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新时代 新征程 > 正文
新發展理念引領福建高質量發展
文 ︱ 本刊記者 許國璽;吳宸萱 許佳璐 [第3539期 2023-03-21發表]
 
春潮澎湃,萬物生長,八閩大地一派生機勃勃。
 
福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是紅色聖地、綠色寶地、兩岸福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親自擘畫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宏偉藍圖,提出“四個更大”重要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發展的殷殷囑託和一以貫之的親切關懷、對福建山山水水和福建人民的深厚感情,必將成為福建新一輪發展的獨特優勢。踏上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福建如何為中華民族復興偉業添磚加瓦、增光添彩備受各界期待。
 
▲13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勝利閉幕。我省全國人大代表滿懷信心與希望走出會場。(肖春道攝影)
 

發揮開放優勢 服務新發展格局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發祥地,兩千多年來,海上絲綢之路對福建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是福建省情的一大特色和優勢。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國家戰略,是中國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大手筆、大戰略和大布局,也是歷史與時代賦予福建的巨大發展機遇。近年來,福建深化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實施對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行動計劃,2021年全省進出口總額增長30.9%,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額增長31.8%。同時,為更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與合作,福建與廈航全力建設“海絲國際航空樞紐”,暢通經福建的東南亞-東北亞、東南亞-北美、東南亞-歐洲的三大國際中轉走廊,抓緊架好“空中絲綢之路”,全方位融入”一帶一路”發展格局,不斷取得成效:過去五年,福建66種商品出口規模位居全國第一,外貿出口規模突破萬億大關,新設外資企業超過18000家,對外投資年均增長15.6%。
 
中國的改革開放大門將越開越大。福建將如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委書記周祖翼表示,福建將積極推進更高水平、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重要通道,為實現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循環創造條件。一是構建“大通道”。打造廈門、福州、泉州等國際海運樞紐,織密國內國際航線,完善快捷聯通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中西部的交通網絡,加快實現貫通南北、聯接東西、通江達海。二是擴大“生意圈”。把握全球產業鏈重組為吸引外資帶來的機遇,深入實施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強化產業鏈精準招商,為外商來閩投資興業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吸引更多外資大項目在閩落地。三是用好“大平台”。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紮實推進絲路海運、絲路飛翔、數字絲路等標誌性工程,高標準建設廈門金磚國家創新基地,打造更多具有福建特色的開放品牌。四是打好“僑鄉牌”。加大閩台港澳合作,以僑為橋、以僑引僑,以僑友外、以僑引外,深入實施僑資僑智僑力引進工程和僑商創新創業計劃,高質量建設“兩國雙園”等重大合作項目,引導更多僑胞回鄉投資興業,共同邁向全球產業鏈中高端。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沒有高質量發展,就談不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福建如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挑大樑?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省長趙龍表示:福建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來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堅定信心、抓住機遇,多措並舉、埋頭苦幹,努力走在前列、勇挑大樑,做到政策服務齊努力,內需外需同發力,政府市場相互聯動,供給需求相互促進,全力促經濟、惠民生、保安全,奮力實現今年一季度“開門紅”、二季度增長穩、三季度勢頭強、四季度成效好,拼出個高質量發展新天地,努力為全國大局多作貢獻。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非表示,作為省屬唯一的國有資產投資公司改革試點,集團將繼續圍繞福建省工作大局,發揮投資引領帶動作用,全力推動鐵路投資等建設提質增效,加強創投、基金在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前瞻性布局,加大對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金融支持力度,打造實業與金融互動發展典範。
2022年,福州發展再上新台階,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308.23億元,同比增長4.4%,總量保持全省第一。新征程上,福州如何在加快高質量發展上實現新突破?全國人大代表、福州市市長吳賢德說,今年福州市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抓住中印尼經貿創新發展示範園區獲批的契機,深入實施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和產業鏈“鏈長制”,重點打造數字經濟、海洋經濟、化工新材料等三大產業IP,加快發展集成電路、新型儲能、冷軋不銹鋼及下游產品、預製菜等產業,向“高”攀升、向“新”奮進、向“融”借力,進一步提升產業集群形態和質量,增強福州產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近年來,廈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堅持不懈把科技創新作為事關發展成敗的大事來抓,緊緊圍繞建設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在強化科技創新這個動力引擎上探索先行,成果顯著。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市市長黃文輝介紹,廈門堅持以科技創新持續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我們希望通過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進一步增強廈門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發揮綠色優勢 建設生態強省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閩考察時強調,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省建設布局,科學制定時間表、路線圖。近年來,福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努力建設好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推動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相促進。同時,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不斷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增添綠色底色、夯實綠色根基。一方面,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強化生態保護修復,科學劃定“三區三線”,全省27.5%的國土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完成互花米草除治13.5萬畝,閩江河口等濕地保護修復成效顯著。另一方面,依托自然優勢,不斷鞏固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充分利用山、水、茶、竹等豐富的自然資源,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路徑。2022年福建省林業產業總產值預計為7400億元、同比增長5.5%。現有規模以上林業企業3000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225家、境內外上市林業企業23家。全省茶葉全產業鏈產值超過1400億元,全省竹業總產值超過820億元,位居全國前列。福茶、福菌、福果、福菜、福稻……一批具有深刻福建烙印的“福字號”綠色農產品,成為撬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這些重大成績、重大變化,福建人民感同身受,清新福建也成為美麗中國的一張名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福建物構所所長、城市環境研究所所長曹榮說,五年來,福建圓滿完成國家生態文明實驗區重大改革任務,木蘭溪治理、生態保護補償等39項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向全國推廣,生態文明指數全國第一,生態省建設交出高分答卷。
 
