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共築中國夢 > 正文
依託香港 前海漸成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
——習近平視察前海五週年記
Relying on Hong Kong, Qianhai is becoming a core “engine” for the Guangdong-Hong Kong- Macao Greater Bay Area. — Five anniversary of President Xi’s visit to Qianhai
本刊記者 田勇 [第3407期 2017-12-11發表]
 
▲世界最大的立體模塊化辦公建築——前海深港創新中心
計熟事定,舉必有功!
 
五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為前海定下了發展大計——“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
 
五年過去了,前海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引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使這片當年的灘塗“滄海桑田,換了人間”,成功實現“一年一個樣”的變化,彰顯了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凸顯了“最濃縮、最精華”的核心引擎地位。
 
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田夫表示,下一步,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將著力建設城市新中心、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和“一帶一路”功能樞紐。
 
▲餘暉中的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
 
▲綠色公路
 

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增長極

 
“這五年,我每年都到前海現場,感覺一年一個樣,五年大變樣。可以說,前海已經成為中國發展最快,效益最好的區域之一。”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暨前海深港合作區諮詢委員會(以下簡稱“諮委會”)主任委員華建敏說。
 
數據顯示,前海已經成為國內發展最快、效益最好的地區之一。縱向看,2012年以來,片區註冊企業從5215家增長至2016年底的12.46萬家,年均增長率高達118.8%。特別是前海片區,自有統計數據以來,稅收以年均增長率229%的速度倍增;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率超過200%,其中實際利用港資年均增長率達到286%;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超過100%。
 
今年以來,片區新增註冊港資背景企業2582家,新增註冊資本2,363.98億元,截至11月末,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累計註冊港資背景企業8146家,註冊資本9,145.18億元。1-11月,片區新增註冊港資背景企業2582家,新增註冊資本2,363.98億元;1-10月納稅84.13億元,佔比27.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6.52億元,佔比31.53%;實際利用港資39.54億美元,佔比97.1%。港資背景企業作為片區經濟支柱的作用日益顯現。
 
深圳市政府黨組成員、前海管理局局長杜鵬介紹,今年以來,前海經濟社會發展集中體現四個明顯特徵:一是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體、高端多元的產業結構,服務業佔比持續提高,第三產業增加值佔片區比重達到80%。二是港資企業發展最快、效益最好,明確前海1/3空間面向港企出讓,合作區成立以來累計面向港企出讓土地14宗,面積33.5公頃,佔比47.1%,建築面積約248.2萬平方米,佔比47.9%。深化深港兩地產業合作,以深港創新城為載體,打造港資企業集聚區和轉型升級引領區,匯聚滙豐集團、東亞銀行、港交所、嘉里集團、周大福、新世界、九龍倉等一大批知名港企。成立深港青年夢工場,截至2017年12月1日,累計孵化業團隊共計289家,其中港澳國際團隊143家,為香港大學生提供1500個實習崗位,接待近2萬名香港學生前來交流學習。三是“高產田”“發動機”作用持續增強,今年1-9月,片區以深圳1.3%的土地面積,貢獻了深圳約9.8%的增加值和9.4%的固定資產投資,片區每平方公里創造增加值53.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1.61億元,均居深圳第一。四是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構建、外向度顯著增強,外資利用穩步上升,片區實際利用外資佔深圳59.9%,積極引導企業拓展海外市場,“一帶一路”雙向投資額大幅增長116.9%,達到11.31億美元。
 
“這五年,前海城市輪廓已初步成型,城市天際線再創新高度,現代化氣息濃郁。”華建敏對前海開發開放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認為前海作為深圳乃至珠三角區域最精華最核心的引擎作用持續顯現。總的來看,前海經濟發展呈現出速度快、勢頭猛、質量優、集聚強、後勁足的特點,可以說,已成長為粵港澳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制度創新成果豐碩

 
“從明年起到2020年是前海發展的窗口期,前海制度創新的核心任務應力爭在國家戰略和城市發展戰略中佔據關鍵位置。”田夫說。
 
通過開放倒逼改革,釋放制度紅利,營造一個對標國際規則、符合國際慣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營商環境。這是“制度創新”的意義所在。為此,田夫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制度創新”是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核心任務。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片區新推出111項制度創新成果,接近2015年和2016年全年的水平。從分佈來看,新成果包括投資便利化27項、貿易便利化20項、金融創新14項、事中事後監管5項、法治建設創新41項和體制機制創新4項,優勢領域繼續提升,薄弱環節得到加強。
 
