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文化同根 經濟同源
—寶安·香港20載:同證滄桑巨變 共贏美好未來
本刊記者 田勇 [第3397期 2017-07-17發表]

寶安中心區
 
 
寶安,“得寶而安”。它有7000多年的開發史,1600多年的郡縣設立史,是深港文化之源。早在約五、六千年至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寶安原始居民繁衍生息,成為“百越”中的“南越部”居民。2200多年前秦始皇統一嶺南,本土屬南海郡番禺縣地,自此,寶安這塊被視為化外蠻荒的古老土地,進入華夏民族大一統版圖。1600多年前,即東晉咸和六年,正式設立東官郡及其下轄的寶安縣。明朝萬曆元年,改寶安縣為新安縣,取“革故鼎新,去危為安”之意,轄境含今深圳以及香港全境。中華民國時,改新安縣為寶安縣。1979年,寶安縣全境改為深圳市,1981年寶安縣正式恢復建制,管轄深圳經濟特區外所有區域,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寶安撤縣建區。
 
寶安與香港,同根同源,休戚與共。
 
香港回歸20年來,寶安與香港攜手共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近兩年來,寶安以全面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化濱海寶安、質量型創新型產業名城、宜業宜居活力之區為目標,堅持以目標導向做強長板、以問題導向補齊短板、以結果導向倒逼落實,以“制度+科技+責任”,全面推進城市建設、產業發展、重大民生項目建設,各項事業蒸蒸日上。
 
 
濱海寶安篇

濱海為魂,規劃領控,打造全球知名灣區城

 
一座城市,核心是“靈魂”,城市的靈魂也代表着這座城市最本質、最純真的城市文化與底蘊,而寶安的靈魂就是“濱海”。
 
“寶安有45公里海岸線,約佔深圳的1/5,將堅持把“濱海”作為寶安城市發展的靈魂,目標是打造45公里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活力海岸帶,形成海的文化、優勢、特點和品牌,規劃建設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國際化濱海城區”。寶安區委書記黃敏如此定義寶安的城市內涵。巧合的是,寶安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核心所在,這個極具前瞻性的城市定位與中央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不謀而合。
 
大美海岸線
 

“三帶兩心兩城一谷”展鴻圖

 
“未來寶安的發展要有序嚴謹、可控高效,而不是想到哪做到哪,絕不能碎片化管理。”寶安區委書記黃敏在謀劃寶安“十三五”規劃時定下了基調,那就是要從全球城市體系中找標杆,始終瞄准國際水準國內領先,繪就一張總施工圖,把規劃的全過程納入法制化規範化軌道,強化規劃執行剛性,一張藍圖幹到底。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後動。以市十三五規劃確定的十個城市目標定位為指引,寶安開門搞規劃,組織專家學者兩代表一委員社會人士共同參與十三五規劃編制,歷經1年多,幾十次易其稿,寶安“十三五”規劃編印出爐:進一步明確了“三帶兩心兩城一谷”的規劃格局。“三帶”包括西部活力海岸帶、107時尚商務帶以及東部生態休閑帶;“兩心”為濱海中心區和大空港新城;“兩城”為先進製造產業城、科技創新產業城;“一谷”是石岩科技健康綠谷。
 
綿延45公里的活力海岸帶,為寶安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倍增發展潛力。寶安在此佈局臨空、海洋經濟,發展遊艇、文化旅遊等產業。強化岸線休閑遊憩功能和公共開放性,打造西灣紅樹林公園、海上田園等重要節點,連點成線,提升岸線價值。
 
107國道是寶安經濟發展的大動脈。寶安將借鑒法國香榭麗舍大道、紐約第五大道等建設經驗,加快道路和軌道交通、綜合管廊和城市建設一體化實施,佈局高端業態,釋放出更多土地空間資源,將107時尚商務帶打造成國際知名、品質卓越的“第二深南大道”。
 
東部生態休閑帶將薈萃公園綠地、風景名勝、文物古蹟等要素,沿線構建慢行系統,打造生態休閑廊道。
 
濱海中心區和大空港新城是深圳市重點打造的兩大片區。濱海中心區將落實“大前海區域”聯動發展戰略,對接“蛇口+前海+寶安新城+大空港地區”大灣區發展規劃,打造企業總部集聚區;“大空港新城”正推動臨空經濟示範區創建,加快“兩中心一館”(國際會展中心、國際會議中心和新科技館)建設,打造交通便捷、配套完善、功能完備的經濟增長極和戰略制高點。
 
為打造產城融合的現代化產業社區、高端高質高效的產業集聚區、產業轉型和科技創新示範區、市場化取向的經濟增長極,寶安加快在福永北至沙井、松崗區域,建設約38平方公里的先進製造產業城和約31平方公里的科技創新產業城;以石岩“一山兩湖”生態資源和產業為基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總部經濟。以健康產業、休閑、生態為主題,打造石岩科技健康綠谷、山水人文休閑慢城。
 
業界專家認為,面對新機遇,寶安的“三帶兩心兩城一谷”就像一條正待騰飛的巨龍,可以以舊金山等國際著名灣區為追趕目標,迎來大發展時代。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

 
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是世界公認的三大知名灣區。可以說,灣區已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全球第四大灣區花落粵港澳灣區,不僅意味着珠三角將引領新一輪的產業升級和技術變革,也是中國經濟的新一次騰飛的新引擎。
 
