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封面專題 > 正文
美元歐元獨霸天下局面正走向破裂
US dollar and Euro domination is falling apart
■ 本刊記者 韓琪 [第3515期 2022-04-18發表]

▲3月16日,在美國華盛頓,人們從美聯儲大樓前走過。(新華社圖片)

自俄烏戰爭爆發後,歐洲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開始實施制裁行動。俄羅斯逾3,000億美元的海外資產瞬間被西方凍結,這不僅讓其他國家看到了西方國家“強盜”的真面目,也讓美元的信用受到了質疑,紛紛開始思索“去美元化”。隨着俄國大力推動“盧布圈”以及人民幣的國際化,美元、歐元獨霸天下的局面開始受到挑戰。
 

俄羅斯多年來努力推動“去美元化”


3月28日,據《路透社》報道,俄羅斯天然氣工業(Gazprom Marketing & Trading Singapore)已要求印度最大的天然氣營銷商GAIL以歐元支付天然氣進口費用,一改過去這2家一直以美元作為結算貨幣。《路透社》稱,這表明隨着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的升級,俄羅斯的能源巨頭正在尋求去美元化。

其實,自2014年克里米亞衝突爆發以來,西方國家就對俄羅斯進行了多項經濟制裁,包括簽證禁令、資產凍結、貿易中斷、融資斷供等等。於是,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裏,俄羅斯一直在努力消除美元對其經濟運行和金融市場的“隱形”控制。據俄羅斯的央行數據顯示,俄羅斯持有的美國政府債券自2017年開始便呈下降趨勢:截止2021年年底,俄羅斯的美元儲備為39億美元,僅佔央行全部儲備規模的16%,遠低於4年前的逾40%,較2010年的高峰期(1,760億美元)銳減近98%。這說明俄羅斯正積極地削減其持有的美國國債,並從其主權財富基金中移除美元資產。

據財聯社報道稱,俄羅斯一直致力於去美元化,包括減持美元資產、改用歐元等其他貨幣進行國際貿易結算等,降低經濟對美元的依賴以緩解美國及其盟國對其制裁措施而產生的負面影響。“去美元化”的措施在俄烏戰爭的爆發中也初見成效,比如美國從3月起將禁止次級市場購買俄國公債,但俄羅斯多年來“去美元化”的努力可能會削弱制裁所帶來的的負面影響。

Amundi資產管理公司貨幣策略主管Paresh Upadhyaya說,俄烏戰爭推升油價漲破每桶100美元後,俄國在外國金融市場發債籌資的必要性可能降低,若結合俄國外匯存底和主權基金國家福利基金,俄國出現國際收支危機可能性為零。

三菱東京日聯銀行駐迪拜的歐洲、中東和非洲新興市場研究主管Ehsan Khoman表示,“俄羅斯已經採取了相當多的措施,以實現美元以外的多元化,這幫助其提升了應對制裁的韌性。”

除了努力“去美元化”,俄羅斯還積極推動以盧布作為結算貨幣。自莫斯科於2月24日向烏克蘭派兵以來,由於歐洲在取暖和發電方面嚴重依賴俄羅斯天然氣,俄羅斯總統普京在3月23日宣布,“4月1日起與‘不友好國家和地區’以盧布進行天然氣貿易結算,如果對方違約則切斷天然氣供應”,顯示出其捍衛盧布地位的決心。除了美國、挪威等少數國家不從俄羅斯購買能源以外,已明確表示接受用盧布結算的國家有白俄羅斯、匈牙利、斯洛伐克。未來盧布的朋友圈可能會繼續擴大。比如和俄羅斯關係較好的印度,雙方目前在密切商討中。

實際上,近些年來,許多國家正加快去美元化步伐。中國與俄羅斯及伊朗等國貿易往來基本上已不使用美元,連美國傳統盟友沙特阿拉伯也積極考慮對華石油交易使用人民幣結算,早前中東六國外長訪華主要議題正是與此有關,這意味着美元在國際石油市場的壟斷地位隨時不保。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球已有53國開啟了去美元化道路,29個國家已經拋售了近萬億美債。正如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所表示的,美國正在用貨幣和金融體係來掩飾其實施侵略的途徑,但實際上美國正在摧毀整個國際法體系。

 

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積極進展


俄國在擴大“盧布圈”的同時,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也在穩步提升,國際化發展趨勢被越來越多人士看好。

在《2021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中,2020年,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較快增長,銀行代客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為28.39萬億元,同比增長44.3%,收付金額創歷史新高。人民幣跨境收支總體平衡,全年累計淨流出1,857.86億元。 2021年上半年,銀行代客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為17.57萬億元,同比增長38.7%。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有70 多個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

這些表明2020年,人民幣的支付貨幣功能進一步增強,投融資貨幣功能深化,儲備貨幣功能上升,計價貨幣功能有新的突破,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積極進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布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數據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由2021年三季度的2.66%升至2.79%,位居全球第五位,續刷2016年第四季度IMF報告該數據以來的新高。

除了人民幣外匯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不斷提高之外,人民幣在國際支付體系中的地位也在提升。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基於金額統計由去年12月的2.70%升至3.20%,創下2015年以來最高值。

“人民幣是具有前景的國際貨幣,俄羅斯完全願意利用這種工具進行雙邊貿易結算。”俄羅斯議員、國際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弗拉基米爾·賈巴羅夫表示。此外,沙特、伊朗、委內瑞拉等石油大國也表示將在對華石油貿易中考慮以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

許多歐洲業界專家和市場人士也認為,未來人民幣在國際上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佔比不斷提高,得益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經濟總量的份額迅速增加,以及中國與國際貿易夥伴的聯繫更加緊密。”西班牙埃薩德商學院教授奧馬爾·拉希迪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和數字人民幣的發行都有助於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

“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重要性將增加,人民幣的全球外儲佔比預計將達到10%。”巴塞羅那自治大學應用經濟學教授費蘭·布魯內特·西德亦贊同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也是人民幣國際地位提升的原因之一。

伊比利亞環球諮詢公司負責人恩里克·凡胡爾認為,鑑於其穩定性高,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

對於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認為,下一步,要加快構建以中國為中心的產業鏈供應鏈,要繼續穩慎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RCEP落地生效的同時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要加強數字經濟和跨境電商的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讓更多的國家和企業選擇以人民幣進行跨境支付、貿易投資等;同時也要統籌好發展與安全。


經導全媒體矩陣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52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