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賜貴
海南省是中國管轄海域面積最廣闊的省份,發展海洋經濟有着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現在,中國正在實施海洋强國戰略,海南無疑是重要的參與力量。十九大代表、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在十九大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全面介紹了海南如何加快推動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轉變,實現科技興海。
目前海南正在爭創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海南是海洋大省,省委省政府把建設海洋强省當作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劉賜貴說,“海南落實海洋規劃,並將其列入多規合一的總體佈局。”
劉賜貴還提到了“智慧海洋”領域的優勢産業。他說,“現在國家把海南作為‘智慧海洋’的試點,發展‘藍色經濟’,海南需要對傳統的海洋經濟改造提升,把現代服務業融入到海洋經濟當中去,這也是海南省産業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方面。現在整個海洋産業佔海南省生産總值的近30%,下一步海南省將著重從信息産業、科考、休閒旅遊這些方面來推動在‘智慧海洋’發展。”
在開發海洋的過程中,海洋生態是一個不可忽視和迴避的問題。劉賜貴尤其强調,像對待生命一樣呵護生態環境。下最大力氣保護生態環境是海南一以貫之的發展理念。2015年,海南在全國率先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確定了生態保護和資源消耗的控制性目標,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其中,劃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11535平方公里,佔陸域面積的33.5%,劃定近岸海域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8316.6平方公里,佔海南島近岸海域總面積的35.1%。保護好生態環境,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對開發建設和産業發展作出系統規範,不踩紅線,不越“雷區”。
海南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確定了生態保護和資源消耗的控制性目標,劃定好耕地、林地、海域岸線、水系和濕地的紅線,規劃哪些地方禁止開發、哪些地方限制開發、哪些地方鼓勵開發。在劃定紅線的基礎上,海南省在全國率先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制度試點,推進生態保護紅線立法保護、管理目錄、績效考核、生態補償和監管平台“4+1”制度創新,連續出台《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規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區開發建設管理目錄》等規定,確保紅線管理有法可依。2017年4月份,海南省第七次黨代會就“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作出具體部署,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省戰略;2017年9月份,海南省委七届二次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進一步加强生態文明建設 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决定》,出台保護生態環境措施30條,吹響了海南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號角。
藍色經濟的打造,讓海南的現代服務業直接受益,海南的國際旅遊地品牌深入人心。這兩年海南開通了國際航班航線將近60條。今年前三季度國際遊客增長了57.5%。今年的旅遊收入大概比旅遊人數增長了10個百分點,往年大體上就增長1到2個百分點,但今年的旅遊總收入高於旅遊人數,幅度提升比較快。在未來兩年,海南要爭取能够開通到100條國際航班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