寶安處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核心,也是未來的經濟核心,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地位和作用舉足輕重。可以說,寶安的發展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同呼吸、共命運。
 
新時期,寶安區高起點規劃現代化國際化濱海寶安,以“兩中心一館”、國際空港和機場東空鐵綜合交通樞紐為依託,把大空港地區建設成為深圳輻射珠三角的橋頭堡和戰略制高點;以“互聯網+”未來科技城、濱海文化公園和一批超級企業落戶為突破,打造輻射帶動全省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化濱海寶安。
 

強化陸海空鐵 立體交通優勢

 
目前,國家正在實施“一帶一路”、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戰略,而寶安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位置,區內已形成以空港、海港為中心,以高速公路、幹線道路為框架,以軌道交通為補充的東西南北貫通的陸、海、空多功能立體交通網絡,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同時具備“海、陸、空”硬件設施的區域。
 
寶安國際機場是寶安綜合交通樞紐的一個重要節點,作為國內第五大空港,2016年共運送旅客達4197.5萬人次,同比增長5.7%;共保障航班起降31.86萬架次,同比增長4.3%。國內幹線客流持續穩定增長以及國際業務快速發展,成為深圳機場實現客流又一次客流千萬級跨越的主要因素。過去一年,深圳機場新開了深圳至東京、杜拜、悉尼、洛杉磯、法蘭克福、雅加達、西雅圖等12條國際航線,不僅填補了深圳機場始發航線無法直飛歐美澳的空白,新開國際航線數在國內主要機場也位居前列。
 
當前,寶安正在大空港新城最核心區域規劃建設的機場東空鐵聯運樞紐,集聚“航空、高速、客專、城際線、海運、地鐵”六種交通要素,將其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一個最濃縮最高能的核心樞紐。
 
大鏟灣碼頭是寶安交通網絡的另一顆璀璨明珠,該碼頭位於寶安區西南的大鏟灣港,水路南距香港20海里,北至廣州40海里;陸路北距深圳寶安國際機場10公里。大鏟灣港周圍四通八達的陸路交通網絡連接珠三角東部城市,水路可暢通無阻往返於佛山、順德、中山等珠三角西部地區,海輪可通達國內沿海及世界各地港口,是集散泛珠三角各主要生產基地貨物,通達世界、輻射全球的理想站點,是深圳西部港區內的全新世界級集裝箱碼頭。2016年,大鏟灣港區貨運吞吐量超過131萬標準箱,同比增長7.09%。
 
此外,廣深高速、沿江高速、機荷高速、龍大高速、南光高速和107國道等高、快速公路更是四通八達,為寶安織繪了密集的陸路交通網絡,形成寶安影響華南乃至全國的交通脈絡。
 
大美海岸線
 

西部活力海岸帶光彩奪目

 
近年來,寶安區持續加速西部活力海岸帶規劃建設,從濱海文化公園北溯,“互聯網+”未來科技城、大鏟灣港、西灣紅樹林公園、寶安國際機場、空港新城、“兩中心一館”(國際會展中心、國際會議中心、新科技館)、海上田園等宛如一顆顆璀璨明珠,將這條黃金海岸串聯成一條光彩奪目的“項鏈”。
 
作為西部活力海岸帶的重點項目,寶安濱海文化公園位於寶安濱海中心區中央綠軸最南端,分濱海文化公園、海岸濕地公園、海港樂活公園三期開發建設。
 
公園於2017年4月19日奠基,一期將於2020年完成建設。一期項目主要開發建設中央海濱文化公園、“深圳之光”摩天輪、演藝中心、遊樂街區、國際精品酒店、花園式國際商務總部等,投資至少100億元,建成後將成為重要的市級公共空間,促進深圳西部優化聯合發展。
 
沿著海岸線北溯,紅樹叢叢,白鷺群群,將這一美景融匯一體的是西灣紅樹林公園。公園南接大鏟灣碼頭,北臨寶安國際機場,是濱海寶安活力海岸帶關鍵節點。
 
目前,西灣公園一期、二期均已建成開放。公園突出自然生態、休閑遊樂,注重嶺南風格和濱海元素,彰顯紅樹林文化、地域文化和濱海文化三大特色,分為揚帆起錨、奇林護海、霞興綺夢、聽潮憶月、彩沙揚笑、運動配套六大主題區域。
 
同處海岸帶的西鄉濱海風情小鎮為寶安區“六鎮一園”之一,北至機場南路,南至銀田路,西至海岸線,東至寶安大道。小鎮設計藍圖已於去年底出爐,將按照海邊、城間、門戶、源點四大功能進行升級改造,在不久的將來,這裏將成為市民享受濱海生活的目的地,亦將成為寶安轉型升級的新支撐點和城市再生的先行者。同時,這裏還將以產業發展為支撐,成為一條名副其實的休閑黃金岸線,為市民提供與眾不同的親水生活;憑借自然天成的山海資源以及各種優越資源,依託科技手段打造一座前所未有的智慧之城。
 
除了這些休閑地帶,還有“互聯網+”未來科技城,該項目選址位於大鏟灣範圍內,與前海、寶安濱海中心區隔灣相望,將打造成“國際水準、國內領先”的城市精品建築和“互聯網+”千億級產業集群,鑄就全球“互聯網+”新標杆。
 
