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保安局局長、入境處處長的全國政協委員、新民黨副主席黎棟國,離開官場4年多後變身代議士,他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表示,覺得當官員或是立法會議員本質上是相同,只是位置和看事物角度相異。他表示,香港回歸25年,中央政府推動形成以憲法和《基本法》為基礎、真正落實“一國兩制”的良政善治,為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和“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提供了堅實制度保障。他更回顧香港特區在過去四分一世紀中,得到國家的支持,戰勝很多困難,例如禽流感、沙士及現在的新冠疫情,而在2019年的港獨之亂,中央馬上訂立《香港國安法》,隨着《香港國安法》及完善選舉制度兩大舉措的落實,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讓香港展現獨特優勢,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迎接新機遇,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讚李家超是合適的新特首
李家超在7月1日正式就任第六屆行政長官,曾任李家超上司的黎棟國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表示,李家超是一個很合適的人選,指和李家超在保安局共事了5年,李家超加入保安局的時候,除了警察以外的範疇對於他來說全部都是新的,因保安局統領所有紀律部隊,每個紀律部隊的工作都不同,但他都能夠獨當一面,處事冷靜,看問題很仔細,立場又堅定,做事很有承擔,“一拍下心口就做㗎啦”,也有很好的執行能力。
黎棟國表示,李家超在擔任保安局副局長的時候,很多問題當時對李家超來說是很新的,但看到李家超處理得有條不紊,仔細地去研究文件,提出的問題很有見地。他指出,對於不太熟悉的課題,李家超有分析,“common sense”好好。他認為李家超不單止是個好下屬,也是一個好上司,“佢喺幫我嘅時候,都管好多人”。
對於有意見指李家超比較不熟悉經濟範疇,黎棟國認為不會有人是十八般武藝皆精通,政府是一個團隊,不是一個人做完所有事,最重要是夠決斷有立場,和他工作的一班同事能夠各展所長。他認為,一定有一些範疇不是行政長官非常之熟,也不是一個問題,“你唔熟經濟,有其他人熟㗎嘛”,最重要是其團隊如何有效地工作。
黎棟國繼續表示,李家超剛上任政務司司長的時候,很多人認為是“武官做文官嘢”,有能力的人出任相關職位不需要分文武,“做得好最重要”。
記者問黎棟國對李家超的施政風格有何看法,他清晰明確地表示,十分認同李家超的施政風格。李家超的三大施政方向,一是以結果為目標解決不同的問題,二是全面提升香港競爭力,三是奠定香港發展的穩固基石,很正確。“特區政府做事一直過分着重程序,以致很多發展計劃都進展緩慢,動輒花掉10年、20年都看不到成果。發展步伐滯後,加上在黑暴及疫情的嚴重衝擊,經濟、商貿、教育、創科等各方面的競爭力都大大減弱了。未來,若香港能準確理解自己的定位,明白到國家是香港發展的最堅強後盾,好好抓緊機遇,及時和適當地精簡各類行政程序,加快步伐,香港的發展便有轉機。
不過,比起施政方向,他對於李家超宣言中提及的“我和我們”印象更加深刻。李家超說“我要建立團隊觀念,做事的時候不分你或我,強化“我和我們”共同解決問題的團隊文化。的確,香港有700多萬人,特區政府公務員團隊有19萬,要有效管理特區政府,有效管治香港,即使行政長官更“叻”,個人的能力始終有限,行政長官一個人是無法完成所有工作的。因此,有好的、幹練的、合作無間的、不分你我的團隊,至為重要,必不可少。
《香港國安法》是穩定社會的及時雨
談及《香港國安法》,黎棟國稱,過去一段日子,香港面對史無前例的動盪與暴亂,《香港國安法》的訂立是回復社會穩定的及時雨。他指出,國安法未完全完成立法時,“獨派”組織的頭面人物已紛紛解散,甚至離開香港,《香港國安法》的制訂非常及時,為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一國兩制”行穩致遠,適時地下了一劑特效藥。
