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國際舞台 > 正文
金磚組織成功擴員 中國作用至關重要
文 ︱ 張介嶺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第3551期 2023-08-31發表]
 
▲當地時間8月24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約翰內斯堡出席金磚國家同非洲國家及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這是與會領導人集體合影。(新華社圖片)

8月22日至24日,第十五次金磚峰會在約翰內斯堡桑頓會議中心舉行,峰會圍繞“金磚國家與非洲:促進相互加速增長、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多邊主義的夥伴關係”這一主題展開,討論了金磚擴員、促進本幣結算等重大議題。

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成立以來,五國領導人共進行了14次會晤和9次非正式會晤,合作基礎日益牢固,合作領域不斷拓展,逐漸形成了以領導人會晤為引領,以安全事務高級代表會議、外長會晤等部長級會議為支撐,在經貿、財金、科技、農業、文化、教育、衛生等數十個領域開展合作的多層次架構,其影響力早已輻射全球各地。值得稱道的是,自2009年以來,金磚五國風雨不動,每年都舉行峰會,從未間斷。除普京這次因不可抗原因沒有親身赴會外,沒有哪位領導人缺席過任何一次峰會。

 

金磚擴員中國作用至關重要


當地時間8月24日上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召開特別記者會,宣布邀請沙特、埃及、阿聯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亞正式成為金磚大家庭成員。此前,南非外交部長潘多爾在《烏班圖》廣播電台的一個節目中透露,金磚國家已就擴員問題達成一致,並通過了一份檔案,闡明了申請成為金磚成員國家的審查原則和程式。

這六個國家均為當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其江湖地位多少有點“春秋五霸”或“戰國七雄”的味道。其中,沙特、伊朗、阿聯酋是歐佩克重要成員國,都來自海灣地區;阿根廷是拉美第三大經濟體,有“世界糧倉和肉庫”之稱,也是拉美主要礦業國之一;埃塞俄比亞是非洲經濟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擁有豐富的礦產和水資源,被稱為“東非水塔”;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同樣有豐富的石油和礦產資源,在阿拉伯、非洲及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據南非官員透露,截至本次峰會召開前夕,已有超40個國家表達希望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意願,其中,阿根廷、衣索比亞、阿爾及利亞、古巴、埃及、印尼、伊朗、泰國和越南等23個國家的領導人正式表達了加入金磚機制的意向,入場券一票難求。

事實上,從吸納南非加入開始,中國一直是金磚擴員的積極推動者。為了滿足全球南方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訴求,2017年,中國在廈門峰會上提出了“金磚+”合作模式,旨在推動進一步加強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對話和合作。同時,為更多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加入金磚組織創造條件。去年六月,習近平主席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中明確表示:“引入新鮮血液,將為金磚合作帶來新活力,也將提升金磚國家代表性和影響力。”“應該推進這一進程,讓志同道合的夥伴們早日加入金磚大家庭。”

中方的態度是一以貫之的。近年來,無論是在雙邊,還是在多邊外交活動中,中國領導人多次談及金磚擴員問題。在這次約翰尼斯堡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閉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在《深化團結合作 應對風險挑戰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致辭中再次闡明瞭中方的態度:“20多個國家正在叩響金磚的大門,中方真誠歡迎大家加入金磚合作機制!”

 

擴容有望加速“去美元化”進程


目前,金磚國家國土面積佔世界領土總面積的26.46%,人口32.4億,佔世界總人口的41.93%。2005年,金磚五國GDP全球佔比不足10%,2021年大幅升至25.24%,佔七國集團 GDP總額的60%,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佔全球經濟的31.5%,高於七國集團的30.4%,已然成為全球GDP增長的主要引擎。

另一方面,數據顯示,金磚組織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代表性嚴重不足。2022年,五國在世界銀行的投票權只有14.06%,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總量也僅為14.15%,與其經濟體量很不般配。從某種角度看,全球“去美元化”速度取決於金磚國家的擴張速度。有理由相信,隨着越來越多的國家的加入,金磚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佔比將進一步上升。屆時,這些國家要求改革全球金融秩序的願望將更為迫切。從中長遠看,或將重塑全球地緣政治格局,挑戰美元的霸權地位。

從這次峰會宣言的相關表述看,金磚國家“去美元化”努力的大致路徑初露端倪。峰會前夕,南非亞洲及金磚事務特使阿尼爾·蘇克拉爾接受彭博社採訪時透露,此次峰會將討論深化成員國之間在貿易中使用本幣的問題,其中重點是建立共同支付系統等議題。同時,此次峰會可能還將討論成立一個技術委員會,以考慮籌劃潛在的“共同貨幣”。

出人意料的是,這次南非金磚峰會發布的《約翰尼斯堡宣言》只是強調鼓勵金磚國家同其交易夥伴在開展國際貿易和金融交易時使用本幣,並責成相關機構推進金磚國家本幣合作、支付工具和平台的研究,但未提及會前備受關注的金磚國家建立“共同貨幣”議題。

對金磚國家而言,要加速“去美元化”,最有效的路徑或是創立類似於歐元的“單一貨幣”,但金磚國家內部政治生態各異,經濟實力不對稱,地緣戰略利益不同,迄今尚無國家表示願意放棄本國貨幣。加之,成員之間對創立“共同貨幣”還有不同看法,像歐盟那樣建立一個金磚央行挑戰巨大。

所幸為降低匯率波动和交易成本,金磚國家已開始試驗在成員國之間用本幣結算,以促進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儘管目前規模仍較小,也出現了一些難以回避的問題。無論如何,金磚國家擴大本幣或其他貨幣結算,為成員國提供一種獨立的、穩定的支付手段,減少對美元的過度依賴,有助於節省美元兌換成本,規避美元匯率和美聯儲貨幣政策波動對經濟的影響,符合金磚國家和全球南方國家的根本利益。

當然,擴大本幣結算還有不少障礙需要克服。關鍵是各成員國能否心往一處想。在談及金磚組織時,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直言:“這是一個非常多樣化的國家集團……在關鍵問題上有着不同觀點。”毋庸諱言,金磚成員國要加速“去美元化”進程,應進一步增信釋疑,從大局着眼,妥善處理分歧。


經導全媒體矩陣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52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