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作為目前世界公認的清潔能源,受到全球各國的普遍歡迎,其安全性卻一直是世人普遍關注的焦點。中廣核作為中國最大、世界第五大核電運營商,也是世界最大的核電建造商,其安全業績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安全業績全球領先。
▲大亞灣核電基地航拍圖
連續安全運行世界冠軍
近期,位於粵西的陽江核電站1號機組成功實現安全運行1000天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也是繼今年3月14日,位於深圳大亞灣核電基地的嶺澳核電站1號機組連續安全運行4000天後,廣東核電安全運營的又一重大里程碑。此前的3月14日,中廣核旗下嶺澳核電1號機組已連續12年無非計劃停機停堆,連續安全運行達4000天,在全球60多台同類型機組中排名第一,中廣核由此一躍而成核電機組連續安全運行世界冠軍。
世界核營運者協會(WANO)指標是國際上衡量核電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標,目前有12項業績指標。據中廣核董事長賀禹介紹,2016年,大亞灣核電基地六台機組72項指標中,總計49項指標達到世界前1/4的先進水平,其中43項達到世界前1/10的卓越水平,卓越率達到59.7%,業績在全球非常突出。
今年3月29日,在世界核電領域最權威的法國電力集團(EDF)安全業績挑戰賽頒儀式上,大亞灣核電基地在“能力因子”和“核安全/自動停堆”兩項指標上再次榮獲第一名。賀禹告訴記者,“能力因子”和“核安全/自動停堆”是國際核電業界公認的最能體現核電安全管理水平和核電運營業績的硬指標。目前,大亞灣核電基地在該挑戰賽中已累計獲得36項次第一名,是全球60多台同類型機組中獲得冠軍最多的參賽核電基地。
中廣核陽江核電站,安全業績也非常優秀。2014年3月25日,陽江核電站1號機組正式投入商運,截至目前,已成功實現連續安全運行超過1000天。此外,陽江核電已投入商業運行的其他3台機組,商運至今均未發生跳機跳堆事件,持續保持安全穩定運行。
賀禹強調,中國核電站從未發生過國際核事件分級表2級及以上運行事件,安全狀況良好。賀禹表示,國際核事件分級表分為1至7級,而國際核事件分級表以下事件被稱為0級事件,從安全角度無需考慮,僅供糾正偏差和經驗反饋。“打個比方,0級事件好比在海邊散步被蚊子咬了,疼痛值微弱,可以忽略。1級事件好比走在路上,腳指頭刮了一個小口子,疼痛值+1。2級事件好比走路玩手機撞墻了,疼痛值+10。請廣大公眾對我們的核電安全放心。”
▲華龍一號單機效果圖剖面
不可能發生類似福島事故
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至今讓人心有餘悸。那麼,廣東的核電站會不會發生福島這樣的事故呢?核電安全有沒有保障呢?
賀禹告訴記者,中國核電具有起步晚、起點高的後發優勢,在運、在建核電站均採用了更加成熟和更先進的核電技術,固有安全性更高,廣東不可能發生類似福島的核事故。
賀禹分析道,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使用的是沸水堆,事故發生的直接誘因是大海嘯淹沒了應急柴油機,失去了堆芯冷卻動力。要產生大海嘯,需要滿足三個條件—海水深度在1000米以上;震級在6.5級以上;震源斷層為垂直錯動。
“廣東沿海都是淺海,海水深度平均不到200米,如大亞灣核電基地周邊海域的海水深度只有20至30米,根本不可能發生大海嘯。此外,廣東目前在運和在建的核電廠都是從諸多可選廠址中‘優中選優’出來的,均遠離板塊斷裂帶,不存在發生類似福島那樣強烈地震的物理基礎,且寬廣大陸架及近海弧形島鏈的地形特點也決定了廣東的核電站受到嚴重海嘯威脅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廣東的核電站不可能遭受類似強烈地震疊加巨大海嘯的外部災害。”
記者獲悉,核電站設計中,已經考慮了當地歷史上曾經出現的最嚴重的地震、海嘯、熱帶風暴、洪水等自然災害的因素,即使發生了當地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核電站也能通過自動停堆或手動控制迅速安全停堆,不會對當地居民和自然環境造成危害。
賀禹表示,“在核電站設計中,甚至還考慮了廠區附近的堤壩坍塌、飛機墜毀、交通事故和化工廠事故之類事件,例如一架噴氣式飛機在廠區上空墜毀,而且碰巧落到反應堆建築物上,設計要求此時反應堆能夠做到自動停堆,確保核安全。”
與曾發生事故的切爾諾貝利、福島核電站不同,中國的核電站採用的是更加安全、成熟的壓水堆技術。壓水堆在設計上更保守、更安全,通過增加實體配置,實現了對反應堆內放射性的有效隔離,並為反應堆冷卻和降壓提供了有效冷源。此外,壓水堆都建有安全,安全空間比福島核電站的沸水堆堆型大10倍多,且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能夠在嚴重事故下對放射性物質進行完全包容與屏蔽。
▲華龍一號主控室
安全保障—“華龍一號”