至於《基本法》23條立法方面,黎棟國相信立法會會在首個立法年度內完成立法,“23條唔算好複雜,好多普通法西方國家都有先例,澳大利亞、美國都有,英國近期都做咗兩個月諮詢。”他說,按立法會會議常規,一條草案應在3個月內完成審議,只是以前立法會有阻力,連選主席程序也受到拖延,“新一屆立法會呢啲情況唔會出現,大家議事論事,應該夠時間。”
被問到應如何諮詢市民,黎棟國認為,立法過程本身已是一場諮詢,討論法案過程在公開會議下進行,市民可反映意見。他又指,2003年的條例草案對各項罪類有詳細描述,強調23條立法的框架非常清晰,並非白紙一張,但政府應在法律文字表述下功夫,以顯淺易明方式表達,避免社會產生不必要的討論和憂慮。
黎棟國認同應在23條立法中,加入間諜罪和仇恨罪,原因在於目前香港有關間諜的條例屬“一戰”、“二戰”時期的產物,有需要更新條例以保護國家安全。
他又指,現時新型傳媒上充斥着散播仇恨的語言,理應訂立仇恨罪,保護全香港市民,並非單單保護官員和政府,但認為即使執行職務的人士受較全面的保護,也是合理做法,“譬如喺醫院唔可以粗言穢語辱罵醫務人員,因為會影響佢哋履職嘅精神狀態。”
建議嚴控疫情
記者問黎棟國在2017年習近平主席視察香港時,李家超是保安局局長,保護領導人滴水不漏,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週年,在保安角度他有什麼建議?他說,在保安上香港會有一定程序,都會做得佷好,他只強調一點,就是疫情問題。香港在酒吧群組爆發後,疫情又有反彈,情況一點也不樂觀,若在這個關鍵時刻不加強防控工作,問題就很嚴重,他建議嚴控疫情。
另外,他指出,今次疫情反彈,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酒吧群組之中,有二百多名顧客無視特區政府發出的強檢令,不做強檢,但是安心出行沒有追蹤功能,特區政府未能找出那群顧客,變相任由有感染及傳播風險的人在社區自由活動、進出食肆,讓疫情擴散。
針對上述情況,特區政府必須優化及加強相關措施,除了可以加強違反強檢令的罰則(目前是最高罰款5萬及監禁半年),他建議加強“安心出行”、強檢令及疫苗通行證的協作,若有市民收到安心出行發出的強檢令,其疫苗通行證便顯示紅碼,即不能進出食肆等一系列處所;如果已強檢,並正等候結果,疫苗通行證二維碼便轉為黃色;直至強檢結果為陰性,才轉為藍碼。他相信這做法能提供誘因,讓市民收到強檢令後,積極配合,快快去做強檢。
轉用中式步操是對國家忠誠的正確體現
香港警察宣布將於今年7月1 日起,即香港回歸25週年的大日子,全面轉用中式步操。記者問黎棟國有什麼看法,他說,當然應該轉用中式步操,而且應該在更早的時候轉。
他說,回想起70年代的步操,他剛加入入境事務處時,當然也有練習過步操。那時候的步操是英式的,練習步操對專注力及體力的要求很高,而且要做到手齊腳齊有一定難度。“我記得聽着帶領步操的同事嗌left、left、left right left,但很多時我們仍然是右手左腳、左手右腳,並不協調”,回想起那個畫面也覺得好笑。
他繼續說,當時的步操隊伍是三人一排,大家的步伐要一致,起腳、落腳、起手、落手的時間都要整齊,要花了很長時間練習。幸好那年代的步操要求相對簡單,隊伍只是打直走一條直線、敬個禮就完成,與今日複雜多變的步法、隊形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以前紀律部隊會採用英式步操,當然是歷史背景使然,而在回歸後我擔任入境事務處助理處長期間,入境處便在六支紀律部隊中,率先引入中式步操。首先在檢閱步操的護旗小隊引入部分中式步操(正步),由解放軍教官教導步法,用普通話口令,至今已超過20年。去年底的入境處60週年暨學員結業大會操,便全面以中式步操作表演,效果具氣勢又賞心悅目。”他說。
“就我個人觀察,中式步操比西式步操的要求更加嚴格,隊員也要花更多時間練習,不過這絕對是值得的,因為我們要看清步操的本質及期望,過步操達致更好、更嚴格的成果”。
他強調,步操就是訓練隊員的整體性、合作性、服從性,隊員要跟隨帶隊教官的口令做出不同的動作,而且要同一時間做,這是服從、合群、發揮團體力量的訓練,與紀律部隊的要求是一致的。紀律部隊執行任務時,就是要講求整體性、合作性、團隊性、服從性,才能成功完成任務。因此,紀律部隊透過步操訓練來加強紀律,實在最適合不過。
他笑說,其實繼入境事務處後,近年其他紀律部隊已陸續轉用中式步操,這是對國家忠誠的正確體現。

▲圖為護旗方隊隊員正在香港警察學院進行七一升旗儀式中式正步操的排練。(本刊記者舒志勇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