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時代號角。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泉州如何全面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為全國大局作出應有貢獻?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泉州市長蔡戰勝接受本刊專訪,介紹了泉州在傳承“晉江經驗”、發揮僑港澳台資源優勢等方面的情況,並通過本刊盛邀廣大泉籍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泉商凝心聚力,與泉州共建21世紀“海絲名城”。
▲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泉州市長蔡戰勝
勇當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主力軍
泉州被稱為“民營經濟樂園、民辦特區”。蔡戰勝說,我們將發揮民營經濟優勢,落實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全力爭當主力軍。
蔡戰勝介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七下晉江”專題調研,2002年親自總結提出以“六個始終堅持”和“正確處理好五大關係”為主要內涵的“晉江經驗”,成為泉州民營經濟砥礪前行的指路燈塔。20年來,泉州深入踐行“晉江經驗”,堅持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根本方向,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全力推動泉州民營經濟發展取得新跨越。民營經濟作為泉州的特色、活力、優勢,在“晉江經驗”的引領下,展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更加鮮明厚重。習近平總書記概括了全國民營經濟總貢獻量“五六七八九”的特徵,在泉州則是“七八九九九”,民營經濟貢獻了72%稅收、83%GDP、90%技術創新成果、92%城鎮就業、97%企業數量,民營經濟佔比在全國萬億GDP城市中最高,形成紡織服裝、鞋業、建材家居、石油化工、機械裝備、食品飲料、工藝製品、電子信息、紙業印刷等9個千億產業集群。
“可以說,闖出一片廣闊天地的民營經濟是泉州發展的最大特色、最大優勢、最寶貴財富,‘心無旁騖做實業’的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泉州發展當之無愧的功臣。全市上下充分肯定、充分信任、充分支持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始終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重中之重的態度和行動毫不含糊。”蔡戰勝告訴記者,今年正月初六,泉州市委、市政府就召開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以此作為“新春第一會”,當天還正式成立泉州民營經濟研究院,這也是國內首家地級市“公辦民營”民營經濟研究院。
當下的泉州,已經站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起點上。蔡戰勝說,落實二十大和全國兩會精神,泉州將持之以恆推動民營企業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發揮優勢共建21世紀“海絲名城”
“放眼福建省和全國大局,泉州除了世界文化遺產城市歷史厚重、泉州民營經濟發達外,還具有在外泉商和僑港澳台資源豐富這一獨特優勢。”蔡戰勝說。
泉州是全國重點僑鄉,僑台結合優勢明顯,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得風氣之先、憑僑鄉地利、靠拼搏精神,實現發展躍升。作為“晉江經驗”的重要親歷者、踐行者、推動者,泉籍僑港澳台同胞踴躍回鄉投資,為泉州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蔡戰勝介紹,泉州的僑港澳台資源豐富,主要呈現四方面特點——
一是數量多、分布廣。泉州有“三個900萬”鮮明特徵,約900萬人口常住泉州、約900萬台灣漢族同胞祖籍泉州、950多萬泉籍華僑華人遍布世界。其中海外華僑華人佔全國近1/6,佔全省近2/3,在全國25個設區市重點僑鄉中位居第一,分布在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九成在海絲沿線。異地商會282家,在外泉商約200萬人,覆蓋全國各主要城市和絕大部分縣(市、區)。
二是實力強、影響大。以祖籍泉州的華僑華人為主組織或擔任主要負責人的各類社團達數千家,湧現出眾多華社領袖、商界巨擘及與之關聯的大企業、大集團,在海外工商界等領域擁有較大影響力,在外泉商覆蓋紡織鞋服、石材、水暖、陶瓷、食品等30多個行業。
三是重鄉情、貢獻大。泉籍海外僑胞素來戀祖愛鄉、情系桑梓,僅改革開放以來,累計僑捐總額佔全省一半以上;我市批准註冊外商投資企業1.4萬多家,其中華僑華人、港澳同胞投資興辦的企業約佔80%。
四是僑“味”濃、文脈深。華僑文化已成為閩南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僑校、僑房等僑捐項目隨處可見,僑批檔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閩南僑批”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一批華僑古建築列入全國文保單位,省級華僑名鎮名村數量約佔全省的三分之一。
“近年來,泉州以抓好平台互動、資源力量、精神家園為主要工作重點,廣泛凝聚僑心僑智僑力。”蔡戰勝告訴記者,以海外大聯誼為例,泉州市與菲律賓怡朗市、晉江市與菲律賓達沃市、南安市與菲律賓曼達威市等建立國際友城關係。舉辦兩屆世界泉州同鄉懇親大會,專門成立海外聯誼會、世界泉州青年聯誼會,實施“泉籍精英故鄉行”,每年組織重點僑親家族返鄉3000餘人。先後與54家海外商協會簽訂友好合作協議,在海外設立泉州國際商會聯絡處12個。
借助“6·18”“9·8”等大型經貿活動平台,以及世界閩商大會、海外社團慶典,泉州廣泛邀請海外及在外泉商參加項目推介,爭取回鄉投資。在申遺等重大工作中,僑胞多方奔走助力,積極爭取,發揮了重要作用。疫情期間,泉籍華僑向全國捐資捐物。2022年,共洽談對接涉僑和港澳台項目168個,已簽約77個。
特別一提的是建設共同家園。面向東南亞僑親的南洋華裔尋根謁祖平台,如今已列入國家“一帶一路”項目庫,數字化掃描重點僑村族譜8000多冊,幫助近百位僑胞找到家鄉親人。此外,結合古城保護提升,泉州也十分注重修繕華僑建築群、南洋“番仔樓”等,打造僑胞鄉愁記憶展示空間。
“2023年,泉州市委、市政府圍繞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大局,部署‘抓項目、促發展’系列專項行動,‘聚僑引僑和泉商回歸’專項行動就是其一。”蔡戰勝說,下一步,泉州將秉持“大僑務”理念,打造“大平台”載體,共築“大家園”留根,設立新僑創新創業基地、海外華僑華人培訓基地等平台,深化“泉籍精英故鄉行”等活動,籌備世界泉商大會,多措並舉打好新“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