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上宣佈,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是黨中央、國務院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2013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2015年天津、廣東、福建3大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2017年3月,遼寧、陝西、河南、浙江、湖北、四川、重慶7大自由貿易試驗區相繼掛牌成立。截至2018年初,中國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已經形成了“1+3+7”的空間分佈格局。11個自貿試驗區均勻而有序地分佈在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華南和西南地區。除了有共性的政府職能轉變、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金融開放、法治化建設等領域的制度創新要求和目標外,各自貿試驗區基於地理優勢和產業特點建構的功能定位都各有特色。如上海自貿試驗區旨在進一步探索中國的金融開放創新;廣東自貿試驗區突出粵港澳深度合作目標;福建自貿試驗區則彰顯對台特色;陝西自貿試驗區回應國家的“一帶一路”政策;遼寧自貿試驗區為東北工業基地轉型提供經驗探索;浙江自貿試驗區則在海洋貿易制度創新上充當排頭兵。由此可見,國家的自貿試驗區建設已經從2013年的初期試點階段進入到加速推進階段。自上海掛牌三週年,天津、廣東和福建掛牌兩週年以來,四大自貿試驗區發揮各自的優勢,在跨區域通關便利化、跨區域服務貿易投資合作、跨區域金融服務創新等領域均獲得一定的成效。

▲2017年7月10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陜西省楊淩、寶雞考察。圖為2017年7月10日,在陜西自貿試驗區楊淩片區綜合服務大廳,李克強與正在辦理業務的群眾親切交談。(新華社圖片)
上海自貿試驗區促進長江經濟帶區域通關一體化發展
為了更好地將上海自貿試驗區海關創新經驗運用到長江流域,2014年9月起,海關總署分兩輪啟動了長江流域大通關體制改革。鑒於制度複製存在的困難,改革需要一定的“着陸期”,通關一體化改革首先在長三角區域推進。第一批啟動了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合肥五個海關通關體制改革。第二批在長江中上游啟動,南昌、武漢、長沙、重慶、成都、貴陽、昆明7個海關正式加入。在十二個海關內註冊的外資企業可以自由地選取申報、納稅、放行地點,實現“一地註冊、全域報關”,手續更便捷,通關成本更低,整個長江黃金水道的通關能力大幅度提升。
廣東自貿試驗區深化粵港澳合作
前海自貿片區與香港現代服務業聯動發展。為了深化與香港服務業的合作,前海管理局內設香港事務處專門對接與港聯動發展。2016年前海片區港資背景企業達到4233家,港資對前海建設貢獻作用凸顯。在法制化方面,前海首創“港籍調解”和“港籍陪審”制度。在投資管理方面,制訂了前海版的“負面清單”。對包括港籍高端人才僅按照15%徵收個人所得稅。在金融方面,2016年12月“深港通”正式啟動,全國首家CEPA框架下港股控股公募基金公司落戶。
橫琴自貿試驗區則積極配合澳門“一中心—一平台”建設,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截至2016年底,在橫琴片區註冊的澳資企業累計達到766家。為促進與澳門之間要素的便捷流動,目前橫琴口岸已實現24小時通關,澳門單牌車進出橫琴政策在粵澳合作聯席會議上已簽署《協定》。橫琴口岸啟動“一機一台”改革,提升通關效率30%。在粵澳合作產業園方面,第一批33個入園項目逐步落地,第二批項目正在籌備中。建成的澳門青年橫琴創業谷,已吸引134個項目團隊入駐,其中93個澳門項目。
南沙自貿片區利用位處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點的地理優勢,亦加快推進與港澳的經貿投資合作步伐。“廣州南沙粵港澳深度合作區”建設被列入粵港合作會議重點工作清單;“推動南沙建設,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被2016年粵澳合作聯繫會議列入為會議議題。目前南沙片區港澳投資企業約為952家,總投資額為148.24億美元。其中澳門投資企業共13家,總投資額約為2.1億美元。投資領域主要涉及航運物流、金融、科技創新等。
天津自貿試驗區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天津自貿試驗區已經推出《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八條舉措》,包括:增強天津口岸功能提高區域服務水準;複製推廣進口商品保稅展示交易模式;支持企業利用自貿賬戶開展境內外融資;發揮融資租賃優勢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為企業“走出去”搭建高水準服務平台;與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對比互補試驗;支持河北省探索建設自由貿易園區;增加資訊溝通加強人員往來共用改革紅利。天津還通過天津港與京津無水港的聯動增強三地經濟的聯繫。目前,天津港已經在京津冀地區建立了北京朝陽、平谷和河北石家莊、張家口、保定、邯鄲6個無水港,港口的交通、口岸、保稅等功能向京津冀區域更深更廣延伸。
福建自貿試驗區深化對台經濟合作
為了凸顯對台特色,在投資便利化方面,對符合條件的台商投資福建自貿試驗區內服務行業的資質、門檻要求參照大陸企業,而且允許台灣地區身份證明文件的自然人到自貿試驗區註冊個體工商戶,毋須經過外資備案。在貿易便利化方面,福建自貿試驗區率先將進口台灣食品農產品檢驗檢疫工作向前延伸,建立食品農產品品質安全溯源管理。在食品農產品輸入自貿試驗區時,進一步降低抽檢比例,檢驗檢疫放行平均時間減少5~6天。此舉在大幅度提升口岸通關速度之餘,還吸引了台灣商品通過福建自貿試驗區口岸進行中轉。在金融開放方面,福建自貿試驗區三個片區全面啟動了對台跨境人民幣業務試點,允許區內金融機構與台灣地區銀行之間開設新台幣同業往來賬戶,辦理多種形式結算業務等。在法治化建設方面,2015年底海峽兩岸仲裁中心在平潭片區成立,該中心聘請了40多名台灣仲裁員,台資企業可以選擇台灣地區的仲裁員裁決糾紛。
(作者是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經濟學博士後、副研究員;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