在這個活力海岸帶上還有舉世矚目的空港新城。空港新城是寶安區全面建設現代化國際化濱海城區的重要一環,是未來寶安區乃至全市的新城市名片和經濟增長極。深圳的“兩中心一館”、寶安國際機場等均坐落於此。“兩中心一館”即國際會展中心、國際會議中心和新科技館。其中,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全部建成後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會展中心。海岸線最北側,是遊人如織的海上田園,它將進一步升級改造為深圳西部生態旅遊名片。
 
 
 
產業名城篇

“製造大區”到“智造強區”的嬗變之路

 
“沒有產業,就沒有寶安的未來!”這已成為寶安區幹部群眾的共識。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寶安誕生了眾多的“第一”。這些眾多的“第一”,印證着無數拓荒牛的艱辛奮鬥和激情夢想。1978年12月18日,就在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同一天,深圳第一份來料加工協議正式簽訂,協議甲方為深圳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和寶安縣石岩公社上屋大隊加工廠,乙方為香港怡高實業公司。這個小小的港資線圈廠—上屋發熱線圈廠,簽訂了深圳市“001號”協議書,被認定為深圳引進的首家港資企業,邁出了寶安與香港合作的第一步。
 
在與香港持續不斷的密切合作交流中,2016年寶安GDP首次突破3,000億大關,達3,003億元,增長8.8%;如今的寶安,實體經濟趨於高端,創新要素加速匯聚,創造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績,這份成績背後是寶安區不斷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強化創新驅動、優化政府服務的新招實招。
 

領銜深圳的寶安智造

 
今年上半年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寶安區現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已達2222家,智能製造產業規模1,000億元,居深圳市第一。在創新驅動引領下,寶安區的產業轉型升級已見成效,“寶安製造”正逐步轉向“寶安智造”。
 
今年4月,寶安區首次正式發佈了《“深圳質量 寶安智造”三年行動計劃》,對今後一段時間內打造國際水准、國內一流、深圳第一的智能製造產業體系和標準建設、質量引領、專利發展、品牌培育、執法保障等工作進行動員部署。
 
寶安區現已擁有222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這些企業中不乏行業龍頭企業。2016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003.44億元,全年GDP增長8.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83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40億元,佔GDP比重45%,佔全市的18.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達2354家,居全市第一。每平方公里土地產出GDP為7.62億元,同比增加9,176萬元;每平方公里土地產出稅收1.36億元,同比增加2,056萬元。在單位產出提高的同時,單位能耗不斷下降,萬元GDP水耗、電耗分別下降8.9%和5.2%,“綠色、節能、環保”成為寶安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
 

 
全國首創“工業紅、藍線”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猶如活水之於魚兒,是寶安賴以生存發展的源泉。然而,在產業轉型高歌猛進的同時,寶安也正面臨土地資源、產業空間約束日益趨緊的問題。
 
為了加速拓展產業空間,寶安先後推出系列創新措施。今年4月,寶安正式印發《深圳市寶安區工業控制線管理辦法(試行)》,將通過劃定不少於75平方公里的工業控制線,為區域產業長遠發展所必須的空間結構豎起一道“制度保護”屏障。工業控制線包括“工業紅線”“工業藍線”兩個層次。其中,“工業紅線”內將嚴格限制工業用地轉換為非工業功能;“工業藍線”是為了保障寶安區工業用地總規模而劃定的、可穩步轉型的工業用地引導線。
 
產業研究人士認為,寶安劃定工業控制線的舉措,為深圳的產業升級豎起了一道安全閥,這一事關土地集約利用和經濟長遠發展的政策創新,充分彰顯了寶安作為改革先行者的膽魄與擔當,亦是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中國製造2025的生動演繹。
 
與此同時,寶安區加大創新型產業用房建設和供應力度,探索推廣產業空間供給“福海信息港模式”“銀田模式”“臻鼎模式”等。以“福海信息港模式”為例,福海信息港利用市場化手段,通過在園區建設改造中實行“統籌規劃、統籌資源、統籌利益、統籌開發”手段,將原本破爛的舊廠房“蛻變”成現代化的新園區。
 
此外,寶安還規劃建設科技創新產業城和先進製造產業城,產業空間將突破1.3億平方米。實施桃花源科技創新園+工程,打造科技桃花源載體品牌。支持無自有物業的“好企業”先租後買、以租代買、租買結合,解決用地用房。推動區屬國企收購、租賃優質載體,承載重大優質項目落地。
 

“工業上樓”破局產業發展空間

 
以“三來一補”起家的寶安,改革開放初期,工業廠房、工業園區在寶安遍地開花,為當時的經濟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由於缺乏規劃引導,業態亂、產值低,各園區發展良莠不齊成為寶安土地空間資源緊張、制約產業發展與轉型升級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近年來,隨着土地價格快速上漲,高地價助推高房價、高房租,部分工業園區業主“舊改”意願日趨增強。然而,由於製造業的利潤相對較薄,導致舊改項目中“工改工”的比例偏低,“工改商”“工改居”項目佔了更大的比重。
 
