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北望神州 > 正文
精準施策 江西脫貧攻堅顯成效
本刊記者 陸豐 實習記者 葉智婷 [第3399期 2017-08-14發表]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脫貧攻堅作出新的部署,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江西省各地各部門自脫貧攻堅整改工作部署以來,凝聚共識,全省上上下下行動起來,全力以赴奪取“十三五”脫貧攻堅第一戰的全勝,營造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大氣場,譜寫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贛鄱華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本刊推出觀察報道文章,反映江西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初步成效和良好態勢。
 
九江市現有國家貧困縣1個(修水縣),省級貧困縣1個(都昌縣),“十三五”貧困村333個,截至到2017年7月12日,全市仍有46941戶貧困戶、152752人貧困人口未脫貧。
 
近幾年來,九江市委、市政府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第一民生工程和頭等發展大事來抓,認真落實黨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決策部署,始終貫徹脫貧攻堅“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確保可持續”的工作思路,嚴格按照“產業扶貧是關鍵、就業脫貧是出路”的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工作舉措,狠抓責任落實,不斷提升脫貧攻堅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取得了一定成效。從2017年至2020年,九江市計劃用4年時間實現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其中2017年計劃脫貧4.7697萬人、退出99個貧困村;2018年計劃脫貧5.0259萬人、退出97個村;2019年計劃脫貧3.6451萬人、退出42個村;2020年計劃脫貧1.8148萬人。
 
圖為九江市委宣傳部為幫扶村九江縣新合鎮利民村捐贈圖書儀式。
 

實行“四道保障線”健康扶貧

 
眾所周知,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導致農村人口貧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江西目前貧困人口113萬,其中因病致貧佔45.3%,城鄉居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時有發生。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決策部署,早在2016年8月,江西出台了《江西省健康扶貧工程實施方案》,並在全省範圍內全面推行精準扶貧醫療保險。同年11月,江西省扶貧移民辦、省衛計委、省人社廳、省財政廳、省民政廳等部門通力合作,為貧困人口建立起基本醫保、大病保險、補充保險、醫療救助“四道保障線”,織密貧困人口醫療保障網,收效明顯。
 
“四道保障線”中的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已實現100%全覆蓋,人人都享有,另外的疾病醫療商業補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兩道保障線主要針對貧困人口設置。政府按每人每年不低於90元的標準,為貧困人口購買重大疾病商業補充保險。貧困人員住院和門診特殊慢性病醫療費用,經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補償後,還可由商業補充保險進行補償。“四道保障線”的設立,大大減輕了群眾看病就醫的經濟負擔,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
 
此外,江西還試點先診療後付費制度。在試點地方,貧困患者住院不需繳納預付金,減輕貧困患者墊資壓力。目前,江西開展先診療後付費縣級醫院的比例達到74%。與此同時,江西部分地方還實行“一站式”結算制度。貧困患者在定點醫療機構“一站式”綜合服務視窗,就可以得到基本醫保、大病保險、補充保險、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服務,方便貧困人口及時獲得各種補償。據介紹,目前,江西實現住院“一站式”結算的縣級醫院比例達到69%。
 
江西還將實施健康扶貧工程“三個一批”行動計劃,從今年起至2020年,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三個一批”要求,組織對患有大病和長期慢性病的貧困人口實施分批救治,將健康扶貧落實到人、精準到病,推進健康扶貧工程深入實施。
 
江西在已有政策的基礎上查漏補缺,每年遴選一些發病率高、治療效果好、費用可控的重大疾病納入保障範圍,先後針對白內障、兒童唇齶裂、兒童白血病、兒童先心病、重性精神病等5種重大疾病實行全省免費救治,對尿毒症血透、聾兒人工耳蝸植入、婦女宮頸癌、乳腺癌、愛滋病機會性感染等5種重大疾病貧困患者實施免費救治,有效緩解群眾因病致貧返貧問題,並成為江西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完善大病救治體系的突破口。自開展重大疾病免費救治工作以來,江西累計救治重大疾病患者78.5萬人,無論是免費救治的病種數量,還是患者數量,在全國各省份中都是最多的,而且未發生過一例醫療糾紛。
 
