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新时代 新征程 > 正文
數字經濟點燃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文 ︱ 本刊記者 許國璽;吳宸萱 許佳璐 [第3539期 2023-03-21發表]
 
數字經濟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深入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先後印發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有關部門認真落實各項部署,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作為事關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經濟形態,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成就斐然。信通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45.5萬億元,同比增長16.2%,佔GDP的比重達到39.8%,總體規模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數字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同步增強,成為穩增長、促轉型的強大動力,數字經濟的戰略地位正在持續凸顯。
 
▲福州軟件園(林雙偉攝影)
 

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

 
黨的二十大對加快建設數字中國作出了重要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建設數字中國。兩會開幕前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明確提出“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研究制定推動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措施,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同時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深度融合,為“數字中國”建設提供了頂層設計。
 
今年的政府報告中,“數字經濟”被提及兩次,而自2017年以來,“數字經濟”一詞已經連續六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不同的是,相比於往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打造數字經濟優勢”、“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等表述,在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的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管理水平,支持平台經濟發展”,並將其列入今年工作重點的第二項內容,數字經濟對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報告將重點聚焦在科技創新與數字生態建設等方向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圍繞製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此外,報告強調,加大中小企業特別是製造業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力度是中國經濟穩步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
 

福州是“數字福建”的先行實踐地

 
福建是數字中國建設的思想源頭,福州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數字福建”的先行實踐地。在“數字福建”的宏偉藍圖下,近年來,福建省大力推進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成為了數字經濟領域政策體系最完備的省份之一。早在21世紀初,福州市就提出建設“數字福州”的發展觀念,同時成立了“數字福州”建設領導小組。此後20年間,福州先後制定了三份“數字福州”中長期發展規劃,並出台了《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措施》、《促進軟件產業發展五條措施》、《促進大數據發展三條措施》等十餘項數字經濟發展相關政策,從政策導向、資金支持、融資創新以及開拓市場等方面加以保障。
 
在新理念的引領指導下,數字福州建設取得了巨大成效:自2018年以來,福州數字經濟規模連跨3個千億元大關,佔GDP比重接近50%。目前,全市在建省級“互聯網+先進製造業”重點項目78個,總投資104.8億元;培育形成軟件信息、大數據、物聯網、顯示、光電5大產業基地。特點鮮明的數字經濟創新集聚帶,為福州高質量發展激活了新動能。去年,福州市政府正式印發了《福州市“十四五”數字福州專項規劃》,明確了新時期數字福州建設的發展方向。規劃指出,福州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網絡強國戰略和國家大數據戰略重要思想以及數字中國、智慧社會重要論述,進一步傳承數字福建戰略理念、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全方位推進數字福州建設,打響數字福州國際品牌,建設全國數字應用第一城。
 
未來,數字福州建設將深化區域協同發展,在市級層面以“數字金三角”推動數字產業化,同時積極貫徹省級層面的數字都市圈、國家級層面的數字絲路等內容。同時,注重數字賦能中心工作,通過圍繞“六個城、五大國際品牌、九大專項行動”等全市中心工作開展數字化轉型保障,充分發揮數字化全域賦能作用。此外,聚焦特色化發展,在數字經濟方面,做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積極賦能其他產業鏈發展,融合未來產業與本地特色;在數字政府方面,注重數字化協同,推進無紙化辦公,深挖“12345”底蘊,建設全域賦能的城市大腦體系;在數字社會方面,激發“e福州”體系潛力,體現數字惠民。
 
為此,數字福州建設將以構建泛在智聯的數字底座、激活有序流通的數據要素、發展創新發展的數字經濟、構築全民暢享的數字社會、打造多元協同的數字政府、培育安全開放的數字生態為重點任務,力求到“十四五”末,數字基礎設施泛在先進,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智慧化”能級躍升,數字福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用進一步增強,以“數字應用第一城”為發展目標,協同推進數字經濟創新、數字要素流通、數字技術研發、數字理念孕育等方面實現大踏步前進。
 

