75%,重點關注城市碳排放及城區生態環境將有效減少碳排放。
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就是由無數個這樣小小的選擇組成的。很多不經意間的舉動,給世界帶來的將是無比巨大的影響,甚至改變我們人類未來的命運,這無數劑良藥,最後都能幫助地球成功“退燒”,看你去不去做出正確的選擇。
低碳消費理念在中國正不斷深入人心,但綠色消費想要實現繁榮發展,未來政府還需要進一步引導消費者認同綠色低碳、節能環保的觀念,並鼓勵各大商場、零售門店和賓館餐飲企業積極開展綠色商場、綠色飯店創建,提供綠色服務,引導綠色消費。
從商品的前端(供應端)和末端(消費端)來說,企業商家可以提供更多更便捷的低碳產品和服務;而市民在衣、食、住、行、娛等生活的各方面,要有意識、有意願地選擇氣候和環境友好型產品與服務,避免浪費,多多回收利用,多方協力共同營造綠色消費環境。
新能源汽車火爆
低碳出行成時尚
不同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強度存在差異,交通工具的選擇也是助力實現“雙碳”目標重要的一環。在優化慢行交通系統服務中,開展人性化、精細化道路空間和交通設計,構建安全、連續和舒適的城市慢行交通體系。
以北京為例,隨着慢行交通環境持續提升,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騎車通勤、購物,自行車出街成為一種時尚。2021年,北京中心城區慢行交通出行比例達到47.8%,比2017年提升了6.9%;全市共享單車年騎行量達9.5億人次,市民慢行交通出行意願持續提升。用電動車、步行等代替燃油車出行,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碳排放量。
在提升綠色出行裝備水平方面,推進綠色車輛規模化應用,以實施新增和更新節能和新能源車輛為突破口,在城市公共交通、出租汽車、旅遊景區觀光、機場港口擺渡、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等領域,進一步加大節能和新能源車輛推廣應用力度。
中國是汽車生產和消費大國,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產銷量和保有量位居世界前列。近年來,我國交通運輸行業在推廣新能源汽車的使用、調整運輸結構上,取得顯著成效,中國已經培育出全球最成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並構建起了全球最大的補能網絡,中国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期。
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仍然火爆。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7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2倍達到59.3萬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1月至7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19.4萬輛,同比增長1.2倍。中汽協方面表示,對全年中國新能源車銷量保持550萬輛的預期。
▲中國新能源汽車帶動動力電池的全產業鏈快速發展(新華社圖片)
從提升公共交通服務品質方面,進一步提高空調車輛和清潔能源車輛的比例。近年來,我國新能源公共汽車服務設施不斷改善,電耗、續航里程、噪音等方面都得到了優化,在有效減少城市環境污染的同時,為廣大乘客提供了舒適、安全的綠色出行服務。
綠色出行方式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持續助力,只有不斷提高綠色出行水平,才能讓更多的人選擇綠色出行方式,選擇低碳生活,從而推動綠色發展。
集腋成裘,有報告指調查出,若相同場景下居民從現有生活消費方式逐步轉向相應的低碳消費方式,2030年人口超過1000萬的一二線城市人均年減排量至少可達到每人每年1.1噸,潛力巨大。
每個人都是綠色低碳生態城區建設的主力軍,我們可以從身邊小事做起,多乘坐公共交通、不用一次性產品、隨手關燈等等,讓低碳消費之風刮得再猛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