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前海灣天際線
2017:香港—回歸祖國20週年!
前海—“深港合作年”!
5年前,習近平主席離京視察的第一站選擇了前海,為前海的發展奠定了基石,指明了方向。
5年來,前海牢記習近平主席“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的殷殷囑託,出台一系列惠港政策,努力學習借鑒香港服務業發展經驗,加快開發開放步伐,不斷增強與香港的關聯度,與香港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新格局,在為香港服務業擴大空間、推動香港結構優化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與香港形成了全面合作的新格局,創造出港深合作的前海奇迹!
逾四千港企入駐
前海管理局6月16日在香港舉辦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開放座談會”上透露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註冊港資企業已有4494家,港企註冊資本達到3,889億元;前海合作區已出讓土地中,港企獲得近一半用地面積。
2016年,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註冊企業實現增加值1,416.19億元,同比增長39.0%;完成稅收收入269.33億元,同比增長54.8%。近年來,前海在多個方面推出一系列惠港政策,為港企提供廣闊發展空間。據悉,截至4月底,港企在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平均註冊資本達8,650萬元,是區內其他企業的1.4倍。
前海合作區目前已出讓經營性用地28宗,總用地面積69.1公頃,總建築面積495.2萬平方米,其中,港企取得土地面積33.5公頃,佔48.4%,建築面積約248.2萬平方米,佔50.1%。
值得一提的是,入駐前海的港企普遍體量大、質量高、競爭力強,對經濟的增長貢獻能力強。去年,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港企實現增加值392.61億元,佔前海自貿區的27.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0.11億元,佔41.2%;納稅85.35億元,佔31.7%;合同及實際利用港資520.26億美元和36.07億美元,分別佔95.0%和94.8%。今年一季度,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港企實現增加值86億元、納稅34億元,分別貢獻片區內22%的增加值和27%的稅收,港企作為前海經濟支柱的作用日益顯現。
“滄海桑田、人間巨變。”短短5年間,前海港資企業數升至深圳港資企業總數的1/12,地稅稅收規模和增速居廣東省三大自貿片區之首;截至今年4月,前海合同及實際利用外資分別達到547.67億美元和38.03億美元,同比增長151.5%和70.6%,分列全國自貿片區第一、第二。
港交所前海聯合交易中心
前海.香港產業合作升級
在前海制定的一系列惠港政策中,最受港企關注的是“萬千百十”工程。該政策提出前海不少於1/3的土地面向港企出讓,充分保障了港資產業用地需求。目前,港企已取得前海近一半的出讓土地。
統計數據顯示,僅2016年,前海就面向港企公開出讓4宗土地,土地面積、建築面積分別為5.86萬平方米和38.9萬平方米,佔全部出讓土地的65.6%和67.4%。2010年前海合作區成立後至今,前海已出讓經營性用地28宗,總用地面積69.1公頃,總建築面積495.2萬平方米。其中,港企取得土地面積33.5公頃,佔比48.4%,建築面積約248.2萬平方米,佔比50.1%。
在拓展香港服務業發展空間的同時,前海加大了深港跨境金融合作力度,推動實現跨境人民幣貸款、跨境雙向發債、跨境雙向資金池、跨境雙向股權投資和跨境資產轉讓等“五個跨境”,尤其是跨境人民幣貸款快速增長,2016年底備案金額超過1,100億元,累計提款364.57億元,業務規模領先全國。
另外,前海還不斷加強與香港的貿易航運合作,有效提升了香港國際貿易中心功能。前海在全國首創深港“供應鏈協同”改革項目,通過前海深港合作機制發揮香港作為全球供應鏈中樞的優勢,高效鏈結全球資源,支持港企業拓展內地航運市場。推進深港跨境通關合作,採用陸路跨境快速通關和先入區後報關模式,企業入區貨物通關時間縮減70%以上。建立“前店後倉”運作模式,實行“集檢分出”檢驗檢疫監管,有效確保儲運貨物便捷通關。成立全國首個深港跨境電商安全示範區,推進“網購保稅”等電商業務模式創新,建立前海(香港)全球商品購物中心,為內地居民購買港貨等全球商品提供便利。
在一系列惠港政策實施後,前海與香港產業合作業態、規模呈現全面升級態勢。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去年在前海開業,成為CEPA框架下內地首家港資控股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周大福企業集團中國總部、滙豐銀行南方總部、港交所前海聯合交易中心等紛紛落戶前海……截至去年底,片區內港企近九成分佈在四大主導產業,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和完備的產業體系。其中金融業37.6%、現代物流業20.3%、信息服務業10.9%、科技及其他服務業31.2%。