▲2017年5月的自貿大廈
 
截至目前,片區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數達到319項,其中全國首創或領先達131項。中山大學第三方獨立評估顯示,前海蛇口片區在制度創新方面與上海自貿區同屬第一方陣,在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政府職能轉變等綜合評價中位居全國榜首。普華永道等機構開展的“1+9”創新成果評估結果顯示,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各項改革任務高效完成,改革進程位於國內自貿試驗區前列。
 
今年以來,片區推進制度創新載體建設,通過政府、社會、市場共同參與,建立包括制度創新基地、中心、實驗室等多種層次載體,初步形成了協同創新格局。同時,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和智庫建設,進一步打造“小核心、大網絡、前瞻性、國際化”的創新網絡,匯集國內外智慧資源為片區制度創新提供支撐。
 
田夫說,前海蛇口自貿片區以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金融開放創新、事中事後監管、法治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等六大板塊為主體的制度創新“前海模式”進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片區在改革創新經驗複製推廣上也取得了可喜成績。國務院今年最新發佈複製推廣的19項改革創新舉措中,有6項是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首創;2017年6月,廣東省政府印發的全省第三批複製推廣改革試點經驗中,由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首創或牽頭的有12項,佔總量的60%。
 
“前海蛇口片區在制度創新方面與上海自貿區同屬第一方陣,在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政府職能轉變等綜合評價中位居全國榜首。”2017年4月,中山大學針對片區的第三方獨立評估給出如是評語。普華永道、德勤等第三方機構開展的“1+9”創新成果評估也顯示,片區各項改革任務高效完成,改革進程位於國內自貿試驗區前列。同年5月,在廣東省自貿辦發佈的《2016年廣東自貿試驗區貿易便利化績效評估結果的報告》中,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口岸效率、通關環境、貿易功能轉型和輻射帶動等指標均全面大幅提升,25項三級指標領先的有16項,綜合排名第一。
 
前海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將繼續推動重大改革項目,在“營商環境、對外投資、市場監管、知識產權、科技創新、自由貿易港、新一代保稅港、金融開放創新、人才服務與管理、法定機構”等10個領域深化改革,著力建設城市新中心、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和“一帶一路”功能樞紐。
 

港企經濟支柱作用凸顯

 
“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前海的重要指示,是前海重要的戰略定位,5年來,前海全方位拓展與香港合作的深度廣度,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集聚。
 
在與香港的合作體制機制建設上,前海已形成了香港“諮詢——監管——社會參與”多層面參與前海開發建設的交流合作機制,前海管理局專門為服務香港設立“香港工作處”,在香港開設了窗口公司,聘請了前海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充分聽取香港“聲音”。
 
▲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
 
在與香港的人才交流與合作上,前海全力打造深港人才共同創新創業的格局,不僅打通了深港人才雙向流動通道,讓註冊稅務師、會計師、房屋經理等10多類香港專業人士可以在前海直接執業,還成立深港青年夢工場,累計孵化創業團隊289個,其中香港團隊143個,為香港大學生提供1442個實習崗位,接待近2萬名香港學生前來交流學習。同時,為接軌香港生活環境,前海的人才保障房也優先向港籍人才配租,發行的“前海卡”和“互通行卡”則實現深港通訊資費接軌和交通高效銜接。
 
在與香港產業合作上,前海多維度拓寬香港產業發展空間,金融成為當前深港最成功的合作領域,今年以來,港交所前海聯合交易中心落戶前海;前海深港基金小鎮揭牌,瑞士銀行、東亞聯豐投資等首批21家財富管理機構明確入駐意向入駐、13家首批第三方金融服務機構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7·1”前夕,滙豐前海證券、東亞前海證券正式獲證監會批覆,加上此前已經落戶的招聯消費金融公司、恆生前海基金公司,CEPA框架下金融業對港澳地區開放措施在前海全面落地。1-11月,片區新增註冊金融類企業8215家,持牌金融機構16家。截至11月底,片區累計註冊金融類企業59288家,其中持牌金融機構219家,商業保理、融資租賃等金融相關服務機構5.9萬餘家,成為全國最大的新金融、類金融機構集聚地。同時,前海還積極探索開展金融風險防控,著力從體制、監管、技術和排查模式四個維度創新推進風險防控工作,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風險防控“前海模式”,得到證監會和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
 
此外,為有效鞏固香港國際貿易中心地位,前海還大力推進深港跨境通關合作,採用陸路跨境快速通關和先入區後報關模式,疊加“安全智能鎖”和“智能化卡口”措施,企業入區貨物通關時間縮減70%以上,節約貨運成本超過10%。建立了國際中轉食品監管模式,可以將保稅港區內冷庫利用率提高至80%以上,為香港企業節約營運成本30%。
 