特別關注的是,江西在全國率先實現省級地方立法,頒佈《江西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條例》,並制定《江西省醫療糾紛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處置流程(試行)》等配套措施。中央深改組在2016年10月份的《改革情況交流》上,專門以“江西健全六大機制化解醫療糾紛 從應急處置向長效治理轉型”為題,充分肯定了江西省依法調處醫療糾紛的經驗做法。
 
前不久,記者走訪了江西省人口最多、地域最廣的設區市—贛州,贛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健康扶貧工作,在城鄉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政策的基礎上,創新精準扶貧舉措,提出了在全市實施城鄉貧困人口疾病醫療商業補充保險政策,構築起了“四道保障線”兜底保障政策,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貧、因貧返貧問題,取得了“扶貧物件得實惠、醫務人員受鼓舞、黨委政府得民心”的工作成效。
 
總之,江西實行“四道保障線”以來,貧困人口重大疾病的自付比例控制在總花費的10%以內,大幅提高了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障水平。2016年,全省因病致貧戶數由2015年的29萬戶減少到18.2萬戶,減幅37%,佔全省脫貧戶數的44.73%,得到國家衛計委的肯定。江西“精準施策助力健康扶貧”還被評為2016年度全國“推進醫改、服務百姓健康”十大新舉措,成為全國唯一連續八年每年一項重大改革舉措入選的省份。
 
據了解,今年,江西部分地區在探索“第五保障線”,如於都縣的“健康暖心工程”、石城縣的“再次補償”,等等。
 
▲全南縣開展豐富多彩的電子商務培訓班
 

構建“全民觸網”電商扶貧

 
近年來,江西以“互聯網+精準扶貧”為理念,大力發展電商脫貧工程為抓手,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特別是農村電商發展,將發展農村電商作為推進精準扶貧的重大戰略,鼓勵農村青年、返鄉大學生、農民等開展電商創業和電商扶貧,促進農村“全企入網”“全民觸網”。
 
記者從全南縣委宣傳部了解到,全南縣依靠電商扶貧開拓出致富新路徑。借力“互聯網+”,構建電商平台,助力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故事,每天都在全南上演。該縣散落深山的農民,一手持鋤頭勞作,生產農特產品;一手按滑鼠,網上銷售,搭上脫貧“快車”。該縣依託山人家、薯動力等電商龍頭企業,推行“電商企業+基地+貧困戶”“網點+基地+貧困戶”的形式,“訂單化”收購貧困群眾的農特產品,帶領貧困群眾種植農特產品,如皇菊、紫薯、蓮子、山藥、酸棗,通過一條光纖走向海內外。為了提升貧困群眾發展電商產業能力,該縣還開展電商培訓26期,培訓貧困戶846人次,手把手指導操作技能;根據貧困群眾意願和產業發展實際,請專業技術人員,開發構建電商平台;構建覆蓋縣、鄉、村三級電子商務服務網路和物流配送體系,實現電商扶貧全覆蓋。目前,全縣參與電商扶貧的貧困戶有752戶,直接從事電商、微商的貧困戶434戶。
 
隨“互聯網+扶貧”的推進,貧困地區的脫貧致富路越走越廣。截至到2016年11月,江西省60%以上的縣(市、區)建立了電商產業園、電商創業孵化基地,電商銷售額連續三年實現翻番增長,有力帶動了農民就業創業、貧困戶脫貧致富。據了解,今年1-5月,江西全省共幫助5.68萬名貧困戶,實現增收735.2萬元,其中包含通過銷售農產品增收533.8萬元,通過勞務分紅等實現增收201.4萬元。截至目前,全省總共建成電商脫貧站點1432個,建設電商縣級運營中心63個、倉儲配送中心48個,扶植和對接產業合作社329個,帶動1.6萬名貧困戶實現就業或參與勞務實現增收。
 
總之,網絡扶貧是全國脫貧攻堅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重大舉措,為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供了新方法、新路徑。通過網絡扶貧行動可讓更多群眾用上互聯網,讓更多農副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向大市場,還可讓山的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讓貧困地區群眾增強致富本領,激發貧困地區內生發展動力。
 
