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北京連線 > 正文
央企黨員代表張黎明答本刊記者問: 看着居民的燈一盞盞亮起來, 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Zhang Liming, CCP member representative of central enterprises: Watching the residents’ lamps light up, a sense of pride and happiness arises spontaneously
■ 本刊記者 邢寶華 [第3497期 2021-07-19發表]

中央企業黨員代表、國家電網天津濱海供電公司配電檢修班班長張黎明6月21日在中宣部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回答本刊記者提問時表示,每次處理完故障後,都會在現場再等一會兒,看看送電情況是不是正常。還有一個原因,是送完電之後,看着居民的燈一盞一盞地亮起來,那時候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6月21日下午,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央企楷模 責任擔當”中外記者見面會,中央企業黨員代表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記者見面會由中宣部對外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邢慧娜主持。在見面會現場,香港經濟導報記者提問:我的問題提給張黎明,您用34年的奉獻守護和點亮萬家燈火,您最深的工作體會和感悟是什麽?也請介紹一下您所帶領的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的情況。

 

盛汛期對線路影響非常大


張黎明對此回應稱,我工作34年了,從事的是配電搶修工作。北方6月15日至9月15日是汛期,很多單位會進入到防汛的狀態,可以說是特別緊張的狀態。特別是在盛汛期,其實就是“七下八上”,7月15日到8月15日是京津兩地的雨季,一年的百分之七八十的雨量都會在這個時間下,大暴雨、雷電都會在這個時間發生,這樣的雷暴天氣、大風天氣,對線路影響非常大,因為線路都是在野外,所以這個時候工作就會特別忙。

一場暴雨後接單百餘件
三十多小時未合眼

“我們還總結了一個小規律,每年7月20日前後兩三天,會有這一年最大的一場雨下來,我們肯定會準備好;8月10日左右,會有一場急雨,預示盛汛期就要結束了,這兩場雨對我們工作影響非常大。”張黎明說。

他憶起,2011年的7月20日,當時下午4、5點鐘開始下雨,人們都在下班,天就黑了,雨一直下到凌晨,而且那天掉了11條線路。尤其最後一條線路特別難查找,看着天逐步變得亮起來,其實大家非常緊張,如果天亮之前不處理完,其實還有更大的考驗。因為暴雨之後,轉天太陽一出來,蒸汽上來了,濕度特別大。蒸汽大了、濕度大了之後,對低壓設備影響特別大。

“跟預想的一樣,轉天天一亮,低壓工單就上來了,那天我們處理了一百多件的工單,整整三十多個小時沒有合眼,一直在處理故障。”張黎明深有感觸地表示,其實這種狀態在國網是非常普遍的,因為我們還地處在華北平原,還有很多國網公司在山區、高原,包括青藏高原,他們所處的環境比我們更加艱苦,他們比我們還辛苦。

 

用行動搭建起黨和人民群眾的連心橋


談及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張黎明介紹,服務隊是2007年成立,當時是踐行國企的社會責任,是想利用我們的技術專長,為困難群眾進行技術幫扶。

“我們找到居委會,讓居委會界定一下,因為困難群眾在社區是有備案的,這樣就能做到精準幫扶,而且是用我們的技術特長,包括早期的換保險絲,再到後來換漏電保護器,再到往後我們解決黑樓道的問題,就是節能互助這樣的鄰裏項目。”他亦表示,通過項目,再加上精準幫扶,使志願服務一直連續堅持了14年,而且服務隊也由2007年的一支發展為三十支。

張黎明進一步表示,國網也有統計,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成長的時候全國網只有30支服務隊,不足800名志願者,截止到2020年,整個國網是4800支,有10.8萬名志願者,已經遍布了國網公司所有的專業。

張黎明34年如一日堅守搶修一線,秉持“黎明出發 點亮萬家”的服務承諾,對黨忠誠、勤學善思,篤行創新,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和高度評價,用實際行動為百姓守護光明,搭建起了黨和人民群眾的連心橋。

 

帶領團隊累計開展技術革新500餘項


張黎明創勇於創新,依託張黎明創新工作室,帶領團隊累計開展技術革新500餘項,獲國家專利200多項。針對帶電作業高危、艱苦和效率低等問題,張黎明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帶電作業中,帶領團隊研發出我國首台全自主作業的人工智能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運用多種人工智能技術,代替傳統人工高危作業,大幅降低作業人員安全風險,減少勞動強度,提高作業質量。


經導全媒體矩陣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52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