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一帶一路”踐行先鋒
—中廣核攜手全球 共贏未來
本刊記者 域名 [第3397期 2017-07-17發表]

▲2014年3月26日,在習近平主席與法國總統奧朗德的共同見證下,中廣核與法國電力公司簽署雙方關於英國新建核電項目工業合作協議的聯合聲明。
 
核電,目前是與高鐵齊名的兩張“國家名片”之一,是代表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國之重器”。從1987年引進法國技術開工建設中國第一座百萬千瓦大型商用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到成功開全球最高端市場,中國廣核集團(以下簡稱“中廣核”)歷時近30載,實現了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華麗轉身。
 
中廣核董事長賀禹表示,中廣核緊扣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中廣核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始終注重與目標市場國共同發展,實現共贏。
 

中國核電出海“第一步”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廣核,英文縮寫:CGN),是由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大型清潔能源企業。根據戰略規劃,到2020年中廣核集團清潔能源電力裝機容量將達到9000萬千瓦,年上網電量達到4200億千瓦時,折標煤1.3億噸,約佔國家2020年一次能源消費的3%,佔非化石能源消費的20%,年等效減排二氧化碳3.2億噸。
 
2016年8月,中國廣核集團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261位。
 
中廣核即原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由核心企業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和30多家主要成員公司組成的國家特大型企業集團。中廣核是中國唯一以核電為主業、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的中央企業。中廣核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核電生產、工程建設、技術研發、核燃料供應保障體系,擁有風電、水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體系和節能技術體系,是中國核電發展的主力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排頭兵和節能減排、核技術應用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具備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面向全國、跨地區、多基地同時建設和運營管理多個核電、風電、水電、太陽能及其他清潔能源項目的能力。
 
從1987年引進法國技術開工建設中國第一座百萬千瓦大型商用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到成功開全球最高端市場,中廣核歷時近30載,實現了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華麗轉身。2016年9月29日,中廣核與法國電力集團、英國政府簽署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一攬子協議,實現了中國核電走出去的歷史性突破。
 
據介紹,英國核電項目包括欣克利角C、賽茲韋爾C、布拉德維爾B三大項目,其中布拉德維爾B項目將使用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欣克利角C項目由中廣核牽頭的中方聯合體與法國電力集團共同投資建設, 中方股比33.5%。2017年3月24日,主體工程正式開工。
 
布拉德維爾B項目計劃在2025年左右開工建設。2017年1月10日,英國政府發佈聲明,正式受理華龍一號通用設計審查申請。預計今年11月中旬前完成通用設計審查第一階段工作。
 
賀禹表示,英國核電項目是中國“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它將把中國資本、技術、裝備、經驗、服務全面帶出去,並為引領中國企業抱團走出去,為“一帶一路”的推進提供關鍵支撐點。進入英國新建核電領域,象徵中國從“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轉變。
 
賀禹回憶說,30年前建設大亞灣核電站期間,是法國人和英國人聯手教我們。“連地板磚、水泥和電話線都要進口,國產化率僅為1%。”30年磨一劍,中國從核電的門外漢,變成了核電技術、裝備的輸出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華龍一號的研發過程中,中廣核推動中國核電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組建了創新集群,通過技術融合、聯合攻關,促進了設計研發、設備製造、鑒定驗證等關鍵環節的技術進步,有力帶動了中國核電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中廣核納米比亞湖山項目建設全貌
 

扎根廣東 服務全球

 
賀禹介紹說,中廣核起步於廣東、發展於廣東,積極落實廣東省委省政府“中國核電廣東造,廣東核電走向世界”的戰略部署,近些年來大力推進核電自主創新、廣東核電產業園區建設、高端裝備製造等工作,不斷加深與省內企業的合作力度,先後與省內60多家企業簽署了核電配套設備製造、供貨合同。
 