企業公館
深圳舉全市之力推進前海建設
廣東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偉中今年就任深圳市委書記後,基層調研的第一站就是前海,在調研中王偉中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對前海開發開放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的決策要求,擼起袖子加油幹、齊心協力攻難關,確保前海實現“一年一個樣”的變化,牢記使命、敢闖敢試,勇當“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尖兵中的尖兵。
王偉中肯定了前海開發建設取得的各項成效,希望前海方面始終牢記使命,以高度政治自覺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深圳工作的重要批示和對前海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終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作為工作的根本指標和行動指南,把總書記的殷切囑託牢記在心,撲下身子狠抓落實。
王偉中強調,前海要堅持敢闖敢試,加快形成更多具有全國重大影響的制度創新成果,率先形成具有示範性、引領性、先導性的體制機制和制度體系,全力打造改革創新的新高地。要堅定戰略定位,堅持“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在粵港、深港合作上下更大功夫,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抓緊謀劃推進一批深港合作大項目,在更高層次上推動深港更緊密合作。要狠抓部署落實,保持工作穩定性、連續性,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往下幹,以國際一流標準規劃建設,大力引進先進高端產業,全力打造全國自貿區排頭兵和新標杆。要持續攻堅克難,樹立“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憂患意識,埋頭苦幹、奮勇爭先,確保各項工作幹在實處、走在前列,推動前海合作區和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開發建設提速提效。
在今年上半年舉行的廣東省黨代會上,王偉中進一步明確表示,深圳將舉全市之力推進前海開發建設和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建設,堅持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的戰略定位,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革,在促進投資貿易便利、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範等方面拿出更多管用有效的成果,以及一些可複製、可推廣的成果,努力為港澳拓展空間、優化結構,發揮槓桿作用,實現深港快速發展。
同時王偉中強調,將高標準推進前海城市新中心的建設,努力實現一年一個樣的新變化,推進深港澳更緊密的合作,落實好粵港、粵澳合作的框架協議、進一步密切高層談判化的會晤,深化粵港澳在金融、經貿、教育等領域全方位合作。
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田夫介紹,前海從一片灘塗起步,短短幾年時間,就建成了初具規模的“綠色、森林、智慧、水城”一體的國際化濱海生態新城。借鑒香港的設計和建設經驗,在前海建設的香港工程適用香港模式建設、管理、服務,使得整個園區“港味”十足。借鑒香港廉政公署成功經驗,成立前海廉政監督局,同時通過支持粵港聯營律師事務所等發展和法治創新,構建了高度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前海還為港人提供便利生活環境,人才保障住房優先面向港籍人才配租;發行通信“前海卡”、深港兩地交通“互通行”卡等,實現深港通訊資費接軌、交通銜接高效便捷。
田夫表示,當前,前海迎來了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發展機遇,前海也已成為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保稅港區、自貿試驗片區、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四區疊加”之地。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前海深港合作具有廣闊發展前景,只要有利於香港繁榮穩定、有利於內地和香港互補互利、有利於鞏固和提升香港三大中心地位的事業,前海都將一如既往地踐行和探索,更好實現深港兩地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粵港澳灣區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自貿區是中央全面分析國內外發展形勢後,力圖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舉措。位於改革開放最前沿城市深圳,且毗鄰香港的前海,則是這場國家戰略中的核心“試驗田”之一。猶如30多年前的蛇口,前海從體制機制到產業業態,從規則體系到格局視野,都將起到引領示範效果。觀察前海無疑是觀察未來中國政經動態的視窗。
