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封面專題 > 正文
深港融合發展引領世界一流灣區
■ 本刊記者 韓琪 [第3522期 2022-07-24發表]

北部都會區將深刻改變深港合作格局。(本刊記者韓琪攝)

深圳與香港分布於深圳河的兩岸,一個是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一個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特殊的地理優勢也讓兩地一直以來保持着密不可分的關係。香港回歸以來,兩地的互融互通更是明顯增加了許多。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亦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2017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香港親自見證《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寓意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序幕被緩緩拉開。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預示着粵港澳三地在協同創新、產業協作、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等領域取得了新突破,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來到了新階段。時隔兩年後,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為深港合作提供了大平台,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新機遇,香港應抓住機遇,善作善為,締造“東方明珠”的新傳奇。

 

深圳定向招錄港澳公務員
開啟融合新篇章


“請保持一米距離”“請打開粵核酸碼”“請戴好口罩”……在年初深圳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許多網友均發現不少香港的藝人紛紛加入了志願者的隊伍當中,協助市民做好抗擊疫情的各項工作。其實,不只是公眾人物,不少香港市民也在深圳的志願者當中,當中還有不少是當地的公務員。“自己成為健康‘防疫牆’的一員,讓市民和城市更有‘安全感’,雖辛苦但充實。”深圳市福田區福保街道辦事處的港人公務員黃科毅在接受《南方日報》訪問時表示,這都得益於深圳的各項制度政策。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研究推進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報考內地公務員工作”。2020年12月,深圳市在服務“雙區”建設專項招錄公務員考試中,首次設置5個定向港澳選拔職位,涉及行政、金融、城市規劃、涉外人員管理、醫療監管等方面,吸引了446名港澳人士報名。數千港澳居民進行了諮詢,還有221名港澳居民報考非定向港澳選拔的其他職位。經歷三輪招考,深圳累計招錄了10名港澳籍公務員。香港青年黃科毅是此次擬被錄用的4名港籍公務員之一。他說,深圳定向港澳招錄公務員,為有志留在大灣區發展的港澳青年提供了更大發展空間。

一年多來,這些港籍公務員在平凡的崗位上服務群眾、建設灣區,收穫了經驗與喜悅。而這背後,是粵港澳之間制度性藩籬的逐步取消,人員、資金等要素在大灣區內的流動更加順暢,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跑出“融合加速度”。

深圳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在2022年服務“雙區”建設專項招錄公務員中,深圳再次設置了5個定向港澳選拔職位;深圳定向招錄港澳公務員,不僅有利於港澳人力資源要素融入大灣區建設,也有利於吸納具備先進理念、專業能力和國際視野的港澳優秀人才支持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香港青年丁政凱在接受《南方日報》訪問時說道,深圳定向港澳招錄公務員,是內地在公共事務行政體系建設方面的一大創新,既凸顯了開放精神,同時對於渴望投身公共服務事業的港澳同胞來說,得到了不再局限於港澳地區的新平台。

 

港人來深創新創業更便利


除了深圳開啟定向招錄港籍公務員以外,深圳亦宣布不少優惠政策方便港人來深創業,讓兩地的人才流通起來。2021年8月,深圳進一步放寬境外醫師到內地執業限制,首次為在深圳工作的37位港籍醫生直接認定頒發正高級職稱證書。這37張證書,是深圳前海率先開展港澳專業人士僅需執業登記或備案就可直接執業的現實註腳。

與此同時,前海還探索港澳居民工作免辦就業證,全國範圍推廣,實施了24年的台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許可制度實現突破;率先實施境外高端緊缺人才個稅補貼政策,率先實現香港稅務師、註冊建築師等12類專業人士,僅需執業登記或備案就可直接執業……據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計,截至2021年12月底,69位港澳涉稅專業人士辦理執業登記,326名香港建築規劃專業人士辦理執業備案。同時,深圳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出台相關政策指南,對在大灣區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按照內地與香港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給予補貼,並對補貼免徵個人所得稅。

“香港與深圳毗鄰,兩地在醫療衛生專業人才領域卻是不同的評價體系。”時任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在2021年拿到了正高級職稱證書,他認為這個證書,為港人醫生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獲得手術資質、科研教學項目資質等方面提供了便利,打破兩地執業壁壘。

在深圳另一邊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堅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與香港緊密互動、深度融合,一起發布聯合引才政策包,共同招才引智。同時實施的還有“一人一方案”引進頂尖人才,構建“引鳳築巢”機制,靶向引進戰略科技人才,為其量身定製科學家實驗室。

 

三年來更多港澳人士融入灣區生活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三年來以來,持續打造宜居宜業生活圈,惠及民眾的諸多政策,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求學、就業、創業,他們在內地的教育、住房、養老、社保等需求進一步獲得便利保障。

數據顯示,港澳居民在粵參加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累計已達27.5萬人次,社保卡持卡人數達19.54萬人。就在2021年底,廣州出台了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試點管理辦法,在廣州靈活就業的港澳人士也被納入其中。

廣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主任馮衛在接受中新網採訪時表示,實現了港澳同胞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的政策全覆蓋。他們在廣州就業、創業,享有與內地市民使用公積金租房或買房同等的政策紅利。截至目前,已有近5000名港澳人士在廣州繳存公積金,近1000人使用公積金購房或租房。

征程萬里風帆鼓,攜手同心再啟航。5.6萬平方公里、覆蓋約8600萬人口的粵港澳大灣區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正向着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加速邁進。


經導全媒體矩陣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52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