如果以珠江口為圓心畫一個圓,記者發現,在兩小時經濟圈裹,已經集聚了從設計研發、設備製造、性能驗證到工程建設、生產運營、人才培養的較為完善的核電產業鏈。
 
中國目前最閃亮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誕生在位於深圳的中廣核設計院,該院擁有中國核電領域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實力雄厚,承擔中國核電領域多項重大科研任務。目前,華龍一號示範項目已經開工建設,並且從這裹出發出口到了老牌核電強國—英國,成為中英合作的旗艦項目。隨“華龍一號”走向世界,中國核電的設計研發能力也受到了國際核電界的認可。
 
同樣位於深圳的“中廣核綜合熱工水力與安全實驗室”,則承擔全方位檢測核電站的設計合理性的重任,作為華龍一號系統、設備的“全科體檢中心”,是目前全世界同類設施中最先進的實驗室之一。
 
設備製造方面,位於廣州南沙的東方重機,供應過80多台(套)核電主設備,在國內核電主設備市場佔有率超過40%,7個核電國產首台設備的記錄誕生在這裹。伴隨國內核電事業的發展,以東方重機為代表,一批高端製造領域的核電設備製造企業逐步向南沙聚集,南沙核電產業園已經成為國內重要的核電設備製造基地之一。
 
工程建設方面,位於江門的台山核電站正在按計劃建設。作為全球第三座採用歐洲EPP核電技術的三代核電站,台山核電已經超越了分別比其開工早4年和2年的芬蘭、法國同類項目,充分證明了中國在核電工程建設領域的競爭力已經雄冠全球。目前,中廣核已經具備國內外同時開工建設20多台核電機組的能力。
 
核電運營方面,2016年,中廣核納入統計的18台在運機組,共有72.2%的指標達到世界前1/4的先進水平,63.9%的指標達到世界前1/10的優秀水平,核電安全運行水平已經達到國際一流。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球同類型機組中連續安全運行時間最長的機組就位於廣東,嶺澳一期1號機組已連續安全運行超過4000天,而廣東大亞灣核電基地在世界核電領域最權威的EDF安全業績挑戰賽上,已累計獲得36項次第一名,是全球60多台同類型機組中獲得冠軍最多的參賽核電基地。
 
與此同時,以大亞灣核電基地為核心,中廣核已累計培養核電技術研發設計人才超過3000名(其中國家級專家96名)、核電站操縱員超過1500名、核電站高級操縱員近700名,核電站維修和技術支持人才5700多名、核電工程管理人才4400多名,完全能夠滿足目前以及將來國內國際核電發展的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核電發展的效益已經外溢至基礎科學研究領域。2017年1月9日,在17年9度空缺之後,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終於不再空缺,花落“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項目”。該實驗被國際科學界評價為“中國人對基礎物理的最大貢獻”,極大提升了中國在基礎物理研究領域的影響力。由於大亞灣核電基地六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的存在,以及獨特的自然條件,讓大亞灣成為全球科學家反覆論證後選中的最佳觀測地點。目前,中科院正在江門開展中微子實驗的二期項目,而該項目也是依託台山核電和陽江核電展開。
 
賀禹表示,“中廣核起步於廣東,壯大於廣東,成為世界知名的清潔能源企業。我們將繼續扎根廣東,大力推動廣東省核電創新集群和產業集群的發展,帶動廣東核電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
 
▲防城港核電站 1、2號機組
 

深耕“一帶一路”

 
賀禹表示,中廣核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多個產業板塊積極佈局海外。核電方面,除英國外,已與20多個國家達成合作意向。
 
在鈾資源領域,中廣核分別與哈薩克斯坦和納米比亞展開了合作。與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公司共同開發位於哈薩克斯坦南部的伊爾科利鈾礦和北部的謝米茲拜伊鈾礦。2016年12月,中廣核和哈原工合資建設的中哈核燃料組件廠正式開工。“這是中哈在清潔能源領域合作的標誌性項目,推動了哈薩克斯坦核燃料產業向上游的升級,也為中國帶來了至少2萬噸金屬鈾的資源儲備。該項目是哈原工和中廣核實現具備燃料組件生產能力的戰略性突破,堪稱中國‘一帶一路’和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的標誌性項目”,賀禹表示。
 