推動深港合作,自貿區需發揮橋頭堡角色,而灣區這一概念,本身就承載了進一步對外開放的使命。“始終在全球坐標系下謀劃開放佈局,把攜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作為重塑開放發展新優勢的重大戰略,以創新投資貿易規則為突破口,以構建新的戰略通道為抓手,以區域協同聯動為支撐,實現更高水平內外聯動和雙向開放”,2017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這樣寫道。
對此,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表示,灣區是一個海洋色彩非常強烈的地理概念,灣區經濟具有天然的開放屬性,其興衰高度依賴國際貿易體系。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國外向型程度最高的經濟區,確定為“灣區經濟”後,未來會承擔更多的國際化職能,將與東京、紐約、三藩市等世界一流灣區經濟帶正面競爭。
基於這一屬性,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則自然成為粵港澳灣區對外開放的門戶樞紐。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表示,自貿區是灣區中很重要的形態,既是經濟形態,也是體制機制的新形態,承擔了對標國際自由貿易規則、體制機制改革、對外開放的作用,產業上強調金融服務、物流等,制度定位、產業定位都比較高。
數據顯示,在制度創新方面,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在全國率先形成與開放型經濟體系相適應的新體制、新模式,2016年新推出106項改革創新成果和93項改革創新案例。
對自貿區來說,要加快制度創新與對外開放步伐,才能提升灣區整體的開放程度。深圳市政府黨組成員、前海管理局局長杜鵬表示,前海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聯動優勢,促進制度創新、開放創新、金融創新和科技創新的多維融合,形成了以現代服務產業、高端科技產業和未來新興產業為核心的特色產業集群。
2016年前海金融業、現代物流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等四大主導產業增加值佔比達95.3%,形成了以金融為核心、產業結構優化、高端要素集聚、經濟活躍度高的現代產業體系。其中,密切深港跨境金融合作,使得金融業成為前海第一大產業。
前海在全國率先推動實現跨境人民幣貸款、跨境雙向發債、跨境雙向資金池、跨境雙向股權投資和跨境資產轉讓等“五個跨境”,尤其是跨境人民幣貸款保持快速增長,2016年底備案金額超過1,100億元、累計提款364.57億元,業務規模領先全國。
支持創新型金融機構集聚發展,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港交所聯合交易中心落戶前海,滙豐集團在前海設立區域總部,還成立了全國首家CEPA框架下的消費金融公司、首家港資控股全牌照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公司。
世界最大的立體模組化辦公建築—前海深港創新中心
本港名流對前海寄予厚望
前海的發展一日千里,本港有識之士也普遍對前海的發展成果表示驚嘆,並對前海未來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香港交易所執行董事、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深港兩地一衣帶水,兩座城市在國家的改革開放進程中均肩負特殊使命和獨特優勢。中央政府在深圳設立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為深港兩地更緊密地融合發展提供了平台。深圳前海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之後到地方視察的第一站,他特別指出前海應該“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上提出了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進一步推動粵港澳深化合作。
然而,作為國家經濟發展主要引擎之一的華南地區,尚無一家全國性的商品交易市場,必須加快補足短板。因此,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香港交易所聯手前海的合作夥伴,共同發揮前海的特殊政策優勢,合資籌建前海聯合交易中心。今年是香港回歸20週年的重要時刻,前海聯合交易中心若能在今年正式開始營運,將是“一國兩制”優勢下深港合作的一大成果,這也將是香港的主要金融基礎設施首次在內地設立金融平台。他深信在不遠的將來,一定能在期貨領域找到互惠共贏的互聯互通機制,實現“商品通”。
滙豐銀行亞太區域總裁王冬勝指出,前海未來在金融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尤其應當持續探索綠色金融的創新發展。目前國內綠色金融發展勢頭非常快,核心業務之一的“綠色債券”更是發展迅速。如果前海能夠通過政策上的扶持降低發行人的額外成本,將助力國內綠色金融發展邁出一大步。