近年來,寶安將引進培育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引擎級、龍頭型企業作為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發展起來一批新興產業集群,如聯手大族激光共建千億級全球激光智能製造產業集群,以亞太衛星為龍頭的千億級衛星通信產業集群,依託深圳(大鏟灣)汽車整車進口口岸和“深圳國際車窗”汽車主題綜合商業體打造的汽車產業集群等。
 
2016年寶安簽約重大產業項目208項,意向投資5069.5億元。引進微軟、平安、正威等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11宗,引進中交、中國二十冶、中電建等8宗大型央企區域總部項目,引進亞太衛星、康美藥業、香江集團、科大訊飛等細分行業龍頭企業17家。其中,寶安重點引進的衛星通信項目—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有限公司於7月23日成立。中國首個高通量寬帶衛星通信系統啟動建設,總投資不低於50億元,註冊資本20億元。
 
龍頭企業、重大項目紛至沓來,寶安產業發展形勢引人注目,重大產業項目落地難的問題日益凸顯。
 
為此,寶安在全國首創“工業紅、藍線”來保障產業發展空間的同時,大力創建以立體式開發 “工業上樓+生產研發服務融合”的新型產業園區,破除產業空間的硬約束。
 
2011年起,茅洲山工業區就以“適應中國製造2025、工業4.0和高端智能製造業需要的新型產業空間”理念進行規劃、啟動舊改,通過拆除重建和綜合整治相結合,正式轉型為全至科技創新園。
 
全至科技創新園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工業上樓”,打造適應“智能製造”新型廠房。為保障“智能製造”高層廠房的安全性和實用性,全至科技創新園提出750kg/㎡的荷載和4.5米的層高要求;大廈內設有高速客梯和大型貨梯、大型全天候卸貨平台;每個辦公間都預裝了通訊信號放大器等。這些設置使得樓內的任何空間設置和硬件配套都可以適應企業批量生產的需要,十樓以上照樣可以開工生產,全面滿足了科技型製造企業的需求,讓“摩天大樓裏機器響動”成為現實,大大提升了工業廠房的利用效率。
 
除了高端廠房外,全至科技創新園還具備現代創新園區所要求的一切元素:商業公寓、商務會議室、產品發佈廳、餐飲、商業消費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實現研發、生產、生活無邊界融合。目前,園區已集聚高端人才1200多人,入駐科技型企業116家,其中59家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打造廣深科技 創新走廊核心帶
 
今年5月,廣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打造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推動重大科技平台和基礎設施共享,促進人才、技術、資金、信息等創新要素自由流動、深度融合。
 
不得不說,寶安的產業佈局很好地展現了科學規劃、前瞻佈局的戰略思維。早在2年前,寶安就已着手規劃建設107時尚商務帶和產業創新帶,沿107國道(寶安段)推動城市更新、產業重構與轉型升級。107國道連接深圳北環、深南大道等多條主幹道,縱貫深圳西部中心,直通東莞,沿線分佈上千家高新技術企業,堪稱產業發展的黃金帶。隨着“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提出,寶安打造“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核心帶”的構想開始浮出水面。
 
107國道寶安段起於深圳南頭,與北環大道和深南大道相接,止於塘下湧立交,長31.438公里,是寶安經濟發展的大動脈之一。據統計,107國道(寶安段)坐擁超過2000家國高企業,佔深圳全市四分之一,區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或工程實驗室54個,省市級15個,區級39個;已建成市區級公共服務平台16個,前海現代服務業、南山創新創業和總部經濟、寶安完整工業鏈和臨空經濟相互依存、相互匹配,並且直接與東莞臨港物流產業、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廣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產業無縫對接。
 
沿線超過一半區域納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前海兼具自貿區和深港合作雙重先行先試政策,空港新城正在申報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南山高新區為國家級高新區、立新湖基地等沿線園區為省級智能製造示範區和市十大未來科技產業集聚區,政策紅利和利用空間在深圳全市幾乎是獨一無二。
 
對於寶安而言,107國道市政化的意義不止於國道本身,還將大大提升寶安的產業環境,改變寶安的產業佈局。為此,幾年前寶安區就開始申請107國道(寶安段)變更為市政干道,同時着手對107國道(寶安段)及其沿線進行重新規劃和佈局。2016年2月,107國道(寶安段)市政化改造工程獲深圳市發改委批覆立項。
 
據統計,107國道沿線共有工業用地約25平方公里,市政化改造完成後,將釋放出11.5平方公里的工業用地用於居住、綠化、發展商業服務業,改善107國道兩側居住環境,完善城市配套設施;對於沿線的工業企業,通過交通環境提升,推動產業向產業鏈高端環節邁進,增加研發及服務業的比重,培育高端產業,如規劃建設西鄉總部經濟帶等;配合107國道改造,寶安還可釋放出10.2平方公里的城市更新改造空間,其中工業用地3平方公里,城市更新用地約7.2平方公里。這對土地空間資源緊缺的寶安而言,尤為珍貴。
 
寶安積極推動107國道市政化改造,在推進禁限貨的同時,規劃周邊空間的城市功能、產業佈局等,打造53平方公里的黃金發展帶,釋放出更多產業空間。這次廣東省提出的“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更是為107國道的改造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當前,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已經形成了一座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與一座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再加一座“世界工廠”的超強組合。“廣深高速一塞車,全球PC就缺貨!”這是珠三角在世界工廠時代的標籤。在創新時代,107國道(寶安段)作為這條嶄新的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核心帶,又將給世界創造什麼樣的經典標籤?我們拭目以待。
 