數字經濟成“兩會”熱點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數字經濟受到了許多代表、委員的關注。“數字鄉村”首先引起了代表們的熱議。全國政協委員柯希平指出,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數字技術加快向農業農村滲透,為數字鄉村建設了奠定基礎。“但數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城鄉“數字鴻溝”仍然很大,亟需加快數字鄉村建設,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為此,柯希平建議加大數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構建全國鄉村“數字大腦”,加快培育數字鄉村應用場景,打造數字鄉村人才“蓄水池”。
 
此外,3月10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方案提出,組建國家數據局,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這意味着,數據在數字經濟的發展上,將佔據越來越重要位置。本次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也圍繞着“數據要素”建言獻策。全國政協委員陳椿聚焦數據在閩台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平潭作為大陸距台灣最近的改革實驗區,探索跨境數據交易流通試點,在人員、貨物往來的基礎上可進一步促進兩岸通信、金融、電子信息、大健康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對深化兩岸經貿合作,提升兩岸融合水平具有重大意義。同時有助於提高數字賦能兩岸原創能力,以強化數據要素資源滲透度,提升數據鏈與產業鏈融合度,聚焦兩岸流通共享,以數據要素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堵點,促進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加快建設兩岸共同市場。
 
全國政協委員阮詩瑋則指出,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已經深度融入經濟價值創造過程,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然而,隨着數據資源的日新月異,規模不斷擴大,應用日趨增多,過去相對粗放的數據管理方式已不適應當今形勢,加強和改善數據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為了推動數據要素市場的培育,完善數據治理組織結構,阮詩瑋建議,在當前的數據治理實踐為基礎上引入“政府首席數據官制度”,實現可持續的數據治理。
 
▲王晶委員
 
如何定義 數字時代“人”的要素?全國政協委員王晶指出,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其創新焦點在於體現中國式數字化的核心: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由聚焦“事”和“物”轉向以“人”為中心進行體系重構與能力升級。因此,數字中國建設應緊抓“人”的數字化這個基本元素,讓百姓得到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隨着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圍繞百姓衣食住行樂醫養教等等的數字化應用場景產生海量數據,但由於碎片化嚴重,處在一個又一個的“孤島”之中,公民產生數據卻不擁有數據,難以成為可複用、可智用、有溫度的“數字資產”,百姓需求和痛點無法被感知、被識別,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存在困境。”王晶建議,首先立足頂層設計,戰略性思考數字公民。制定國家級的數字公民發展戰略,分門別類細化研究數字公民各體系、各領域、各階段的痛點需求,規劃數字公民技術、標準、應用、模式、場景等可行發展路徑。其次,激活社會力量,一體化建設治理體系,解決“人”的數字身份難題,構建以“人”為中心的社會治理體系。此外,試點數字學生,智慧化構建數據模型。融合多元數據和大規模參數,賦能政府、企業創建具有AI能力的“數字公民”,提升對公民生命全周期、全過程的認知水平。同時,為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建設提供有力參考和保證。
 
▲陳國鷹代表
 
全國人大代表陳國鷹代表建議,在福州先行先試建設國家汽車雲計算大數據平台,集中採集汽車數據;加快汽車網聯化建設,促進5G新基建在汽車產業的大規模商業應用。
 
▲鍾軍代表
 
全國人大代表鍾軍建議,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大力推進中國式數字化,做強做大數字經濟,國家主管部門要以“全國一盤棋、上下一體化”的集約統籌原則,來推動數字中國建設,更好地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隨着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持續深化,信息系統數量激增,數據安全風險日益突出。全國人大代表梁建勇建議,支持福建探索發展數據安全保險,提高數據安全治理能力。
 
一是研究制定促進數據安全保險發展的戰略規劃,針對數據安全保險公司推出獎補政策,為中小企業提供保險購置減稅政策,對福建開展數據安全保險業務進行獎補。二是將福建列為試點地區,在工業互聯網、數字城市、車聯網等重點領域率先試點,總結經驗形成可全國推廣的數據安全保險服務模式。三是鼓勵發展第三方風險量化管理公司,協助保險公司和被保險企業審查風險累積水平,並實施數據安全風險管控。四是鼓勵保險公司開展數據安全風險評估、風險損失量化、保費和理賠定價體系等研究,推動研究機構、保險公司和數據安全公司等相關單位加強合作,建立安全漏洞、安全事件等風險數據共享機制。
 
 
 
 
 


經導全媒體矩陣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52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