另一方面,中廣核成功挺進非洲,創造“湖山奇”。2012年投資收購了納米比亞湖山鈾礦,該礦為近十年來非洲乃至世界鈾資源勘查領域的重大發現之一,其鈾資源儲量位列世界第三。該項目是中國在非洲最大的實業投資項目,是中國與非洲經貿合作的標誌性工程。 2013年4月動礦建工作,2016年12月31日產出第一桶鈾,預計2017年下半年正式投產。
 
新能源是中廣核的重要產業板塊,業務覆蓋風電、太陽能、水電、氣電、熱電聯產、生物質能及燃料電池等多種清潔能源類型。中廣核新能源出海的最大亮點,是收購了馬來西亞埃德拉全球能源公司下屬的電力項目,一舉拿下在“一帶一路”沿線5國的13個電力項目,控股在運裝機容量662萬千瓦。收購完成後,中廣核一躍成為埃及、孟加拉國最大的獨立發電商,馬來西亞第二大獨立發電商,也是中國在海外裝機容量最大的能源企業之一。
 
在歐洲新能源市場,中廣核目前擁有比利時最大的陸上風電項目,並成功中標法國及歐洲範圍內首個漂浮海上風電項目—格魯瓦項目,這也是中國企業首次進入漂浮海上風電領域。此外,2016年12月,中廣核收購了愛爾蘭杜凡風電項目,這是中國企業迄今在愛爾蘭最大的投資項目。
 
賀禹表示,中廣核的海外新能源業務覆蓋十餘個國家和地區,控股在運裝機容量超過900萬千瓦,佔中廣核新能源業務裝機總量的比例約40%,是中國電力行業海外直接投資領域的排頭兵。
 
賀禹還透露,2017年3月,中廣核正式獲得馬六甲224萬千瓦燃氣聯合循環項目開發權,該項目將引進全球最高科技和最高效率的“H級”聯合循環燃氣機組。這是中廣核深耕“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信心和實力的再次展現。
 
“中國正在馬六甲州建設臨海工業園,這是一個集海洋高科技產業、深水碼頭、物流中心於一體的現代化工業園區。中廣核作為馬六甲州最大的電力供應商,我們也非常希望能夠為臨海工業園的建設和運營提供充足的電力保障,助力中國‘一帶一路’建設。”
 
此外,由中廣核旗下專業公司研發生產的電子加速器、核級DCS通用平台等裝備、技術也正在加快出海步伐。2016年,中廣核技實現向美國出口電子加速器零的突破,成為國內首家打入歐美市場的加速器製造商。目前,中廣核技已進入美國、印度、泰國、韓國、巴基斯坦、巴西、印尼等7個國家,累計出口18套加速器。
 
由中廣核自主研發的核電站神經中樞—和睦系統已獲得了首個海外訂單項目,即阿爾及利亞某重水研究堆的核級儀控設備改造。
 

合作模式不拘一格

 
中廣核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根據所在國和項目實際,積極探索多種模式,包括但不限於合資建設(中哈核燃料組件廠)、裝備輸出(電子加速器、和睦系統)、併購重組(馬來西亞埃德拉項目)、直接投資等。
 
賀禹表示,中廣核在走出去方面,形象地講有“借船”出海、“拼船”出海和“造船”出海三種策略。譬如羅馬尼亞核電項目,中廣核是借船出海,英國欣克利角C項目是與法國電力集團拼船出海,而英國布拉德維爾B項目則是造船出海。“借船”和“拼船”的目的是為了學習、鍛煉能力,實現最終“造船”出海。
 
“無論是哪種模式,中廣核都非常注重與目標市場國共同發展,實現共贏。”賀禹介紹說,欣克利角C項目建成後,將滿足英國7%的電力需求,在60年運行籌期內,每年相當於減排900萬噸二氧化碳,並聘用約900名員工。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還會提供2.5萬個就業崗位,對中、英、法三國的產業鏈、就業和人才培養產生明顯的拉動作用。此外,中廣核還與英國伯明翰大學、英國理工學院、清華大學等展開了聯合培養人才的合作。“以前是我們送人到歐洲去學習核電知識,而未來是英國學生到中國來學習核電專業知識。”
 
