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一帶一路經自聯  > 正文
聚焦優化營商環境 湖北自貿區做表率立標桿
[ 2022-03-14發表]
【香港經濟導報網訊】

       2月24日,三峽畜牧產業園,湖北宜牧食品有限公司10千伏支線送電成功,較預期至少提前一個月。

       這是湖北自貿區宜昌片區實施用電報裝“全程代辦”服務模式的最新成果。至今,已為宜昌市沿江高鐵等123個在建項目提供服務。

       去年,湖北自貿區通過系列首創性改革為全省優化營商環境貢獻“自貿經驗”。


       連續14月考核第一


       宜昌片區推行項目賦碼互聯互通,用電報裝“全程代辦”服務,通過提前獲取招商引資信息,主動上門提供幫辦代辦服務,企業辦電從“客戶等電”轉變為“電等客戶”,電網配套工程投產時間平均壓減57%。

       不單是用電。湖北自貿區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圍繞企業群眾高頻辦事場景,再造流程,精簡程序,提升效率,縮短時間,全力打造一流政務環境。

       在襄陽,人社部門整合業務窗口人員、設備、資金,將分屬於不同單位(科室)的“人、財、物”等管理權限統一賦予人社服務大廳,打造“前臺受理、後臺審批、統一出件”的業務流程。在新機制下,308個政務服務事項減材料176個,減環節71個,減時限5003個工作日。去年來,該服務大廳連續14個月獲得襄陽市政務服務考核榜第一。

       在光谷,風行“一事聯辦”。武漢東湖高新區稅務局在全國率先實行自然人股權變更“先稅後登一事聯辦”改革,通過稅務部門和企業登記部門的聯合辦公及數據共享,實現自然人股東股權變更“一窗辦結”,平均辦稅時限從10個工作日壓縮至0.5個工作日。去年,武漢東湖高新區稅務局累計受理自然人股權變更17502件,入庫自然人股權變更個人所得稅稅款2.52億元。


       拿證,90天減到1天


       在謀劃制度創新過程中,湖北自貿區充分運用好市場力量,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給市場放權、為企業松綁、讓群眾便利。

       讓群眾少跑腿。宜昌片區率先實施領一個施工許可證、建設一批子項目的新舉措。針對子項目多、實施周期長、涉及領域多的綜合工程建設項目,對符合要求的所有子項目發放一個綜合施工許可,解決傳統審批模式下企業反復跑、多頭申請的問題,企業從申報到取得施工許可證由最長90個工作日壓縮到1天。

       為企業減負。武漢片區對所有類別的政府采購項目均實行免收投標保證金和履約保證金(簡稱“兩金”),梳理政府采購項目流程,制作全流程臺賬,實時跟蹤免收兩金進展,同時免收采購貨物和服務的兩金及場地服務費,試點四個月就為企業減少資金占用超2.13億,有效減輕企業資金壓力,激發公共資源交易市場活力。

       破解老難題。去年7月,宜昌片區推行不動產登記“證繳分離”,購房者可憑相關資料,自行繳納應繳稅費後即可辦理不動產權證,賣方的應繳稅費由稅務部門日常按規定進行管理,不再與能否辦證進行掛鉤。此舉破解了不動產交易過程中因一方稅費欠繳帶來的“卡殼”問題,維護了產權人合法權益,打消企業進駐顧慮。截止2月中旬,宜昌市已有近400家企業、1.5萬戶購房人通過該項改革取得不動產權證。

       省自貿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湖北自貿區將繼續當好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用好制度創新先行先試法寶,進一步聚焦企業、群眾獲得感,通過首創性、集成化、差別化改革實踐,將制度創新的影響力由經濟領域擴散至社會各方面,持續服務全省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