“目前,前海深港合作機制不斷完善,金融、航運、貿易、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等各領域合作全面展開,前海已經成為港人最願去、港企最受益的標誌性重要區域。”田夫說。
 
香港特區政府駐粵辦主任鄧家禧表示,前海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內重要的合作發展平台,在引領、帶動粵港澳全面合作,以及探索機制、體制改革和擴大開放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香港特區政府非常重視與前海的合作,支持前海推出更多面向港人、港企的開放措施,鼓勵港人、港企參與前海的發展,港人港商參與前海發展也越來越踊躍。”鄧家禧認為,香港有着高度開放、高度國際化的優勢,與前海進一步建立共同創新、合作交流的機制,在金融、專業服務以及創意產業等現代服務業領域探索新的合作空間,將為香港與內地更緊密的合作提供示範作用。
 
作為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前海正迎來“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重大發展機遇,下一步,將進一步擴大對港澳服務業開放,合作建設國際金融創新中心、國際新型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聯手香港建設“引進來”“走出去”雙向開放平台。
 

打造“一帶一路”開放門戶樞紐

 
前海作為國家唯一批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示範區,近五年來,前海依託深圳特區立法權優勢,立法先行,實行基礎性立法、產業性規定和配套性制度三管齊下,打造前海特色規則體系。同時,掛牌成立前海法院、前海檢察院、前海廉政監督局、深圳國際仲裁院,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迴法庭和“一中心兩基地”、深圳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也均落戶前海,構建起集司法、仲裁、調解三位一體的國際化商事爭議解決和知識產權維權體系。
 
▲2017年6月的前海深港創新商務中心
 
其中,前海首創“港籍調解”與“港籍陪審”制度;前海法院率先開展“以庭審為中心”的訴訟機制改革,首創適用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審結商事案件,並發佈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及新類型案件裁判指引;深圳國際仲裁院推動《聯合國貿法會仲裁規則》首次在中國落地,並組建全國唯一的自貿區仲裁聯盟;全國11家粵港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試點,其中7家也落戶前海。
 
普華永道針對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發佈的“第三方綜合評估報告”顯示,87.5%的企業認為,前海國際化法治環境打造較為成功,不僅法治改革領先全國,國際仲裁院制度等領域甚至已與國際先進的法律體系對標和接軌。
 
今年以來,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出台了全國首份自貿區法治建設的系統規劃文件《前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示範區規劃綱要(2017-2020)》,成立了前海法治建設示範區推進工作領導小組;承辦了2017年“中國法治論壇”;推動前海法院發佈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及新類型案件裁判指引,成立“中非聯合仲裁深圳中心”,“深圳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探索構建司法、仲裁、調解三位一體的國際化商事爭議解決和知識產權維權體系。
 
▲前海石公園
 
營商環境的提升,加快了片區“一帶一路”國際產能佈局,與印度尼西亞、白俄羅斯、阿聯酋、印度等多個沿線國家簽訂合作協議,支持招商局集團在全球21個國家、51個港口佈局港口網絡。推動華南地區唯一集“海、陸、空、鐵”於一體的太子灣國際郵輪母港開港運行,自貿區國際直航航線達169條。今年以來,前海與英國金絲雀碼頭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中英金融科技城”;促成“中俄地區合作發展基金”項目,外交部將該項目列入“一帶一路”峰會重大成果;推動中科自貿產業園區合作,促進深圳與科威特在產能、金融、科技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啟動“一帶一路”法治地圖項目,啟動建設走出去公共服務平台,開展“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稅法配套研究,為前海及內地其他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保駕護航;推動“中國深圳”和“中國前海”船籍港獲批設立,探索國際船舶登記制度改革,推動航運中心建設和航運要素加速聚集。截至11月底,共有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28個國家在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投資設立256家企業,註冊資本147.52億元;前海企業累計向“一帶一路”國家設立企業(機構)38家,中方協議投資額12.21億美元。1-9月,片區合同利用外資達247.01億美元。
 
據悉,目前片區已制定《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總體方案》,將出台系列措施,建立高標凖經貿規則體系,提升片區在全球創新鏈、價值鏈的站位。
 
“爭取用10年左右,將片區建設成為連接帶動泛珠三角地區乃至更廣泛內地、輻射影響‘一帶一路’的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田夫說。
 

“廉潔示範區”防源頭腐敗

 
今年是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城市質量提升年”和“深港合作年”,前海以建機制、建體系、強功能為重點,全力打造“廉潔示範區”,為前海開發開放提供了堅強保障。
 
一是制定了《前海管理局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考評方案》,強化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圍。
 
二是開展“為官不為”專項治理行動,組織明察暗訪,治理不作為、庸懶散奢、貪腐謀私的典型問題,貫徹廉政談話、廉政約談、述責述廉工作報告制度,加強常態化警示教育活動,定期編發廉政提醒短信。
 