香港大紫荊勛章得主、香港工商專業聯合會會長鍾逸傑在造訪前海時表示,相信前海一定會成功。他在參觀了前海石公園、青年夢工場、前海展館後,對前海的規劃很有信心。“1973年我首次到訪內地,當時深圳還是一片稻田。這些年我目睹了深圳的巨大變化。前海讓我深受鼓舞,我相信,前海的實驗一定能取得成功。”
鍾逸傑介紹說,目前香港自身面臨一些挑戰。人口每十年增長100萬人,貧富差距擴大,10%的年輕人沒有工作,年輕人買不起房。他建議,“應加強香港與內地的交流,增強香港青年對內地的感受,大家一起探索解決辦法。”
香港太平紳士林新強是香港律師會前會長,現任前海華商林李黎聯營律師事務所港方合夥人、也是第一屆前海香港商會會長。在他看來,對於香港而言,一直從來不怕競爭,怕的是沒有競爭。更何況,前海之於香港,更多的是合作、互惠,而不應該用競爭來形容彼此關係。
目前前海香港商會已召集了招商局、香港周大福、新世界、嘉里建設、金銀業貿易場、滙豐銀行、東亞銀行、渣打銀行、華商林李黎(前海)聯營律師事務所等50家發起會員單位,還有眾多港企積極申請加入。林新強說,這些港企在前海都找到了很多發展空間,也形成了帶動效應,現在不少港人已經轉變思路,希望也能在前海搭建的巨大平台中分一杯羹。目前,一批香港會計師、稅務師、造價師等專業人士已在前海執業。
前海—中國制度創新之都
不斷創造奇迹的前海,“創新”已成為前海最核心的先天基因。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前海在發展中,始終牢牢把握中國經濟新常態格局,充分發揮“創新”這一先天優勢,即通過系列制度創新打造的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的營商環境,為前海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核心任務—制度創新
在2016年12月15日舉行的“2015-2016年度前海優秀金融創新案例發佈會”上,前海集中展現了包括“微粒貸”、“跨付通”、“農發貸”等產品和服務在內的21個前海金融創新案例,其中14項全國首創、5項廣東自貿區首創。
據了解,在投資便利化方面,前海在全國最早啟動e站通政務服務改革,“一口受理、一門審批、一網服務、一枚印章”的“一門式”行政審批服務機制,成為全國改革樣本。
在貿易便利化方面,前海以“促合作、簡手續、降成本”為導向,創新通關改革模式、創新口岸檢驗檢疫管理機制,深入推動智能化通關改革。前海檢驗檢疫部門建立進口商品“1 4全球溯源核放”便利通關模式,為企業節省倉儲成本90%。
“制度創新是自貿試驗區的核心任務!”
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田夫表示,前海制度創新既有國家的任務要求,也有自主創新,前海制度創新對標國際最高標準,在法治環境的制度創新、管委會運行體制機制的創新方面,形成了自身特色。
田夫介紹說,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已形成了一批高質量的制度創新成果。片區成立以來,按照國家的戰略,堅持“先行先試、邊行邊試、合作共試”的措施,推動了全市各個部門的協同發展。這些改革成果涉及到方方面面,在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特別是在金融改革創新、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前海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另外,前海把法治創新作為一個重要板塊,作為自貿區制度創新的一個特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經過第三方評估,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制度創新處在全國自貿區的第一方陣,特別是在金融服務業開放創新方面,位居全國榜首。
首啟“e站通”通關速度全國第一
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得到複製推廣。兩年來,片區累計推出的253項制度創新成果中,全國首創達到了75項,特別是形成了一批在全國叫得響、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的制度創新,獲得了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2016年11月,國務院要求在全國複製推廣的19項經驗中,有6項源於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同時,前海的制度創新成果在廣東省內複製推廣達到了37項,在全市複製推廣達到了34項。前海通過兩年多的制度創新,形成了一批在全國、全省、全市複製推廣的制度創新經驗,達到了自貿試驗的初步要求。
兩年來,前海在投資便利化領域,在全國首先開啟了e站通政府服務模式,開展了“一口受理、一門審批、一網服務、一枚印章”對外服務的前海模式。深圳是全國最先開展商事制度改革的地區,前海也在全國率先實現“六證合一”的辦證便利化,實現了“一證一碼”創新舉措,在全國得到了複製和推廣。在貿易便利化方面,前海推動了檢驗檢疫等部門進行進口貨物檢驗檢疫時長監控,大幅度減少了通關時間,平均每一單貨物通關僅需要半天時間,通關的速度是全國第一。同時,前海也開展了向海關報關無紙化率先試驗。通過無紙化報關,減少了企業在報關過程當中的層層關卡,實現了企業不用到報關大廳、不用聘請報關公司進行報關,在辦公室裏就能完成報關程式,實現了各個都成VIP,節約了大量時間,提高了通關效率。
