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封面專題 > 正文
物價瘋漲 美國通脹創新高
Prices soar as US inflation hits historic high
■ 本刊記者 舒志勇 [第3515期 2022-04-18發表]
綜合CNN、CNBC報道,美國政府部門發布最新的物價報告顯示,2月全美整體物價比去年同期上漲6.4%,為1982年1月以來最高同比漲幅,食品、汽油上漲尤其猛烈;在截至2月底的一年內,食品價格漲幅7.9%,為40年來之最。

此外,美國商務部發布的通脹數據顯示,2月物價整體比去年同期上漲6.4%,是1982年1月以來最大同比漲幅。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類價格後的“核心通脹率”也高達5.4%,超出經濟學家預測,凸顯通貨膨脹壓力持續攀升。

美聯社報道指出,物價漲幅達40年來最大,是強勁的消費需求疊加多類商品供應短缺所致。而且,報告所計數據並未反映2月24日爆發的俄烏衝突影響,今後幾個月通脹狀況可能繼續惡化。

 
 

萬物皆漲
民眾可支配收入被吞噬


“漲的太瘋狂了!”無論是從商超渠道購買包裝食品或是生鮮,還是在餐廳堂食或外帶,亦或是在加油站,都能聽到美國民眾在抱怨生活成本越來越高。

“我們家經濟困難,全家只有我一人工作,現在油價非常貴,做網約車司機的成本也很高,30年前美國油價一加侖0.99元,如今已上漲五、六倍,以前漢堡一元一個,現在五、六元才能買一個,這樣的物價實在吃不消。”生活在南加州地區的網約車司機吳先生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抱怨說。

據《今日美國》報道,如果你認為花費10美元購買1磅培根或者6美元購買1磅黃油非常不值,但是它依舊會變得更貴。美國農業部稱,不久之後,你在家或者外出吃飯時會發現,幾乎所有東西都會呈現大幅漲價的趨勢。

當地時間3月31日,美國農業部發布的《2022年食品價格展望》報告預計,食品價格今年內還會再漲4.5%至5.5%。消費者日常購買的食品中,牛肉價格預計漲16.2%,豬肉漲14%,蛋類漲11.4%,水果漲10.6%,糖類漲7%,穀物和烘焙食品漲7.8%;餐館消費方面,預計年內菜單價格漲幅在5.5%至6.5%。

“禍不單行”的是,進入3月以來,美國汽油價格一路飆升。據美國汽車協會提供的數據,全美汽油平均售價3月30日升至每加侖4.24美元(一加侖約合3.8升),較一個月前上漲63美分。

凱投國際宏觀經濟諮詢公司經濟分析師邁克爾·皮爾斯說,按照3月漲幅估算,汽油漲價將使美國人全年總計多支出1,000億美元,短期內可能動用儲蓄支付汽油帳單,但如果漲價勢頭持續,“最終將拖累其他領域支出”。

 

通貨膨脹是美國頭號問題


近期一項最新的美國民調顯示,美國人目前最擔心的不是新冠疫情,而是本國不斷上漲的物價。密歇根大學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70%的美國人認為,美國經濟狀況正在惡化,近三分之二的消費者預計未來5年的財務狀況不佳。這是過去10年來美國消費者對未來前景最悲觀的預測。美聯儲對通脹風險的評估也由初期的“暫時性”逐漸轉變為通脹前景已“顯著惡化”。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通貨膨脹已然成為美國頭號問題。

劍橋大學王后學院院長、對沖基金Gramercy Funds高級顧問穆罕默德·埃里安表示,幾週前,人們還希望這些數據代表本輪通脹已達到高潮。但現在沒有人這樣想。面對眾多的價格壓力,即使目前通脹率已經升至40年新高,未來依舊可能繼續升高。

那麼這波令美國民眾如此悲觀的通脹原因是什麼?費城聯儲銀行行長帕特里克·哈尼表示,過於慷慨的財政政策、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供應鏈中斷是導致通脹惡化的根本原因。

疫情不斷衝擊全球供應鏈的穩定。許多公司表示,他們現在的主要困擾是支付天價的運費和在被封鎖的港口因交貨延誤而引發的一系列費用。近幾個月以來,這些成本的上升已經影響到消費者,推動美國的通脹率升至40年高點。如果運費不降下來,它們將不得不把價格推向更高。

其次,美國政府的財政貨幣政策亦是助推通脹率高升的“催化劑”。自疫情發生以來,美國政府出台了總計近6萬億美元的多輪新冠紓困措施,其中一項很重要的措施就是直接給美國民眾發現金。美國廣播公司(ABC)稱,這些刺激性支票和提高的失業救濟金刺激了消費者支出,從而導致高通脹的發生。英國《衛報》指出,在過去一年,因為消費需求旺盛,汽車、建築材料和家居用品等供應短缺,導致許多商品價格上漲。同時,美國不斷開閘放水,不但令美國經濟“虛火旺盛”,也讓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出現波動,從生產端引發成本上升。

另一方面,美國不留餘力地挑動地緣政治矛盾,製造地緣政治緊張也為通脹添油加火。自俄烏衝突發生後,美國、歐盟對俄羅斯歇斯底里的經濟制裁,令本就高度緊張的通脹更為“瘋狂”。俄烏均為糧食出口大國,局勢動盪影響全球供應鏈。包括禁止或限制進口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和礦物,導致國際油氣等大宗商品價格飆升。

3月10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警告稱,在食品和燃料價格持續上漲的情況下,美國全年通脹數據都可能處於“非常令人不安的高水準”。

摩根大通銀行的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近日表示,美國經濟正在面臨着“前所未有的風險”,極有可能陷入嚴重的混亂。俄烏衝突以及美國向俄羅斯施加的制裁措施極大地增加了經濟下行壓力。由於戰爭本身的不確定性,以及美國可能施加更多制裁,當前的經濟形勢具有“爆炸性”的風險。

面對高企的通脹,不少專家給出了悲觀的預計,稱今年很可能再次出現大蕭條。

4月4日,前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勞倫斯·林賽表示,預計今年7月到9月之間就會出現大蕭條。林賽稱,自1950年以來的每次成功抑制通脹,無不伴隨着美聯儲將利率提高到高於消費者價格指數的水準。截至目前,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保持在8%左右的高位,而美聯儲利率僅為0.25%到0.5%之間。林賽認為,美國距離抑制通脹仍十分遙遠。

荷蘭國際集團(ING)首席國際經濟學家家詹姆斯·奈特利認為,由於美聯儲似乎覺得需要“追趕”以重新控制通脹和通脹預期,快速激進的加息步伐增加了政策失誤的可能性,這可能足以使經濟陷入衰退。

“通貨膨脹導致衰退,”美國銀行在最新一份報告中直言不諱地表明,“而現在,通貨膨脹已經失控。”


經導全媒體矩陣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52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