三是出台《防範利益衝突規定》等廉潔紀律文件,進一步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在前海向縱深發展,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的發生。同時,研究《前海公職人員行為指引》,規定公職人員在工作生活中禮貌、忠誠、誠信、服從等方面的行為准則,提高公職人員職業道德修養。
 
四是開展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圍繞“講政治、強黨性、嚴紀律、守規矩”等主題,召開“三紀”教育培訓班、廉潔讀書月、黨支部書記“講廉課”,以及一系列談心提醒教育活動,並發放了一批黨規黨紀學習讀本、組織學習“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等勤廉典型的先進事迹等,在黨性、黨風、反腐倡廉和從政道德上,進一步增強黨員幹部的黨性觀念和紀律意識,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
 
此外,前海還注重培育黨建文化與前海文化融合,啟動前海文化建設“十個一”工程,舉辦四屆“魅力前海”攝影大賽,精心打造黨群“前海之家黨群共建文化週”,開展“書香前海”“律動前海”“魅力前海”“活力前海”等系列活動。同時,打造前海志願服務品牌,以園區為重點打造黨員志願服務主陣地,創新開展黨員、青年特色志願服務項目,推動前海志願服務活動建立長效機制,並組建成立前海環境和綠化“雙提升”工程參建者黨員先鋒隊、青年突擊隊和青年志願服務隊。
 

助力深港共創“金融+科技”雙中心

 
招商銀行原董事、行長馬蔚華表示,前海未來應助力深港合作共創金融+科技雙中心。
 
馬蔚華認為,觀察全球的發展趨勢,全球的金融中心都在向“金融+科技”這個雙中心轉型,然後再通過其轉型影響灣區或者國家整個經濟的發展。前海應該在深港合作共創“金融+科技”雙中心中發揮重要作用。
 
▲世界最大的立體模塊化辦公建築——前海深港創新中心
 
▲生機盎然的前海特區館
 
“金融和科技雙中心的意義在於,用金融支持科技的創新創業,給科技的發展增加資本的力量,用科技改造金融業,提高金融業的效率和活力。”馬蔚華說。
 
深圳的科技創新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前海在這方面的氛圍也很熱,比如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孵化的香港團隊就佔了50%。“過去內地是香港的製造中心,香港為內地輸送服務。但現在內地的服務業發展非常快,尤其在科技和金融的結合上。”馬蔚華認為,當下深港經濟關係面臨重構,兩地的互補性更加鮮明。香港要借力深圳科技創新的動力和珠三角製造業的後盾,深圳則要利用好香港國際金融市場,以金融更好地支持科技創新。
 
馬蔚華直言,前海應把金融科技作為一個重要發展選項。“金融科技是金融創新的重要領域,也是當前全球金融界最關心的話題。金融科技目前的外延囊括了支付清算、電子貨幣、網絡接待、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投顧等,這些對於銀行、證券、保險影響都非常巨大,現在全球每一個金融中心都在大力發展金融科技。”不過,馬蔚華也強調,發展金融科技時,也要注意“防範風險”,特別是防範中小企業的風險,解決若干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前海應因勢利導,加大這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
 
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保監會原黨委書記、主席吳定富表示,“金融業和科技服務業都是前海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前海應在探索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三者深層次的融合發展上,進行新的實踐。”吳定富認為,前海要大力支持有利於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有利於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營造公平有序市場競爭環境,有利於加強金融風險防範、監測和預警,以及有利於提高金融監管技術水平、降低監管經濟成本的金融科技。
 
在具體做法上,一是加大政策協調力度,為金融科技落地應用創造政策環境。“一些金融科技無法落地應用,主要是受限於政府部門管理規定,比如機動車智能駕駛技術。這是對汽車保險業務帶來顛覆性變革的新技術,但目前在國內尚無官方批准正式上路測試。前海地域面積不大,人口密度集中,管理相對集中,正是開展金融科技應用的良好試驗場所”。二是探索建立金融科技標準規則體系,推動在服務要素、網絡安全、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產品定價等方面的標准化、規範化。
 
三是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公平有序的金融科技創新生態,探索金融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的可行做法,避免出現數據壟斷、流量壟斷的寡頭壟斷的局面。四是做到金融科技和監管科技平衡發展,避免金融科技發展迅猛,產生過大的技術優勢,從而帶來監管套利、變相規避監管等情況。五是加強風險防範,應探索建立和完善涉及金融科技的監管和市場准入體系,讓創新帶來的風險始終處於可管可控的範圍。
 
 
 
 
 
 


經導全媒體矩陣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54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