全國唯一“政府+企業”模式
“在金融創新方面,由於前海和香港的合作,使得前海具有跨境的便利,因此前海在人民幣跨境業務試驗示範、金融服務業開放試驗示範方面作出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田夫介紹說,“例如,前海微眾銀行是全國第一家互聯網銀行,沒有營業的網點,通過互聯網的模式,通過降低金融服務業的成本,使客戶能夠得到滿意的服務。李克強總理在前海微眾銀行視察時專門指出,微眾銀行一小步,金融改革一大步。這也體現了深圳金融業改革的一個非常巨大的成績。”
對於如何提高政府事中事後監管,田夫強調,前海強化“放管服”。在推動企業誠信方面,利用了大數據、大市場來調查企業的誠信度。對於在前海經營的這些企業,還採取了企業的信用畫像,來描述企業的生產經營的情況,使前海的企業在社會上有一個真實信用評價,對於這些企業的生產經營也起到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前海在行政執法方面,也採取了“雙隨機”,隨機抽取檢查物件,隨機派出檢查隊伍,這都是我們在商事制度改革以後,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對企業誠信度的管理方面,採取的一系列措施。
法治環境的建設也是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重要特色之一。田夫認為,法治是一個基礎,是前海市場化、國際化的基本保障。前海在法治建設領域也推出了前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示範區的建設。深圳市委專門成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示範區”領導小組,統籌相關的資源,來推動前海的法治示範區建設,形成合力。同時也推出了《前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示範區的規劃綱要(2017-2020年)》,形成了頂層設計。今年3月7日,前海發佈了37項法治示範成果的案例,形成了法治案例庫。同時,在今年發佈了前海的法治環境指數,對標香港,在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以及便利化等方面,通過數學模型,形成了一個法治示範區的指標體系,在全國屬於首創。
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前海是全國唯一的一個“政府+企業”的模式。田夫進一步解釋稱,就是由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加上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在政府和企業的運作當中,進一步完善了體制機制運作體系。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合作管理局是法定機構,是按照人大依法設立的。人大專門制定了《前海深港服務業合作區條例》、《前海深港合作服務區管理局的管理辦法》,以及《保稅港的管理辦法》,這就是俗稱的“一條例、兩辦法”。
“這也是前海的基本法。設立了法定機構,我們依法來開展前海的各項工作。我們提出了‘市場化政府運作’的新模式,逐步完善了法定機構主導的政府職能,‘前海法定機構、蛇口企業機構和諮委會社會機構’形成了市場化政府治理的新格局。同時,前海管理局下屬公司以及招商局在土地整備方面,形成了園區開發運營聯動發展的新模式,在全國也是比較領先的。”田夫說。
前海深港青年創新創業大賽
制度創新最大優勢 — 毗鄰香港
2013年1月,被賦予“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人民幣跨境業務試驗區”定位的前海在全國率先破冰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標誌性事件。此後,前海跨境貸業務規模領先全國,並相繼取得跨境雙向發債、跨境雙向資金池和跨境雙向股權投資等三大突破。
在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發佈的“2015—2016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中,前海蛇口片區在制度創新方面與上海自貿區同屬第一方陣,在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政府職能轉變等綜合評價中位居全國榜首。
另一方面,該院常務副院長符正平認為,毗鄰香港是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制度創新的最大優勢,片區可進一步通過制度創新謀劃深港合作,要把這篇文章做好。
“制度創新”和“深港合作”也恰是王偉中對前海最為看重的兩方面。他要求前海堅持敢闖敢試,加快形成更多具有全國重大影響的制度創新成果,率先形成具有示範性、引領性、先導性的體制機制和制度體系,全力打造改革創新的新高地。