 
 “院士寶安”—寶安產業動力之源
 
今年5月3日,深圳創新“十大行動計劃”之一—中國(深圳)石岩湖國際院士村項目在寶安正式啟動。諾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巴瑞·夏普萊斯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吳岳良、王佛松、汪集暘和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郭位將首批入駐國際院士村。今年6月,寶安區又與國家外國專家局國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規劃建設中國(深圳)石岩湖國際院士村、寶牧全球科學家實驗室、寶安諾貝爾中心、寶安諾貝爾/院士產業園四大板塊的國際人才園與創新中心,廣泛吸納全球院士與諾獎得主,探索國際最高科技合作的“寶安模式”。
 
作為“國際院士技術創新中心”第一個板塊,石岩湖畔將規劃建設容納50名全球院士、諾獎獲得者的國際院士村,為科學家創造一個“思創、孵化、轉化、產業”合作融合的空間,為院士提供宜研宜居、心靜生智、心安生慧的思創寶地;同時,寶安將以“院士+”戰略為抓手,成建制、整團隊引進諾獎得主和院士科學家群體,打造“院士寶安”;大力發展“院士經濟”,推進面向經濟主戰場的科技創新,將寶安打造成世界級科技人才集聚的先行試驗區、“一帶一路”最前沿的“科技資源池”和科技成果創新的標杆示範區。
 
中國(深圳)石岩湖國際院士村位於石岩街道石岩湖畔,規劃範圍總面積約73萬平方米,院士村內將建設院士工作區、寶安院士發佈、院士會議中心、院士咖啡接待室、院士生活區、院士圖書館、院士運動中心以及院士村半山步道八大功能區。石岩湖國際院士村將為所有來深圳的院士提供思創平台。未來,寶安將把國際院士村建設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吸引力、競爭力的人才集聚區,加快形成國際國內頂尖人才流向深圳、寶安的新常態。
 
近兩年來,寶安區以優勢產業為基礎,以產學研結合為依託,全力推進重點人才集聚地建設,並積極為人才施展抱負提供高端載體。
 
——國際院士科技創新中心。設四個板塊:中國深圳石岩湖國際院士村、寶安全球科學家實驗室、寶安諾貝爾中心、寶安諾貝爾/院士產業園。寶安將依託國際院士村建設五大諾獎實驗室,並將充分與上海對接,依託中科院上海分院等國家級研究機構,打造“上海基礎性研究+寶安技術轉化型研究”的研發應用鏈。目前,中國科學院饒子和院士被聘為石岩湖國際院士村名譽村長;諾貝爾獎得主羅傑·戴維·科恩伯格被聘為石岩湖國際院士村首席科學家;還有諾貝爾獎得主卡爾·巴瑞·夏普萊斯,以及王佛松院士、郭位院士、吳岳良院士、汪集暘院士等都“搬”進石岩湖國際院士村,成為支撐院士村發展的中堅力量。
 
—深圳寶安人才園。寶安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寶安人才園)位於粵港澳大灣區核心樞紐位置,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人才園秉承“立足寶安、服務灣區、輻射全國、聯接世界”的宗旨,為各類人才提供“全天候、全方位、一站式”360度人力資源服務與保障,搭建人力資源公共服務、產業集聚、人才創業孵化、人才交流對接多個平台。寶安區現已與中智人力、智聯招聘、博爾捷等知名人力資源企業簽訂合作協議。
 
—中德(歐)產業示範園。2016年8月,寶安加入中德工業城市聯盟,積極參與各類資源對接活動;2016年11月,成立了中德(歐)產業發展合作聯盟(簡稱“中德聯盟”),計劃通過聯盟推進一系列對德合作,引進德國先進技術和管理,並與本土產業融合,培育發展新動能,提升傳統產業。
 
為打造“中國製造2025”對接“德國4.0”的示範平台,寶安以智能製造、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為主要方向,規劃建設中德(歐)產業示範園,項目用地面積2.09萬㎡,建築面積7.95萬㎡,總投資4.37億,項目一期將於今年8月投入使用,二期將於近期開工。中德聯盟成立後,陸續嘗試一系列對德合作大項目。如今年4月底,有“世界工業第一大展”之稱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寶安區27家企業組團參展。展會期間,前往寶安展區考察、洽談的客戶超過1000家,與寶安企業初步達成合作意向的有80多家,深圳歐恩半導體照明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天世紀有限公司等企業更直接在展會上與外國客戶簽約。
 
 
“五心服務”助企業快速成長
 
在寶安,每個區領導都有“掛點企業”,以“真心、誠心、細心、耐心、專心”五心服務理念,竭誠為企業服務,解決難題。2015年10月,寶安出台區領導聯繫服務企業工作方案,今年以來,寶安區實施了領導幹部“雙掛”和“企業大走訪”,31名區領導、10名街道書記和136名街道處級幹部,每週要深入到掛點的344家重點企業和2868家“四上”企業開展走訪服務,用腳步丈量寶安大地,領任務、抓落實、送服務,幫助企業解決產業用地、人才引進、住房保障等9類問題。
 
