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國家調整新一輪東西部協作結對關係,廣東和貴州開啟全方位交流合作新征程。2022年,國發2號文件明確提出,“支持廣東與貴州建立更加緊密的結對幫扶關係”,賦予粵黔協作新的目標定位。一年來,粵黔兩省根據東西部協作工作要求,圍繞高質量發展,聚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主要領導親自對接部署,相關單位狠抓落實,協作內容不斷深化,協作成效紮實突出。
山海協奏致富曲,東風吹來滿眼春。貴州大地上,工業園區、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如火如荼,項目加快落地投產,產品暢銷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六市對口幫扶貴州八市(州)66個脫貧縣,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東莞市東城組團與銅仁市萬山區聯合開辦“莞銅夜校”,免費實施職業技能培訓。圖為“莞銅夜校”“粵菜師傅”培訓班。
“五級全產業鏈”協作模式
有效增強產業自我發展能力
荔灣區對口幫扶惠水縣,兩地共同建立的“五級全產業鏈”,促進產業不斷升級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按照“4+”合作模式(廣州企業+惠水資源、廣州總部+惠水基地、廣州研發+惠水製造、廣州市場+惠水產品),打造“五級全產業鏈”(農產品種植(養殖)園區、食品加工園區、食品產業孵化園區、食品產品研發中心、“出山入灣”輻射國內外的市場銷售渠道),共建“粵黔協作惠水食品科技產業園”,率先在全省打造農業產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模式, 形成“三產銷售市場促進二產產品加工升級,二產產品精深加工推動一產種植提升品質”良性循環發展機制。“五級全產業鏈”協作模式有效增強惠水產業自我發展能力,“惠水食品科技產業園”入選粵黔協作現代農業產業省級示範園;設立“惠水廣幫生命科技實驗室”,中山大學等東部科技研發力量大幅提升惠水農產品價值和市場競爭力,“惠品出山入灣”以8.59億元繼續遙居全省各縣最前列;新增引入6家東部企業落戶,計劃投資43億元,國內最先進的越秀集團生豬養殖基地建成投產;鄉村振興示範點村居環境面貌一新、特色產業突出,譜寫了荔惠攜手、惠利鄉村”的新篇章。
▲位於黔南州羅甸縣逢亭鎮的祥腳蔬菜種植基地,產品主要供給廣東。
加大“三個力度” 夯實發展基礎
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建立資金投入增長機制,2022年廣東向貴州援助財政資金35.16億元,完成協議數的104.4%,比2021年年增加7335萬元,實施幫扶項目1833個,籌集社會幫扶資金(含捐物折款)5.29億元,比2021年增加8700萬元。
加大幹部人才支持力度。2022年廣東向貴州選派黨政掛職幹部221人、專技人才2098人;接收貴州掛職交流幹部332人、專技人才2236人。舉辦鄉村振興幹部和專技人才培訓班3383期,培訓幹部和專技人才25.77萬人次。堅持“輸血”與“造血”並重,做實結對幫扶,深化“組團”幫扶,推進“兵團”幫扶,探索“集團幫扶”,提升教育醫療公共服務水平。粵黔協作工作隊堅持黨建引領,加強隊伍建設,強化管理服務。
加大鄉村建設支持力度。借鑒廣東鄉村建設、環境整治、基層治理經驗,助力貴州打造一批“產業興、生態美、鄉風好、治理優、百姓富”的特色鄉村。2022年廣東投入財政資金5.78億元,協同貴州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村365個。
▲佛山市高明區農業專家到黔東南州施秉縣指導農業技術。
構建“四主模式” 深化產業協作
打好產業轉移“主動仗”。堅持“廣東企業+貴州資源、廣東市場+貴州產品、廣東總部+貴州基地、廣東研發+貴州製造”緊密型協作路徑,聚焦“四新”主攻“四化”,廣東省及各協作市大力引導,攜手推動粵企入黔、粵資投黔。如銅仁市大龍開發區加速推進廣東凱金新能源科技公司投資建設年產20萬噸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落地;黔西南州引進佛山鑫世豪鋁業公司到興仁投資建設年產25萬噸再生鋁生產線項目,助推當地“煤電網鋁+”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完善、效益提升等。
暢通產業協作“主渠道”。兩省各級各有關部門加強聯動,廣東協作幹部與貴州駐粵招商隊員緊密銜接,建立常態化聯動機制,協助對接廣東目標企業及商協會。兩省創新開展粵企入黔“雙百行動”(100 家廣東企業入黔投資 100 億元以上),落地項目145個、到位投資額107.86億元。
築牢產業承接“主陣地”。在貴州8個協作市州各共建一個工業園區,66個脫貧縣各共建一個產業園區,推進產業集聚發展,打造產業轉移承接載體。目前,共建產業園區98個,新引導入駐園區企業354家,入園企業實際到位投資額123.68億元。比如,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助推正安把“小吉他”做成“大產業”,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
培育現代產業“主力軍”。持續推動廣東優強企業赴貴州投資興業,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呈現勞動密集型、資源富集型、貼近市場型、就鏈融入型、返鄉創業型等五種形態。2022年新增引導到貴州投資企業612家,實際到位投資額267.4億元。
廣東強化就業優先政策,2022年幫助貴州省農村勞動力36.34萬名、脫貧勞動力22.61萬名實現就業。大力推動“黔貨出山、黔貨入粵、黔貨進灣”。2022年廣東採購、幫助銷售貴州農副產品195.97億元。
“一縣一園”提質效打造粵黔協作新樣板
搭建合作平台,成立粵桂粵黔現代農業產業園聯合會粵黔分會,發展會員企業3000多家,引導推動粵企入黔共建園區。完善保障機制,發揮粵黔協作產業園區共建領導小組及工作專班作用,明確要求每個產業園三年投入協作資金不少於5000萬元。2022年新增共建現代農業產業園9個,累計共建69個,實現66個協作縣“一縣一園”全覆蓋。堅持示範引領,在安順平壩、畢節威寧、黔南惠水、銅仁松桃、黔西南晴隆等協作縣遴選13個園區,集中資源力量打造省級農業現代化核心基地、示範平台。着眼補鏈強鏈,依托貴州12大農業特色產業,大力推進種養標準化、加工規模化、配套集成化、營銷品牌化。如中山在六盤水賈西天富刺梨現代農業產業園投入1600多萬元支持刺梨加工生產線及配套項目建設,有效提升加工能力及產品附加值。珠海在遵義道真投入3300多萬元,建設精深加工廠、科研實驗室,打造食用菌全產業鏈等。
聚焦重點 傾斜支持重點項目縣
廣東把幫扶貴州2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縣作為幫扶工作重中之重來抓。廣東向重點縣投入財政援助資金12.1億元,縣均投入6005萬元,比非重點縣高出972萬元,實施項目570個。廣東向重點縣選派幹部和專技人才899人,186名教師、醫生對貴州重點縣40所普高、職高和10所縣醫院開展“組團式”幫扶,取得了明顯成效。幫助引進企業197家,實際到位投資額71.8億元。組織廣東優強企業對重點縣1253個原深度貧困村實施結對幫扶全覆蓋。2022年廣東在貴州集中安置區投入資金6億多元,實施幫扶項目25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