2017年是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大考之年,隨着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被提出,片區定位新增了一條“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機遇與挑戰並存。
儘管前海近年來在推動深港合作上可謂不餘遺力,並設置了前海管理局對港合作事務處,但香港著名經濟學家、太平紳士、前海創新研究院首任院長陳坤耀等多位深入參與前海建設開發的港人一致認為,深港合作應該更深、更開放,必須把資源完全打通,流動起來。
“要尋求深港合作新的突破點,關鍵是突破制度藩籬。”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陸劍寶說。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原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在提案中也建議,給予前海更多政策。
馬蔚華認為,金融領域改革對於前海蛇口自貿片區來說尤為重要,可以集聚高端資源,突破前海蛇口先天資源不足的瓶頸,打通深港,利用好境內外兩種資源及兩個市場。儘管近年來,前海蛇口自貿區金融改革已有不少創新和突破,但仍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他以離岸賬戶(OSA)業務為例,稱自由貿易賬戶是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領域的重頭戲,上海地區金融機構可以為區內居民、境外非居民提供本外幣一體化、離在岸一體化的綜合金融服務。反觀前海蛇口片區,由於缺乏自由貿易賬戶這一至關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金融領域的改革難有大的突破。“應儘快對現有的離岸賬戶進行功能上的拓展,使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快速補足和上海自貿區的差距。”馬蔚華說。
前海—香港青年創業夢工廠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習近平
青年是國家、民族的未來和希望,前海與香港的合作,首重青年。
2014年12月7日,由前海管理局、深圳青聯和香港青協三方發起成立的“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橫空出世,點燃了深港兩地青年合作創新創業的激情火炬。以此為標誌,前海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青年創新創業的宏大畫卷。
餘暉中的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
香港青年內地發展“第一站”
前海有關負責人介紹,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是服務深港及世界青年創新創業,幫助廣大青年實現創業夢想的國際化服務平台。夢工廠名字來源於“中國夢”,由前海管理局、香港青協、深圳青聯聯合創辦,是為深港青年提供的一個創業孵化器。夢工廠以現代物流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及專業服務為重點,培養具創新創業意念的18-45歲青年,以及具高潛質的初創企業共200家,於“夢工廠”實踐創業計劃,並同時探索創新創業孵化器產業化發展的新模式。俯瞰整個夢工廠園區,8棟建築組成了一個繁體的“夢”字,而且全都是黑白灰的“畫布”色調,夢工廠就像一張白紙,等待着尋夢青年揮毫潑墨。
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目前已累計孵化創業團隊187家,其中香港團隊86家,成為香港青年內地發展“第一站”,得到特首梁振英高度評價。打造香港青年交流考察與實習就業基地,累計為香港大學生提供2002個實習崗位,接待10000多名香港青年考察。打造專業人才交流平台,掛牌成立“前海深港博士後交流驛站”“前海留學人員創業園”。對包括港籍人才在內的境外高端人才個人所得稅率降低至15%,為香港和深圳增添了創新優勢和活力。打通深港人才雙向流動通道,香港註冊稅務師、註冊會計師、房屋經理等10多類專業人士可在前海直接執業。
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發佈數據顯示,運營兩年多來,夢工廠已孵化創業團隊187家,其中港澳國際團隊93家。已孵化創業團隊中,屬於移動互聯網行業的佔41%;屬於智能硬件行業的佔28%;屬於文化創意行業的佔15%;屬於高新科技行業的佔12%;屬於其他專業服務領域行業的佔4%。50%以上創業團隊獲得種子輪、天使輪、A輪、B輪甚至C輪融資,單個企業獲得最高投資額度為7億元。下一步,夢工廠還將構建富有前海特色的“全鏈條、全流程、全週期、全要素”,“線下+線上、空間+資本、資源+機制、境內+境外”創新創業生態體系。
前海有關負責人表示,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致力於為深港國際創業青年提供國際化的硬體設施和一流的配套服務,幫助為夢想而奮力拼搏的創業者們搭建一個跨越深港的創新創業平台,努力打造世界青年來華創業“第一站”,內地創業青年走向世界“第一里”,樹立創新創業國際化新視窗、新平台、新名片和新標杆。