為了進一步優化企業服務機制,寶安區完善企業訴求分級分類管理機制,設立企業服務中心、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健全區-街道-社區三級服務體系。組織“五類”百強企業聯合會,創新推出寶安產業發展博覽會、金融超市等。
 
寶安還注重向科技要力量,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2016年6月28日,寶安區新政務服務中心啟用,推出“85908590”全口徑諮詢中心,企業只需進“一個門”、到“一個窗”、上“一張網”、撥“一個號”,就能享受到無界限、無差異、全透明的政務服務。
 
“五心服務”成效顯著,徹底改變了寶安以前“只見星星、不見月亮”(指寶安缺少“頂天立地”的旗艦型企業,多是中小企業)的情況。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底,寶安區已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222家,佔全市27.7%,11家世界500強企業、8家央企的投資項目、17家細分行業龍頭企業落戶,10億級以上企業超過100家,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產值超過2,800億元。上市企業3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54家,超10億企業128家,超50億企業15家,超百億企業6家。其中,“互聯網+”未來科技城規劃用地面積1.32平方公里,位於寶安區大鏟灣範圍內,與前海合作區、寶安中心區隔灣相望,將打造為全球“互聯網”的新標杆,培育輻射引領全球的“互聯網”產業集群,成為深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標誌性項目。這片產業熱土,正不斷地吸引着來自各地的優質企業加速匯聚。
 

 
活力之區篇

全力建設智慧共享民生幸福新家園

 
寶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在經濟和產業發展的同時,始終不忘營造現代化的城市文明。“活力之區”作為寶安“濱海寶安 產業名城 活力之區”發展目標的落腳點,旨在將寶安建設成為民生幸福、環境優美、文化繁榮、宜業宜居的活力城區,營造一個公平、和諧、文明、法治的環境,最終讓市民共享發展成果,讓寶安成為和諧幸福、生氣蓬勃的城區。
 
整合優質資源,發展“大教育”、“大醫療”,建設“公園之區”,以科技為依託,通過打造“智慧寶安”,建設“智慧安監”、“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多種管理平台,寶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一個以和諧幸福為標誌的現代化濱海活力城區在世人眼前徐徐展開……
 
整合優質資源 滿足民生“剛需”
 
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民生工程是建設活力之區的重中之重,寶安在打造“活力之區”的過程中,把“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與“健康中國”部署突出出來,全力抓好落實。
 
2016年11月29日,經過3個月緊鑼密鼓的籌備,寶安中學(集團)正式掛牌成立。這是寶安激發教育活力,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倍增的一個創舉。寶中集團由寶中集團高中部和寶中集團初中部、寶中集團外國語學校、寶中集團小學部、寶中集團石岩外國語學校、寶中集團實驗學校組成。其中小學部、石岩外國語學校、實驗學校三所為籌建,全部建成後,集團班級總數為450個班,學生人數21510人。集團將輸出寶安中學的管理模式、辦學經驗和校園文化,實現一體化管理,促進校區間的師資合理流動,探索優質教學資源集聚、倍增新路。
 
教育是民眾最關心的“民生工程”,更是考量城區發展程度的指標。寶安決定將集群化辦學、集團化管理首先在寶中推行,發揮名校的輻射作用,以“優”帶“潛”、以“優”帶“新”,通過管理經驗的輸出、校園文化的打造,實現“1+1 >2”的效果,讓轄區市民大受鼓舞,“寶中集團成立後,將在寶安的社會經濟發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為把寶安打造成宜業、宜居、宜學的區域提供強有力支撐。”參加揭牌儀式的一位學生家長表示。
 
民生無小事,和教育一樣,醫療這個民生“剛需”也備受市民關注。2015年年底以來,寶安區與廣州中醫藥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等多次互訪,洽談全面合作,為市民提供更多的優質醫療資源。
 
改善民生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全面提升寶安的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寶安區已形成“三大集團,兩大醫院”醫療格局。同時,攜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加快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強力推進“中醫藥創新之都”建設,着力推進以“一大一小”為重點的醫療衛生事業改革,一手抓大型公立醫院建設,提速增效,一手抓社康中心全覆蓋,打造“10分鐘就醫圈”,加快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公立醫院建設,重在“存量優化,增量配置”,2016至2017年,寶安增加大量的優質醫療資源:其中區婦幼保健院新院、區預防醫學大樓及衛生監督所綜合樓、寶安中醫院(集團)總院擴建(一期)(原區中醫院)、寶安中醫院(集團)針灸康復醫院等新改擴建醫療衛生工程項目已完工並投入使用;此外,寶安區中心醫院、寶安第二人民醫院(集團)總醫院(原沙井人民醫院)、寶安人民醫院(集團)第二人民醫院(原石岩人民醫院)等一期工程項目即將完成峻工驗收及消防驗收,預計2017年7月1日後將陸續投入使用;寶安第二人民醫院(集團)第二總醫院(原松崗人民醫院)、寶安人民醫院(集團)第三人民醫院(原福永人民醫院)一期工程項目預計2017年底完工並投入使用。
 
補足醫療衛生短板,仍需立足三個醫院集團和兩個中心醫院的“大醫療”體系建設,繼續統籌推進各公立醫院擴建二期建設,在全力以赴快速推進人民醫院整體改造工程(二期)的同時,有序推進沙井人民醫院擴建(二期)、中醫院(集團)福海醫院、區中心醫院擴建(二期)、寶安中心醫院新院等醫院建設,屆時,寶安區每千人床位數將達到3.0張。與此同時,區衛計局加大科教研支持,在推進醫院建設的同時,擬建設寶安人民醫院(集團)科教研中心,培養與醫療資源相匹配的人才。
 
