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生效,標誌着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落地。
專家一致認為,自RCEP這艘“巨艦”正式“啟航”以來,RCEP成員國“朋友圈”持續擴大,區域經濟高水平發展的繁榮畫卷正逐步展開,為區域乃至全球經濟復甦提振了信心。

▲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內在進行集裝箱吊裝作業(新華社圖片)
四大優勢並進
促進地區包容均衡發展
RCEP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貿協定,它根植世界經濟中最具活力的亞太地區,從人口數量、經濟體量、貿易總額三方面看,均佔據全球總量約30%。韓國京畿大學教授劉子陽認為,與其他貿易投資自由化協定相比,RCEP的優勢不止於“大”,更在於它是一個全面、現代、高質量和互惠的自貿協定。
劉子陽具體分析指,第一,RCEP包含20個章節,囊括了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方方面面;第二,RCEP採用的規則和技術,大大提升投資政策的透明度,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需要;第三,RCEP貨物貿易零關稅產品數整體上超過90%,還新增了中日、日韓兩對重要國家間的自貿關係,使區域內自由貿易程度顯著提升;第四, RCEP成員間經濟體制、發展水準、規模體量等差異巨大,協定最大限度兼顧了各方訴求,以促進本地區的包容均衡發展,共用RCEP成果。
此外,作為一種新型自由貿易協定形式,RCEP還具有其獨特優勢。RCEP不僅整合了多個既有自貿協定和已有的多對自貿夥伴關係,而且在既有“10+1”自貿協定基礎上納入了新議題、拓展了合作空間、拓寬了知識產權涵蓋領域,達成了包括數據流動、信息存儲等問題的重要共識。
中國商務部國際經貿關係司副司長楊正偉認為,RCEP作為東亞經濟一體化的重大成果,將推動東亞大市場的深化發展,實現高水平全方位的貿易投資合作,還將通過包容性的原產地累積規則,鞏固和加強區域產業鏈供應鏈,並在區域貿易便利化、電子商務合作標準一致化等方面形成一整套規則制度,進一步提升整體的營商環境。
擴大外貿規模
激發區域內貿易活力
數據表明,中國與RCEP成員之間的貿易體量整體保持着增長的趨勢,其中與東盟十國間的貿易關係更為密切,特別是在疫情期間仍保持着正增長,疫情緩和、經濟復甦之後更是實現了超過30%的增幅。海關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與RCEP成員國貿易增長6.9%,進出口總額達2.86萬億元,佔中國外貿總值的30.4%。在中國貿易夥伴中,東盟再次超越歐盟位居第一,進出口額同比增長8.4%,達1.35萬億元。韓、日依舊穩居中國貿易夥伴第四和第五位,中國與韓國和日本進出口額同比分別增長12.3%和1.8%。
隨着RCEP相關規則、清關流程、認定程式與爭端解決機制等一系列統一標準進一步細化優化,RCEP政策紅利將持續釋放,貿易創造效應還將進一步擴大。
今年1月6日,載滿泰國榴蓮的水果班列抵達廣西憑祥火車站。這是RCEP生效後,廣西憑祥口岸首趟東盟國家水果進口班列。4月,廣州南沙港迎來今年第一條“榴蓮快線”,中老鐵路的通車更是讓泰國水果通過公鐵聯運出口中國成為可能,多元化的物流方式不僅有效降低運輸成本,更通過一站式通關、“一箱到底”等方式大大縮短跨境物流時間。
泰國商會大學國際貿易研究中心主任阿特說,通過公鐵聯運方式,泰國農產品輸華時間和成本降低了大約30%,未來泰國段鐵路與中老鐵路成功銜接後,預計出口至中國的貨物將節約60%左右的運輸時間和成本。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執行副主席小野村拓志指出,作為日本與中國簽訂的第一個經濟貿易夥伴關係協定,日本政府預測RCEP最終將推動日本實際GDP增長2.7%。如果以日本2019財年的實際GDP價值計算,增長量約合1100億美元。他認為,RCEP不僅有利於擴大貿易,還將提高人們對改善商業環境的關注度,它的生效對推動日本企業的發展也有很大的貢獻,10+3成員國也將從中受益。
印尼共和國駐上海總領事戴寧說,“印尼非常清楚RCEP對國家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2021年,印尼共有總價值1215億美元的貨物(不含石油和天然氣)流向RCEP成員國,佔到印尼貨物出口總量的55%。同時,印尼接近70%的進口也來自RCEP地區。
中國貿促會新聞發言人馮耀祥在7月29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RCEP實施半年來,為區域經貿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給企業帶來了‘真金白銀’的實惠。上半年,貿促系統RCEP原產地證書簽證金額累計達到27.32億美元,佔我國外貿企業申辦RCEP證書金額的23.44%,簽證份數共計5.68萬份,佔我國外貿企業申辦RCEP證書份數的27.48%,預計共為我國產品在RCEP進口成員國減免關稅4000萬美元。”

▲RCEP給泰國果農擴大出口帶來新期盼。5月5日,在泰國尖竹汶府一家榴蓮分揀工廠,工作人員在搬運榴蓮。(新華社圖片)
對沖外部風險
實現區域經濟疫後復甦
近些年來,國際貿易需求持續低迷,世界貿易組織(WTO)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貿易增速幾乎為0,降至2010年以來最低點,比1990~2019年歷史均值低4.6%。同時,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國際經貿秩序正凸顯出越來越嚴重的治理“赤字”。
分析認為,在此特殊背景下,RCEP的正式簽署,標誌着東亞一極的區域經濟合作呈現後來居上之勢。RCEP各成員之間的貿易投資合作有着悠久的歷史,RCEP生效顯著地降低了各成員經貿合作壁壘,加強高端產業鏈合作和製造業項目合作,圍繞產業鏈供應鏈的難點重點進行合作交流,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在區域內的自由流動,強化成員間生產分工合作,拉動區域內消費市場擴容升級,對沖區域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風險,有效激發各成員經濟發展活力,給各成員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撰文指出,連點成線、描線匯面鞏固了多邊經貿合作體系,在推動區域內部經濟貿易投資總量增長的同時,也將加速區域一體化進程,還將引領全球經貿復甦,並在經濟全球化中發揮重要作用。
更重要的是,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環境下,RCEP成員國共同發出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支持自由貿易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強烈信號,有力對抗了以美國為首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和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生產網絡的衝擊,能夠提高亞太地區經貿開放合作共識、增強亞太區域經貿政策的穩定性,也將進一步提振成員國攜手實現疫後經濟復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