湖山鈾礦的開發模式也值得一提,該項目建設期間可提供約6000個就業崗位,生產期間可提供1600個就業崗位,並使納米比亞出口增長約20%,GDP增長約5%,也有望使納米比亞成為世界第二大天然鈾生產國和出口國。
 
結合納米比亞工業基礎薄弱、所需技能不足的實際,中廣核一方面引入了中建、中電建、中核建、中冶科工、兵器集團等五家中國企業參與礦建,全力支持國內首台套大型機械設備的出口,為有效帶動國內企業走出去努力打造重要平台。另一方面,以本地化作為實現國際化的途徑,投入2億多納元用於當地員工培訓、技能提升,為公司可持續發展創造必要條件。項目建設期間,中方人員總數不足現場總人數15%,2017年本地員工比例已達到95%。
 
2017年2月23日,中廣核斯科公司收到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通過中國外交部轉來的賀信,祝賀湖山鈾礦產出第一桶鈾。根哥布在賀信中說:“納米比亞每年的經濟總量不到100億美元,而湖山項目投資巨大,給我們國家帶來的就業、稅收、技能提升的貢獻是顯而易見的。我們歡迎這樣的投資者。”
 
“我們已先後與國外20多家對口企業或政府主管部門簽署了核電合作諒解備忘錄或合作意向書。未來,我們將繼續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借‘一帶一路’的東風,重點面向中東歐、東南亞、西亞、非洲等區域進行佈局,力爭打造一批‘一帶一路’的支撐項目。”
 

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世界級供電

 
從太空中俯瞰夜色中的地球,明暗交織,無比壯觀。從衛星圖上看,沿東南沿海海岸線,粵港澳地區的燈光連成了一片,成為北半球最閃亮的地帶之一。這裹,正在崛起世界第四大灣區—粵港澳灣區。
 
灣區經濟作為全球重要的經濟中心,幾乎都是城市乃至國家的金融高地、產業高地、人才高地。號稱“世界三大灣區”的東京灣區、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都以最強經濟實力、林立的城鎮、優美的環境、開放的文化氛圍和便捷的交通系統聞名於世。可以說,灣區已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
 
粵港澳大灣區地處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經濟發展起步早、增長速度快、城市化水平高。“灣區建設,能源現行。粵港澳灣區要具備世界級競爭力,穩定的能源供應是基礎。”賀禹表示,粵港澳灣區電力需求比較旺盛,但本地一次能源資源條件卻有限,而核電具有安全、經濟、能量密度大、燃料消耗少等特點,與灣區的電力需求特性能夠很好地匹配。
 
據了解,在同等裝機規模條件下,核電年發電量約為火電的1.7倍,風電的4倍,光伏發電的6倍。賀禹表示,目前,廣東共有在運核電機組10台,裝機容量1046.4萬千瓦,佔全省電力總裝機的10%,為全省提供了17.5%的電力供應。與此同時,中廣核每年為香港供電超過100億千瓦時,佔香港用電量的四分之一。
 
“核電是非常穩定的大容量電源,也是灣區能源供應的理想選擇。”賀禹表示,深圳大亞灣核電基地目前擁有6台核電機組,年發電量達到450億千瓦時,相當於香港全年的用電量,或者深圳70%的年用電量。從大亞灣核電站1994年發電開始,核電就為粵港地區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而核電的穩定性,對灣區的能源供應至關重要,以已經使用核電23年的香港為例,現在香港每年每個用戶平均停電時間大概為2.7分鐘,而紐約的停電時間是香港的數十倍,核電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核電的經濟性也非常突出。與香港的氣電和煤電相比,大亞灣核電站的電價穩定,且不高於其他電力電價水平。由於採取多元化的燃料策略、合營大亞灣核電站,香港中電的電價至今還基本保持在10年前的水平。
 
“隨廣東在建核電機組的陸續投運,廣東的電力供應將更加穩定和可持續,我們將為粵港澳灣區提供世界級的電力供應。”賀禹表示。
 
 
 
 
 


經導全媒體矩陣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54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