在嶺澳核電站二期背後的排牙山上,有一個巨大的白色建築靜靜地矗立在半山腰上,它就是國家能源應用技術研究及工程示範項目—“核電站非能動應急高位冷卻水源系統”。在大亞灣,人們都俗稱它為“高位水箱”,它是福島核事故後,核電站進行的一項重大安全改進。萬一發生嚴重核事故,高位水箱中的水不需要任何電力和外界的能源供給,僅僅依靠重力, 就可以流入核電站內部,進行持續的冷卻。
像高位水箱這樣的安全改進在大亞灣還有一大批。2011年以來,結合福島核事故的經驗反饋,中廣核對在運、在建核電站持續開展了安全改進,以提高安全水平。
▲華龍一號建成效果圖
據賀禹介紹,中廣核針對在運電站制定了福島核事故後的安全改進行動計劃,包括補水改進、防水封堵、配置移動電源、移動泵等短期安全改進項目,以及外部事件概率安全分析、提高核電廠應急響應能力等中長期改進項目。目前, 已經按計劃完成47項改進行動。與此同時,中廣核還對在建核電廠開展了28項改進項目,目前已全部按計劃完成。
此外,賀禹表示,按照國家的要求,中國後續新建的核電項目均採用三代技術,安全性進一步提升。“為了更安全,我們自主研發了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華龍一號安全性得到了明顯提升,安全水平與國際主流的三代核電技術相當,可以抵御類似福島的事故。”
賀禹進一步解釋道,華龍一號採用了“能動+非能動”的設計,所謂“非能動”就是不需要外部電源,僅靠重力(如水從高處留下)或自然對流等就能發揮作用,這與高位水箱的原理是一樣的。“華龍一號設置了多個非能動措施,萬一發生了核事故,可連續提供72小時冷卻,確保反應堆進入安全停堆狀態。”
“中廣核起步於大亞灣核電基地,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們構建起了從設計研發、性能驗證、設備製造,到工程建設、生產運營的相對完整的核電產業鏈,推出了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2016年9月,我們和法國電力集團、英國政府簽署英國新建核電項目一攬子合作協議,還將華龍一號出口到了老牌核電強國英國。中廣核已經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核電產業鏈上的一塊高地。”
“英國政府對中國企業進入核電這樣一個敏感的領域開綠燈,實質上體現了對中廣核良好安全業績的信心,對中廣核核電安全管理的信心,對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信心。”賀禹表示,中國的核電安全是有保障的。
賀禹:核安全高於一切
賀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始終強調的一點就是—核安全高於一切!以下是記者與賀禹的採訪實錄:
記者:在中廣核採訪過程中,感覺到從普通工程師到管理層,對核安全都非常有信心。這種信心來自於哪裹?
賀禹:在談信心之前,我想先談一下敬畏之心。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我們的核電站,我們時時處處都在談論安全。核安全高於一切,沒有核安全就沒有核電的一切,這是我們每一個員工的共識。所以我們始終對核安全抱有敬畏之心,始終以如履薄冰的心態來守護核安全。我們強調“安全第一、質量第一”,我們倡導所有員工“一次把事情做好”, 並把它作為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從新員工入職培訓開始,到工作中的點點滴滴都在不斷強化這種文化。正是這種持續不斷的核安全文化建設,才造就了我們今日的安全業績,這是我們的信心之源。
記者: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的三次較大的核事故,分別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們如何防止這些悲劇重演?
賀禹:1986年發生事故的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是石墨堆,沒有安全,且事故是一起嚴重的人為事件,是工作人員未按照程序要求擅自做實驗導致的。
2011年發生事故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使用的是沸水堆,事故發生的直接誘因是大海嘯淹沒了應急柴油機,堆芯余熱無法排出。實際上,福島核事故更多的是人禍而非天災。2012年日本國會福島核事故獨立調查委員會公佈的報告顯示,福島核事故是人為原因所致,不能被當作自然災害,這場災難原本是可以預見和避免的。如果採取更有效的人為應對措施,造成的危害也會減輕很多。
1979年發生事故的美國三里島核電站是壓水堆,它也是這幾起事故中唯一一起未對外部環境造成影響的,所有放射性物質均包容在安全內。中國商用核電站起步晚,使用的全部是壓水堆技術,從技術上來看,其發生福島那麼嚴重的事故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大家可以放心。
記者:近十年來,廣東的核電事業發展很快,大家比較擔心人才儲備能夠跟得上嗎?
