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在深圳國家動漫畫產業基地,一場以童年為主題的動畫作品展拉開帷幕。展覽上,一項名為《填·空》(原名:Filla’ Void)的動畫,以及名為《滑輪少女與小蟲子》的長篇漫畫引起了現場孩子們的好奇與興趣。
據悉,該次展出的《填·空》曾獲多項國際獎項,包括紐約電影獎最佳動畫獎項等,並曾在東布洲國際動畫展等電影節展映。這兩項作品均來自一名動畫師,她就是來自深圳的“95後”女孩馬鑫慧。
誰知道馬鑫慧為了摯愛動漫,不知付出幾多艱辛努力、灑下幾多拼搏的汗水,並不斷跋涉在求索的路上勇往超前,其背後的故事令人肅然起敬。
自幼癡迷動漫、繪畫、音樂和影視
“自幼對動漫着了魔似的喜愛,國內外著名動漫作品《聰明的一休》、《獅子王》等經典動畫片均悉數觀看並收集……”在其回憶中,她的童年是在漫畫中度過的。一有時間她就去書店裏找漫畫書看,父母給的零花錢也全部用來買漫畫書;家裏收藏了《蠟筆小新》《聰明的一休》等整套的漫畫,一捧起來,便“廢寢忘食”,甚至天黑了都捨不得起身去開燈……
在漫畫的世界中,馬鑫慧也“結識”了不少職業“愛豆”,如漫畫ugly American的原創人馬、動畫新星Rebecca Sugar(代表作《宇宙小子》)和Dana Terrace(代表作《貓頭鷹魔法社》)……若干年後,當她有幸到ugly American位於紐約的工作室Augenblick Studio實習時,她獲得一種“夢想照進現實”的極大滿足感。
在動漫作品上花費不少時間,這讓其作為高知的家長不免擔憂。“每次,我都將買回來的漫畫書偷偷藏起來,擔心被他們看見。”幸運的是,馬鑫慧的父母卻是開明的家長,儘管操心,仍然選擇默默支持她不間斷的跟隨專業畫師學習繪畫。
當時在高中時期,大部分同學仍對未來的發展規劃並不明晰,而馬鑫慧卻早早地確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有一次,老師問她未來想做什麼時,她表示“想做動漫”,這一回答將老師逗樂了。“他一直覺得我在開玩笑,或許沒人會相信,我真的會這麼認真地去做一件‘非主流’的事情。”
“在人生道路上,我毅然選擇了動畫方向,也正是動畫融合了我喜歡的音樂、影視、繪畫等藝術元素……”高中畢業後,馬鑫慧順利考入在業界被視為“動畫師的搖籃”的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紐約有一半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從這裏畢業,不少動畫新星畢業於此。
踏入藝術殿堂小荷才露尖尖角
進入大學後,她的動畫天賦得以深度開發,動畫設計和製作技術也快速成長。在校期間,她獲SYKASA動畫長篇劇作特等獎,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在其畢業設計中,馬鑫慧製作了短片Filla’ Void,中文譯名《填·空》。
“這是一部描述現代人類‘空心化’、帶有批判色彩的作品。整個短片長達四分半鐘,製作過程所遇困難重重。”幸運的是,曾擔任《少年泰坦出擊》電影版動畫師的指導老師Harry Teitelman,在製作時給予了她專業指導,讓該部短片更加緊湊、精彩。
憑藉該作品,她亦獲得New York Film Awards 、Los Angeles Film Awards 、Top Shorts等6項國際最佳動畫電影和動畫短片大獎,並在東布洲國際動畫展等10多個電影節展映。
用專業能力撼動客戶
畢業後,馬鑫慧進入一家美國動畫工作室全職工作,同時以個人工作室名義,為百事、麥當勞、谷歌等企業供稿。
相比起此前求學時的“順風順水”,馬鑫慧在求職時遇到了和多數人一樣“一崗難求”的競爭困境。不少她的同學,要麼回國、要
麼轉行,而將夢想堅持到最後的並不多,她便是其中一個。
“雖說進入到這個行業很難,但我對動畫充滿興趣和熱情,想在每個機會中展示自己、證明自己。正因為有強烈的內驅力,所有和行業相關的困難反而不值一提。”馬鑫慧對此感觸頗深。與此同時,她對技藝的追求推動着她不斷打磨自己的創作技巧,嘗試將新的運鏡和敘事方式加入作品。她還報名專業網課,讓自己處於“電量滿格”的狀態。
就這樣,越來越多的客戶找到她,詢問是否能為他們提供服務,其中甚至還有來自南非、新西蘭的客戶。
讓更多優秀作品折射自己成長故事
在工作之餘,馬鑫慧還傾心創作了長篇漫畫《滑輪少女與小蟲子》,其創作靈感就來源於自己童年時對社會的朦朧認知和思考。
整個故事充分表現了滑輪少女在孩童時期的天真、好奇以及面對一個事物時的非黑即白,成長過程中的喜怒哀樂,面對未來的迷惘和不知所措,還有在社會化進程中經歷了各種挫折,通過深思後的幡然醒悟。
不久前,《滑輪少女與小蟲子》在深圳展出,其作品收穫了動畫、插畫愛好者們的喜愛和好評。 “這些動畫、插畫作品想給市民朋友傳遞正能量,希望通過這些作品,引導所有熱愛生活的年輕人,都能夠從中找回心中自我安定和果斷的力量,在人生開場時就能觸摸到通往理想之門的鑰匙。”
談到摘得多項國際大獎後的感受,她平靜的臉上忽閃着一絲不易察覺的神情:“我當時就感覺曾經製作畢設時付出的辛苦有了迴響,就像是一塊石頭扔進水裏泛起漣漪的感覺。當時製作這部動畫短片花了大概一年時間,製作過程中具體到每一天的情況基本上就是埋頭苦幹,過程中雖然得到很多老師同學的幫助,但主要還是靠自己,而且在製作中期工作量達到“白熱化”時期並沒有很多機會得到外界的反饋。
作為導演我需要自己在一片黑暗中看到大局,確保前進時的方向,然後再作為藝術家落實每一個細節,在這些角色之間縱向跳躍。因為這實在是一個宏大的工程,所以就像盲人摸象,只不過我是在造象。短片完成後得到每一個獲獎消息時,都是對在黑暗中造象的我的才華和審美判斷的肯定,當我下次在黑暗中摸索的時候,我將對自己的藝術能力更有信心。”
她還爽快地向記者介紹自己最近的新收穫:“我最近除了工作上有一些廣告動畫項目,那些作品客戶需要保密。工作之餘我一直在打造個人作品就是我的漫畫書《輪滑少女和小蟲子》,講述一個叛逆的準初中生沒做暑假作業被媽媽發現決定離家出走的故事,結果出了門才發現她居住的小鎮竟然是環形的,與此同時開學第一天在校的同學們相繼變身成了“小文具”?!目前該漫畫書已經敲定將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敬請期待”。
成長為一名動畫師後,對於未來的發展規劃,她若有所思地說:“希望自己可以繼續做更酷的動畫,探索新的視覺效果融合更多平面元素。同時希望能漸漸把重心放在動畫的美術設計跟故事表述上。這些是我最感興趣的內容也是我最想做的,希望未來能夠做好自己的故事,把輪滑少女和小蟲子的故事改編成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