 
2020年建成公園200座
 
改善民生,創造城區發展活力,要給市民創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寶安濱海內陸無縫相連,具備基礎條件,如今,作為深圳灣區新岸線建設的重要節點,寶安區還加快推進“公園之區”建設步伐,打造好山好水好風光,營造“城在山中、城在林中、城在綠中”的優質生活環境。
 
目前,寶安各類公園已經有163座,其中,綜合城市公園13座,森林公園2座,海上田園等專類主題公園3座,社區公園145座,郊野公園多是自然美景,綜合性公園集自然風光與休閑健身於一體,社區公園保證了居民的基本休閑需求。在此基礎上,寶安還大力推進“公園之區”的建設,既包括對舊公園進行升級改造,進一步提升已有公園的景致和內涵,也包括繼續堅持新建公園,3年內爭取每年新建7個公園,完成對11個公園的改擴建。到2020年,力爭使全區公園數量達到200座,社區公園覆蓋率達到100%,實現居民出門0.5公里有一個社區公園,2公里有一個綜合性公園,5公里有一個森林(郊野)公園。
 
 
公共文化培育 塑造文明寶安
 
素有“深港文化之根”美譽的寶安,也與香港一樣,在公共文化培育上一直不遺餘力。多年以來,“打工文學”、“文化春雨行動”、“京劇娃娃”等文化品牌是寶安的幾塊閃亮的金字招牌。近2年來,寶安更是憑借對公共文化不遺餘力的投入,成就了文明寶安的美譽。
 
2012年,寶安區開始實施“文化春雨行動”,整合利用社會文化人才資源,通過文化義工、文化鐘點工、文化輔導員三支隊伍活躍了基層文化,促進了政府的文化治理,形成社會人力資源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新路徑和新模式。獲得國家文化創新工程等十多項榮譽,其典型性、創新性、示範性和引領性為全國各地政府探索基層文化建設提供有益借鑒。
 
2016年11月初,松崗街道首家“誠信漂流書吧”成立,所有圖書均可自由借閱,市民無需提供任何憑證。該書吧地點設在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廣東省道德模範黃勤立所經營的松崗叢林西餐廳。這種以“誠信”為載體,傳播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式,在全國引起不小反響,內地媒體評論認為,“免押金借書既是激勵讀者,也是考驗讀者的誠信度,推進了誠信建設”。
 
此外,寶安區與深圳讀書月組委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首屆華文領讀者大獎,是中國首個表彰閱讀推廣人物和機構的頒獎盛典。在2016年讀書月期間,第十一屆全國打工文學論壇暨深圳(寶安)勞動者文學全國名家推介會,首屆深圳青工詩人詩歌手迹作品展等,也為寶安營造了全民閱讀的良好氛圍,擦亮寶安的文化名片,提升了城市公共文明。
 
在文體場館設施建設方面,寶安區堅持大型綜合文體場館和小型便民文體設施統籌推進,不斷完善區級、街道級文化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寶安體育館、寶安體育場、寶安中心區圖書館等一批區級文體設施相繼對外開放。在全市率先實施街道文化設施“五個一”工程,文化活動陣地覆蓋率達到100%。
 
在此基礎上,寶安還下大力氣補短板。去年出台了12項專項行動促公共文明提質增效。全區創建12個文明示範街區、新建(改造)180座公交候車亭、完成10萬個貓眼探頭建設……這些促進寶安公共文明提升的專項活動,是一次“軟”“硬”齊抓,為長遠打基礎的行動。行動圍繞公共環境、公共秩序等城市文明建設重點,分為公共環境提升行動、公共秩序優化行動、文明主題宣傳行動三大部分,並對每一部分進行細化。如市容環境提升行動要求每週六定期在各社區組織開展“資源回收日”活動,12月底前實現生活垃圾分類達標小區(含城中村)覆蓋率達到5%,以及全區創建12個文明示範街區等。
 
在公共設施完善行動中,寶安將着力建設一批標誌性城市文化新地標,提升城區文化內涵。未來,中心區青少年宮、“寶安1990”、寶安公共文化藝術中心等一批標準性文化設施將逐步建成,成為寶安文化建設的亮點。在公共文化環境提升行動中,寶安區將建成50個社區閱讀中心和200個全民健身小場地,不斷提高基層文體設施覆蓋率。在交通秩序優化行動中,將組織開展“禁摩限電”整治統一行動,對25條嚴管路組織開展違法停車集中整治,還有開展西鄉大道等擁堵點的綜合整治,緩解城區擁堵現狀等。寶安要求,要把促文明提質增效的成效,真正反映在老百姓的感受裏,讓社會各界切實感受到變化,並形成長效機制,每年持續做下去。
 