賀禹:正如你所說,人才也是我們特別關註的問題。中國是全世界近30年來唯一未曾中斷核電建設的國家,積累的核電人才、經驗、技術優勢得天獨厚,已經成為世界核電第一陣營。
經過三十多年連續不間斷的建設,中廣核培養了一大批合格的核電人才,很好地滿足了中國核電研發設計、工程建設及生產運營的需要。我們已累計培養核電技術研發設計人才超過3000名(其中國家級專家96名)、核電站操縱員超過1500名、核電站高級操縱員近700名,核電站維修和技術支持人才5700多名、核電工程管理人才4400多名,完全能夠滿足目前以及將來國內國際核電發展的需求。
現在,我們已經在通過將優秀員工送往國外培訓、全球招聘、與國外高校聯合培養等方式,在為國際核電項目儲備人才了。
中國創造的核電站神經中樞
—和睦系統
■ 本刊記者 域名
核電重大技術裝備是國之重器,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簡稱“DCS”,是核電站的“神經中樞”,控制核電站260多個系統、一萬多個設備的運行和各類工況處理過程,對於保證核電站安全、可靠、穩定運行發揮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它代表一個國家的核電裝備製造技術的發展水平。
2010年10月,中廣核旗下廣利核公司對外發佈了中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級DCS通用平台——和睦系統,實現了核電站“神經中樞”的中國創造,也使得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日本之後,第四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目前,全球只有包括廣利核在內的兩家企業具備從產品研發、生產製造、工程集成到運維服務全產業鏈的核電DCS配套能力。
▲和睦系統-中國首個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核級數字化儀控系統DCS產品
產業化發展穩步推進
中廣核有關負責人介紹,完成核電站反應堆安全停堆和事故緩解功能的核級DCS,由於質量標準嚴、研發投入大、鑒定要求高,長期以來只有少數發達國家掌握該技術,中國過去一直依賴進口,不僅在技術和價格上沒有發言權,在核電項目進度、信息安全方面也受制於人。
由廣利核研發的“和睦系統”可以廣泛使用於中國二代在役核電站的升級改造,華龍一號、EPR歐洲三代壓水堆、AP1000美國三代壓水堆等三代核電站,高溫氣冷堆為代表的四代核電站,以及正在研發的小型堆上,前景廣闊。
七年時間過去了,和睦系統已經成功應用到了國內多個核級儀控項目的改造中,並先後在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陽江、紅沿河、田灣核電站等9個大型新建核電項目中得到應用,產業化發展穩步推進。
由廣利核負責全廠DCS供貨的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示範工程—防城港3、4號機組項目,正在全力推進當中,DCS的相關設計和製造工作已經動。華龍一號目前正在進行英國通用設計審查,和睦系統有望借華龍出海的東風揚帆海外。
▲中國首個核安全級數字化儀控系統“和睦系統”正在進行調試
多措並舉 佈局全球
據悉,除了支持國內的核電站運營及新核電項目建設,廣利核也在積極開展和睦系統 “走出去”佈局。在過去幾年時間裹,和睦系統先後通過了德國兩家功能安全認證機構,以及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等多個國外權威認證機構的評審和認證,為和睦系統進軍國際市場拿到了通行證,特別是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獨立工程審評,含金量很高。這些活動的完成,意味和睦系統與國際核電導則、標準的符合性得到了國際權威機構的認可,對於廣利核加速通過各個目標市場所在國家核電監管機構的准入審查、參與國際核電項目競標,都具有重要意義。
除了海外相關資質的取得,廣利核還加快了國際合作和市場拓展的腳步,從去年至今,先後與韓國斗山重工集團、英國羅伊斯·羅爾斯儀控公司等多家國際知名企業簽署合作協議或意向書,並且獲得了首個海外項目 —阿爾及利亞某重水研究堆的核級儀控設備改造訂單。
2017年初,廣利核受約旦原子能委員會和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邀請,參與了約旦某核電項目全廠DCS供貨投標,目前,項目正在全力推動當中,這對和睦系統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推廣和應用,意義重大。
當前,全球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核電發電量超過其國內總發電量的10%,其中近一半屬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10個在建核電機組最多的國家當中,包括俄羅斯、印度在內的8個國家屬於“一帶一路”區域範圍。無論是老機組改造還是新機組建設,“一帶一路”和核電“走出去”戰略的提出,都為廣利核,為和睦系統這樣的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場的拓展帶來了契機。
今年2月,廣利核跟隨中廣核應“英國貿易與投資總署”的邀請,參加了在倫敦舉辦的2017年民用核能展;3月,攜和睦系統赴泰國參加了在曼谷舉辦的亞洲能源技術展。
廣利核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幾年,廣利核將在持續打造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借助“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穩步踐行“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