在新發展理念下福建如何挖掘“綠色金庫”?全國人大代表張玉珍建議,支持福建在完善海洋碳匯交易機制方面先行先試,在福建建設海洋碳匯國家重點實驗室。加大對福建開展重點海域綜合治理和美麗海灣建設的資金支持,打造一批美麗海灣建設示範樣板。逐步擴大可再生能源市場化交易比重。
 
全國人大代表、南平市委書記袁超洪說,南平上下始終保持定力,堅定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著重在“擴綠”和“增長”上發力。通過多年的實踐,也更加深刻認識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抓的建設”的重要指示,高瞻遠矚,充滿了真理力量。南平希望努力在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奮勇爭先。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公路是我國首座跨海公鐵兩用橋、世界最長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
 

發揮祖地優勢 深化閩台合作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要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對台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張,形成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在全國對台工作大局中,福建區位突出、優勢明顯。近年來,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探新路,大力促進閩台融合發展,過去一年,福建省對台出口增長22.9%,推出兩岸標準共通試點項目25項,新設台資企業戶數、實際利用台資金額均居全國首位。交通作為閩台交流的先行條件,去年,福建印發《福建省“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專項規劃的通知》,明確提出,啟動台海通道規劃方案研究,全力推進閩台“四通工程”建設。今年2月中下旬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也提出,規劃期至2035年,建成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布局中的福州至台北段。全國人大代表、交通廳廳長李興湖代表,建議國家部委加大對福建鐵路、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和要素保障,加大中央財政對福建轉移支付的力度。
 
全國人大代表、漳州市市長王進足說,漳州是許多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當前,古雷石化基地已成為台灣石化龍頭和中游企業的投資首選地,已有奇美、長春等12家台企落地投產,總投資超過800億元。古雷石化基地在深化‘一帶一路’建設、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落實國家石化產業布局、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中,具有重要地位。
 

新領域新賽道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時代呼喚廣大民營企業家譜寫新的創業史。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全國政協委員時,就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作了深刻闡述,引起強烈反響。廣大民營企業家深受鼓舞、深受激勵,都很振奮。李強總理在記者會上也明確表示,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會越來越好,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大。中國具有超大規模的市場需求,還有很多新領域新賽道有待開拓,都蘊藏着巨大的發展機遇。民營經濟一定是大有可為的。在今年的兩會上,福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全國人大代表、寧德市市長張永寧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政府工作報告也對‘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作出重要部署,這些都為寧德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指明了方向。”張永寧說,在新的更高起點再出發,結合貫徹省裏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寧德將統籌好三個維度——“兩化”融合,協同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數字+”“+數字”雙向賦能;“兩業”融合,引導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推動企業開發PaaS等新商業模式;“新舊”融合,促成修造船、電機等傳統產業與鋰電等新興產業互為配套,開發出電動船舶、新能源汽車驅動機等新產品。全國人大代表蔡金釵代表建議,泉州設立新時代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着力先行先試、改革創新,助推民營經濟實現更大的飛躍。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主任潘越說,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用真招實策提振市場預期和信心,體現了黨中央對民營經濟一以貫之的堅定態度、決心和力度。民營經濟是福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力量。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應充分發揮輿論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持作用,讓民營企業家感到暖心、安心、放心,助力開創民營經濟發展新局面。全國政協委員丁世忠表示,新征程、新使命,民營經濟迎來新的歷史機遇,作為民營企業家一定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做堅守實業、有自信、有擔當、有使命感的企業家,努力從中國製造轉型成為中國創造,打造出更多世界級的中國品牌。
 
 
 


經導全媒體矩陣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52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