此外,寶安還以“序暢寧綠潔美”為關鍵詞,未來,將用3年時間通過85個項目,助力城市發展,提升市民幸福指數,增強城區文明軟實力。“序暢寧綠潔美”行動,將通過整頓市容管理、市場管理、文化執法、查違等方面的秩序,使城市管理更加有序;通過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交通管理水平,使交通更加順暢、市民出行更加便捷;通過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生產安全、施工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等監管,創造安寧的社會環境;通過加強綠化提升工作,打造公園之區,讓寶安更蔥郁、更生態;通過推進環衛設施建設,加大環境整治力度,讓寶安更潔淨、更優美;通過推進景觀營造工作,打造一批亮點工程,讓優美的城市環境淨化人的心靈,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實現“城市有序、整治雜亂,人暢其行、車暢其流,生產安全、生活安寧,碧水藍天、綠在城中,市容整潔、環境衛生,美麗寶安、文明市民”,推動寶安“形、神、魂”跨越式提升。
 
 
“制度+科技+責任”打造“智慧寶安”
 
有序的城區才有活力,一個有序的城區需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實現“智慧治理”。在社會治理面臨“小馬拉大車”的局面下,寶安區提出,必須建立一套全面系統、科學有序、高效便捷的運行機制,發揮“制度+科技+責任”的優勢,用制度來管人、管物、管事、管運行,用科技來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向科技要人力、要管理、要服務、要效率、要提升、要質變。
 
如何向科技要人力、要服務?以“智慧寶安”為例,寶安區構建了“1+4”(1個大數據資源中心,智慧政務、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智慧產業)智慧寶安應用體系框架,建設內容包括1個中心、4個平台、28個建設主題、89項建設任務,三年總投資6.1億元。
 
寶安區針對基層社會治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創新“大巡查、大智慧、大執法、大誠信、大參與”的網格化管理理念,重構基層網格治理體系,以小網格撬動大變革。做到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問題隱患“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置、第一時間解決”。
 
社會基層治理錯綜復雜,智慧寶安管控系統做到了“事過留痕、人過留迹”,實現寶安城市化治理標準化、智慧化、精細化。目前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去年6月至今年5月,共巡查發現各類問題隱患468.2萬宗,日均巡查人次從2萬增加至4.1萬,增長了108%;日均發現事件從3700件增至2萬件,增長441%;辦結實有事件432萬宗,辦結率為92.3%,日均辦結事件1.8萬件,月均上升181%,全區上下初步嘗到網格化智慧管理的“甜頭”。
 
“群眾需要時馬上在身邊,群眾不需要時仿佛在天邊”。以此為目標,寶安全力推動簡政放權取得更大實效,以推進一門式一網式“兩個100%”政務服務模式改革為重點,全面提升政務服務供給質量和效率。在全市率先建立起了全覆蓋的區、街道兩級政務服務體制;大力精簡審批事項,全區直屬單位行政許可事項由原來的356項減少至276項,減幅達22.5%;推廣“即來即辦”和“審決合一”辦理模式,切實減少審批環節,共壓縮辦理天數1771天,減少內部審批環節220個,大幅提升審批效率。著力釐清材料提交的責任歸屬,共減少了申請材料328份。
 
黃敏認為,對於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最需要解決的不是錢的問題,而是觀念的問題。推動行政流程再造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而不斷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 寶安建設的全國首個政務服務手機辦事大廳—寶安通APP上榜“南都第四屆街坊口碑榜金獎”和“2016中國網絡理政十大創新案例”。
 
2017年7月1日,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見證下,《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成功在香港簽署,粵港澳三地將在中央有關部門支持下,完善創新合作機制,促進互利共贏合作關係,共同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立足新起點,共創新輝煌。寶安將趁國家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寶貴機遇,與香港一道砥礪奮進、勇攀高峰、合作共贏,在“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書寫出新的壯麗篇章。
 
 
 
 
 
 
 
 
 
 
 
 
 
 
 
 
 
 
 
▲深圳市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是中國寶安集團旗下專業從事鋰離子電池正負材料研發、生產、銷售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是三星、LG、松下、SONY、ATL、比亞迪等全球十大鋰電巨頭的主供應商,自2011年至今始終保持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
 
▲日前,前信落戶寶安慶典儀式暨雲芯一號新品發佈會在寶安區彙聚創新園舉行,這標誌着“雲芯一號”孔雀團隊(深圳前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正式入駐寶安,為“寶安智造”再添強勁助力。同時,由前信自主開發的“雲芯一號”大數據系列軟硬件產品也於當天正式發佈。當天的儀式上,前信-武漢理工大學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前信-廣東工業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示範基地、前信-廣東工業大學大數據應用聯合實驗室正式揭牌。本次活動是在深圳市寶安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寶安區科技創新局、新安街道辦的指導下,由深圳前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匯聚創新園主辦,深圳寶安區智慧城市產業技術聯盟協辦。圖為儀式結束後,出席嘉賓來到前信辦公場地參觀。
 
▲近日,位於深圳寶安區的長安標緻雪鐵龍工廠內,工人在組裝DS汽車。
 
▲6月13日,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深圳寶安成功舉辦,論壇以“破局智能製造,引領大國轉型”為主題,由寶安區科創局、寶安區總商會、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中國人民大學深圳研究院和深圳工業機器人標準聯盟聯合主辦,由駿豐中城智造創新園、中城康帕斯科技發展(深圳)有限公司、寶安區西鄉商會等6家機構聯合承辦。
 
海濱公園
 
寶安體育中心
 
寶安區圖書館


經導全媒體矩陣
海南瓊海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44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