為吸引香港人才,前海對於香港在專業服務領域還將進一步開放。在前海合作區範圍內的港商獨資或控股的開發建設項目,將試行香港工程建設模式。另外在設計及建築等創意產業領域也將成立交流合作平台。在探索實行職業資格境外人才准入負面清單方面,將加大推進深港兩地職業資格認可力度,通過單方認可、資格互認、考試互免協議、合夥聯營、備案等特殊機制安排,進一步降低職業資格准入門檻,引進香港等境外專業人士到前海執業從業。
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副主任、前海管理局副局長王錦俠表示,前海是“特區中的特區”,是青年創業者實現夢想的地方。近年來,前海一直致力於為廣大青年打造一個圓夢的空間,以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為代表的國際化青年創業創新平台,已成為廣大青年創新創業的沃土。前海歡迎青年朋友們到前海創新創業,一同打造具有前海特色的國際創新創業生態圈。
多個國際級孵化器入駐前海
近日,以“WE THE FUTURE”為主題的“2017世界青年創業論壇前海站”在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舉行。本次論壇上,前海宣佈多個國際化孵化器入駐青年夢工廠,包括深圳-新加坡-香港金融科技聯盟簽約,香港科技大學藍海灣孵化港(前海)啟動,IDG孵化中心前海總部啟動,以及前海深港國際區塊鏈孵化器發佈。
據悉,藍海灣孵化港是香港高校在內地建立的第一個孵化器,孵化器將依託香港科技大學的資源支持,服務深港及世界青年創新創業;深圳、新加坡、香港三地將協同促進三方共用拓展金融科技領域的廣闊發展空間,搭建三地企業間交流合作的平台,促進三地金融科技企業發展合作,並加強三方金融科技學術研究交流,分享金融科技發展中的經驗;IDG孵化中心前海總部是IDG在中國區建立的第一個融合國際化特色的孵化器,將培育以移動互聯網為基礎的高新技術創造和智能硬件製造、冰雪運動及大健康等領域的創業項目,推動海內外高新技術與資本對接,目前已有來自美國、韓國、香港等多地的第一批創業團隊入駐。
據介紹,作為前海的重要名片,深港青年夢工廠一直致力於為深港創業青年提供國際化的硬體設施和一流配套服務,幫助為夢想而奮鬥的創業者們搭建跨越深港兩地的創新創業平台,通過創業空間運營、創業政策落地、創業投融資對接、創業項目大賽組織、創業人才引進、創業基礎服務的提供,打造深港兩地的創新創業生態圈。
同時,IDG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風險投資機構之一,已在中國投資520家企業,其中120家企業已經獲得退出。其在全世界90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搆,多年來深耕媒體出版、會議展覽、風險投資、體育行業等方面,並擁有全球800多家媒體、300多家雜誌社、450多個網站和200多家新媒體。此次IDG將前海總部入駐夢工場,將結合雙方優勢,為創業者提供更多的發展良機。
全球頂尖投資人看好港深青年創業
“創業這條路,絕不光鮮亮麗,但卻充滿意義。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最重要的是實現個人價值,用自己的技術改變世界。”IDG資本全球董事長熊曉鴿說。IDG作為全球頂級風險投資機構,基於全球發展戰略佈局,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設立中國第一個融合國際化特色的孵化器—IDG孵化中心前海總部,成為前海國際化發展的新通道,致力於尋找下一個獨角獸。
IDG資本全球董事長熊曉鴿表示,IDG的責任就是通過孵化中心強有力的資源對接和完善的創業服務,為創業者打造更加順暢的創業環境,為前海、深圳、中國、乃至全世界發現和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和企業,成為推動創新的好幫手。
來自美國矽谷的史蒂文·霍夫曼一直關注前海發展,並與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創業團隊建立合作關係,通過導入矽谷的高端創新資源和優質服務推動前海的國際創新發展。
香港中文大學兼任教授、點亮資本合夥人、前海國際區塊鏈生態圈聯盟主席勞維信表示,內地廣闊的市場,前海優質的戰略優勢、產業優勢、交通優勢、區位優勢對於香港的創業青年都是非常吸引人的,但是目前還有部分想要到深圳創業的香港青年不了解深圳的創業優勢、創業環境,這一方面,有待改善,希望未來可以做好這些知識的普及、做好交通建設,也做好人才居住等配套措施的完善,相信會更加完善深港青年前海創業環境。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表示,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設立港科大藍海灣孵化港,正是香港科技大學為借助前海的優勢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體現,這已成為深港合作在前海落地的又一大成果。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樊建平期望通過創新科技升級和創新產業成熟,來打造創新的科技灣區,形成整個全世界創新的弧帶。另外,許多關注前海的香港企業家、知名投資人、科技人員、高校教授都表示,對前海港深青年創業前景十分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