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泉州市委書記鄭新聰(右)接受本刊專訪
“參加兩會,如同接受良醫問診。”全國人大代表、泉州市委書記鄭新聰稱,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對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分析“切中肯綮”,開出的“穩增長”藥方“辯證合度”。全國兩會上,鄭新聰接受本刊專訪時如是說。
近水樓台先得經
“如何實現穩增長?我們是近水樓台先得經。”鄭新聰稱,如李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所言,解決當前複雜經濟形勢的關鍵,是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全面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福建是習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形成地和實踐地之一,泉州作為改革開放較早城市之一,在民營實體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等各方面獲得啟示指導更為直接。
從1998年至今,泉州GDP總量一直保持全省首位,但傳統產業佔工業比重近70%,結構有待優化,近幾年更是經歷長週期、全行業、大烈度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
如李總理所言,去年全國經濟結構性問題突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今年“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傾向抬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作為前沿開放城市,泉州經濟受到的衝擊尤為明顯,去年到了下半年仍呈探底態勢,經過各方艱苦努力,全年GDP以6,647億元收尾,增長8%;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2%,穩住了盤子。
鄭新聰稱,按照習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宣導的“四下基層”“馬上就辦”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去年決定開展“三比一看”活動,泉州根據自身發展實際,分主題分季度開展“活動週”,市縣兩級班子成員分頭下沉一線,現場辦公,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經營、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在穩定工業、促技改、重大項目建設等方面採取針對性措施,全年兌現企業扶持資金40.3億元,爭取國家和省級補助110億元,為企業降費減負47億元。
按照“因地制宜”一線實踐,泉州去年探索出一套清理規範行政審批申報的有效辦法,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全市全年共減少前置審批和行政審批仲介服務事項124項,取消各類證照證明材料541件,實施“六張清單”(政府行政權力清單、基本公共服務清單、政府部門責任清單、涉企收費項目清單、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前置審批和仲介服務清單),被列入國家電子證照共用平台建設試點。
▲福建團開放日
抓早抓實抓主動
今年一開年,泉州就立足抓早抓實抓主動,分頭深入一線,協調推動企業早開機開滿機、項目建設要素保障等,平穩開局。
據了解,泉州企業呈兩極分化態勢:“好中差”格局從2015年的“4:3:3”到目前“5.3:2:2.7”(4352家規上企業中,兩位數以上增長並盈利的企業數佔53.2%,個位數增長並微利、保本的佔20.2%,減產停產的佔26.6%),主要千億產業集群或穩定增長(紡織鞋服+5.8%、建材家居+9.2%),或逆勢上揚(機械裝備+13.5%、石油化工+11.1%)。穩中求進任重道遠!
為此,鄭新聰於全國兩會前帶隊泉州市黨政考察團,專赴福州學習該市傳承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的做法和實效,進一步解放思想,擼起袖子加油幹。
鄭新聰介紹,去年泉州組織品牌企業到國內重點地區團購團銷,實現購銷額度78.8億元,並開展泉州品牌“境外行”“海絲行”40場(今年規劃55場),與“海絲”沿線國家貿易總額802億元,推動大中小企業專業化分工、上下游配套、企業間互為市場,手拉手對接產能達823億元。
另外,泉州實施大項目調度領導機制,採取領導全程掛包、集中開竣工、公開晾曬點評、安征遷專項攻堅、審批服務“學比看”等,集中力量破瓶頸、搶開工、促投產,去年全年大項目開、竣工均達70個以上;獲批國家專項基金項目65個、金額213.8億元,啟動10多個重大項目,總投資1,838億元。
鄭新聰介紹,元旦前後,泉州各市縣集中組織開竣工項目285個、總投資1,480億元,其中開工項目160個,總投資920億元;春節後上班第一天就召開動員視頻會,在去年組織開展“項目前期工作活動年”、“百日大會戰”的基礎上,全面轉入“項目攻堅年”,除去年開工的晉華積體電路、三安系列項目外,今年推動中化乙烯第4季度全面動工;興泉鐵路3月開工,加速19個超百億、23個50~100億元龍頭大項目建設,確保今年完成市級重點項目投資1,300億元以上。
鄭新聰稱,習總書記在瑞士達沃斯2017年年會開幕式做了主旨演講,就經濟全球化、世界經濟困境等問題宣示了中國主張和中國方案,隨後出台的《國務院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下稱“5號文”),是中國政府在新年伊始送出的一份擁抱“全球化”的吸引外資大禮,泉州作為古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城市,有僑的優勢和“外”的基礎,應當更有作為。
鄭新聰稱,按照5號文有關利用外資20條,泉州一季度將組織外資專場招商,涉及積體電路、大健康、智慧製造、現代服務業等,爭取對接項目40個以上、總投資30億美元;全年積極對接一批龍頭項目、關鍵環節、重大平台,力爭簽約大項目150個以上(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5億元以上,產業項目2億元以上)。
鄭新聰稱,通過“放管服”,去年泉州持續抓“六張清單”建設、“互聯網+政務”、減少“各類證明”等,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此基礎上,力推製造服務融合發展。
據了解,泉州2016年新上線的“泉州購”“跨境通”,南安天地匯、傳化公路港、閩運興物流,入選福建省首批無車承運人試點,虛擬產業園入駐市場主體超7000家、其中企業為3719家。
鄭新聰稱,今年泉州將進一步前瞻佈局平台經濟,支持培育若干個綜合大平台,包括綜合電商、智慧旅遊、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生活服務等平台,優化產業創新生態,建成眾創空間59個、聚集創客5000多名,各縣域也將規劃建設1至2個3A級以上景區標準的產業社區、特色小鎮,積極探索產城融合新樣板。
實現三方面提升
“創新是‘放’出來的,不是‘管’出來的”鄭新聰稱。
目前泉州地面上有36個高端平台(“公辦專營、民辦公助、企辦補貼”),1000多名高端人才在為企業轉型服務,但企業還是“嗷嗷叫”。為此,泉州在項目單獨核算、股權激勵方面,積極進行探索,研發自主權、經費預算、兼職兼薪等採取更務實靈活的措施,讓科研企業、人員“騰出手腳,專心創新”。
鄭新聰表示,要堅持黨管人才,以“數控一代”試點示範、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契機,大力激發“產學研用”結合體制機制本身的創新。
目前,泉州正在推廣“公辦專營、民辦公助、企辦補貼”模式,動員市內外科研院所、科技領軍人才攜手創辦新型科研機構,整合建設10個以上“國字型大小”創新大平台,支援縣域建設100家公共技術中心、實驗室,第一時間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轉化,實現以下三方面提升:
一是加快數位化智慧化裝備改造。加快“數控一代”提質擴面,在設備融資租賃、產品首購訂購、研發協作配套等方面建立扶持機制,力爭今年規上企業數控化應用面達45%(2016年40%,承辦全國“數控一代”現場會)。同時,大力發展紡織、鞋服、食品、建材等產業的智慧裝備和工業機器人。
二是加快新技術擴散應用。引導傳統產業跟進石墨烯、可穿戴設備、智慧家居、大資料、納米材料等新技術,積極推進“互聯網+製造”,策劃建設石墨烯產業園(基地),推動晉江、華僑大學、福師大泉港石化學院、信和等4家石墨烯研究機構,與龍峰、柒牌、勁霸、貴人鳥等一批企業共同合作開發,在防起球功能新面料、抗菌鞋墊等成果基礎上,增加新的特殊功能、功效,提升附加值。
三是實施品質品牌提升計劃。創建全國品質強市示範城市,支援企業創牌護牌購牌,使“泉州製造”迅速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