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封面專題 > 正文
本是同根生 緣何今反目? —俄烏兩國的前世今生
Why do the two neighbors turn against each other? --The past and present history of Russia and Ukraine
■ 本刊記者 李文慧 [第3513期 2022-03-21發表]

▲3月1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歐洲議會全會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遠程發表演講。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3月1日談及烏克蘭加入歐盟一事時表示,首先必須結束戰事。馮德萊恩3月1日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講說,如今歐盟與烏克蘭的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緊密,“前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必須結束這場戰事。我們應該討論接下來的步驟”。(新華社圖片)


烏克蘭危機的根源


俄烏衝突的根源要從北約說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成立於1949年,作為一個軍事政治集團,北約在成立之初,主要目的是遏制蘇聯,並保護美國在歐洲的主導地位。北約成立時,只有12個創始國,在冷戰時期,為了遏制蘇聯,北約曾多次擴張:希臘、土耳其、聯邦德國和西班牙等分別加入。進入20世紀90年代,與北約相對抗的華沙條約組織,也就是華約解散,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想遏制俄羅斯,重新調整自己在俄羅斯的戰略,北約這一冷戰產物不但沒有消失,反而不斷東擴,成為製造地區緊張局勢的主要源頭。

一直以來,俄羅斯一直尋求法律形式要求北約不再東擴,不把烏克蘭納入北約,然而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以來對俄羅斯採取強硬立場,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加大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

1994年1月,布魯塞爾北約首腦會議正式提出了美國的北約東擴計劃,此後北約進行了無論東擴,先後接納了捷克、匈牙利,波蘭、保加利亞等等國家,隨着北約不斷東擴,其範圍持續逼近俄羅斯,而北約下一個向東擴張的對象聚焦到了烏克蘭。

普京認為,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就向俄羅斯間接承諾過不會繼續向東擴張,但北約沒有信守承諾,欺騙了俄羅斯。“不是我們在威脅別人,我們沒有去美國邊境、英國邊境,是他們來找我們了。”

再來說說烏克蘭。蘇聯時期,烏克蘭是除了俄羅斯以外,蘇聯人口最多的加盟共和國,農業發達,工業製造業實力雄厚,但同時,烏克蘭內部一直有着強烈的離心傾向。1991年8月,烏克蘭宣布獨立,美國等西方國家煽動烏克蘭發生兩次“顏色革命”。

2004年及2014年,烏克蘭先後兩次發生大規模的街頭抗議示威活動,2014年2月,時任烏克蘭總統、親俄派的的亞努科維奇,在顏色革命中下台,美國等國家扶持親西方國家人士掌權。當年3月,克里米亞半島舉行獨立公投,併入俄羅斯領土後,烏克蘭東部地區頓巴斯地區也宣布獨立,並與政府軍爆發武裝衝突。

在頓巴斯地區戰火導致大量傷亡的情況下,國際社會展開政治調解,建立了諾曼底模式調節機制,基於這一模式,2015年2月,各方簽署了關於政治解決烏東部問題的明斯克協議,此後大規模武裝衝突得到控制,但小規模交火時有發生。但以上種種都為局勢驟然緊張埋下了隱患。

 

普京一怒之下掀桌


早在2019年2月,烏克蘭議會最高拉達通過憲法修正案,把加入北約作為國家基本方針,寫入憲法。2021年2月以來,烏東部地區交火出現再次升級的局勢,政府軍和東部民間武裝互相指責對方破壞停火協議,與此同時,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進程出現加速迹象,進一步激化了烏政府與民間武裝,以及基輔與莫斯科之間的矛盾。

2021年4月,烏總統澤連斯基公開敦促北約盡快推進接納烏克蘭的進程,稱這是解決烏東部地區衝突的唯一途徑。今年2月17日開始,烏東部形勢急劇惡化,2月18日,民間武裝以烏克蘭政府可能發起軍事行動為由,開始向俄羅斯境內大規模集中疏散當地居民,俄總統普京同一天下令,為接收烏東部難民提供保障,並要求有關部門向每名進入羅斯托夫州的難民提供一萬盧布,約合820元人民幣救助金。據俄媒報道,烏東部難民進入到羅斯托夫州的安置點之後,還將繼續乘坐列車,前往俄羅斯的其它地區。

2月19日,民間武裝領導人簽署動員令,徵召所有年齡在18歲至55歲之間的男子入伍。應徵者來自各行各業,包括銀行職員、礦工、甚至還有科學家。2月21日,俄羅斯先是宣布其境內據俄烏邊界處僅僅150米處的一座邊防哨所被烏克蘭方向飛來的炮彈擊中,雖有又宣布挫敗了烏政府軍入侵的企圖,俄軍摧毀兩輛步兵戰車,打死5人,烏克蘭方面則反覆強調,沒有武力收復被佔領地區的計劃,同時譴責民間武裝頻繁使用重型武器頻繁襲擊政府軍控制地區。

2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命令承認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當晚與美國總統拜登緊急通電話,並於基輔時間22日凌晨2點,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稱,烏方致力於由外交途徑化解衝突,但烏克蘭無懼任何事或任何人。至此,俄烏的形势已經越來越膠着。

俄羅斯總統普京2月24日表示,決定在頓巴斯地區發起特別軍事行動。烏克蘭局勢驟然升級,俄烏雙方交火不斷,有分析認為烏克蘭危機的根源在於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不斷擴張、不斷向俄羅斯的邊境逼近,最終影響到了俄羅斯的根本安全利益,普京一怒之下掀桌,世界局勢也將會發生大變。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隨後發表講話說,烏克蘭全境進入戰時狀態,並宣布與俄羅斯斷交。隨後,美國、歐盟、英國和日本相繼宣布對俄羅斯實施制裁。

 

世界秩序發生了質的變化


由於局勢的不穩定、恐慌情緒蔓延。大量民眾撤離,許多城市都出現了交通擁堵。其中一些人撤離到周邊的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等國家。一些烏克蘭人認為,他們被美國拋棄了。事實就是如此,美國只想“向烏克蘭提供的軍事、經濟和人道主義援助”來拖住、消耗俄羅斯,而並不會真正出兵去援助烏克蘭。聯合國預計,這場戰爭可能導致多達500萬烏克蘭人逃往國外,而這將在歐洲引發70多年來最嚴重的難民危機。

此後,俄烏代表團於2月28日、3月3日和7日在白俄羅斯境內進行了三輪談判。在第二輪談判中,雙方就提供人道主義走廊用於疏散公民、運送食品和藥品達成諒解。下一輪談判還在進行中,俄烏衝突是否會由談判解決無法定言。

現時俄烏衝突依然戰火未停,從戰火發生的那一刻起,整個世界秩序就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烏克蘭回不去了,俄羅斯回不去了,俄烏關係回不去了,冷戰後歐洲秩序回不去了,俄歐關係與美俄關係也回不去了。這場俄烏衝突將會是影響甚至是決定世界格局的一件大事情,注定會被載入史冊。

對俄羅斯來說,其國際地位和生存環境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即使某一天俄烏戰爭結束了,俄羅斯與美國的對抗也不會因戰事的結束而結束;而對烏克蘭說,戰爭給老百姓帶來的流離失所和家人被拆散的悲痛需要長久的時間來彌合。


經導全媒體矩陣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52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