▲永新縣蓮洲鄉溶溪村安居家園
 

構築“作戰攻堅圖”體系扶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扶貧開發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行動指南。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吹響了“十三五”脫貧攻堅總攻令。
 
據了解,2016年江西完成76萬人脫貧,全省貧困人口下降到113萬,貧困發生率降至3.3%,比2015年底下降2.4個百分點,貧困地區農民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繼續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達到9,110元,收入增長率達11%左右,減貧年度目標超額完成。
 
消除貧困是一場持久戰,必須要有堅實的政策支撐。2016年11月,江西省人社廳出台了《江西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精準扶貧行動計劃》,決定“十三五”期間在全省人社系統將大力實施就業促進、創業扶持、社會保障等“五大扶貧行動計劃”,採取20條政策措施,幫助全省200萬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儘早脫貧,共奔小康。
 
立足江西省情,各縣結合貧困實際情況,出台實施相應政策。例如,為了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準掌握扶貧政策,熟識工作流程,瑞金市精準扶貧攻堅戰領導小組組織編印了《貧困戶政策管家》折頁2萬餘份。《貧困戶政策管家》折頁內容包括健康扶貧“四道醫療保障線”報賬流程、“雨露計劃”補助申報流程、“產業扶貧信貸通”貧困戶個人、農業、企業、家庭農場和農戶合作社貸款流程以及臍橙、油茶、露天蔬菜、大棚蔬菜種植獎補政策,扶貧車間、危舊土胚房改造、雨露計劃、技能培訓、教育扶貧、保障扶貧、金融扶貧、電力扶貧、法律扶貧、新農村建設等政策。同時,明確政策落實責任單位和諮詢電話。《貧困戶政策管家》政策齊全,辦事流程簡潔,一目了然,方便掌握,受到貧困戶的歡迎。
 
近日,記者從永新縣了解到,在今年2月,永新縣制訂了《永新縣2017年脫貧攻堅分區作戰工作方案》,設立總指揮部,將23個鄉鎮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大戰區”,一套班子負責一個戰區,建立“總部統攬、分區作戰、鄉鎮攻堅”作戰體系,“1+4+N”攻堅模式就此形成。
 
簽訂“軍令狀”,壓實攻堅責任。縣、鄉(鎮)、村主要領導擔任戰區指揮人員和戰區成員,層層明確作戰陣地和任務。在此基礎上建立戰區例會制度,各戰區每月召開至少一次協調會,把脈會診存在的問題,即時提出解決方案。各戰區你追我趕、比學趕超,催生了“人大代表在路上”“委員在行動”等一系列活動。
 
掛出“作戰圖”,推行集團合圍。建立縣、鄉、村三級精準脫貧作戰室,將台賬、制度上牆,形成上下貫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集團合圍”機制。同時,把6月定為“無會月”,將星期六定為“脫貧攻堅工作日”,運用“互聯網+”,建立以“脫貧攻堅四大戰區指揮部”微信群為龍頭的戰區、鄉、村三級作戰1000餘個微信群,及時傳達精准脫貧政策,部署工作。實行“倒計時”,緊扣脫貧目標,細化戰區計劃,倒排工期、梯次推進,按季度確定產業扶貧,規範合作社運行,完成信息核實和數據庫建立;聚焦“八大指標體系”,夯實基礎設施建設等一系列任務,確保對表對標,精準拔寨。
 
三年來,永新縣共減貧8929戶、37474人,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667元增至8,460元,榮獲2016年度江西省農業農村工作先進縣、吉安市脫貧攻堅工作第一名。
 
此外,記者從今年《2017年江西省政府工作報告》了解到,2017年江西要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深入推進十大脫貧攻堅工程,全年完成70萬人脫貧、1000個貧困村退出、6個貧困縣摘帽。2017年2月,江西省井岡山市正式宣佈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標誌脫貧攻堅開局之年首戰告捷。
 
 
 
 
 
 


經導全媒體矩陣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54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