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露營”這一生活方式逐漸升溫。帳篷、天幕、折疊桌椅、野外炊具等露營產品銷量倍增,形成了“露營熱”的風潮,帶動露營經濟與戶外用品產業的高速發展。圖為5月18日,顧客在寧波市北侖區一家戶外用品商店內挑選商品。(新華社圖片)
從今年開始,內地社交媒體上關於“露營”的熱搜持續不斷,微博上“露營”相關內容總提及量在今年1到10月,超5842萬,總互動量超1.95億。2022年10月較1月,微博上“露營”相關帖文增幅超1402%,據攜程數據,2022年1月至4月上旬,通過攜程報名露營遊的用戶數量是2021年全年的5倍以上。露營儼然成為內地民眾的一種生活方式,而這種休閒方式變革所帶來的,則是數以百億計的消費新“風口”。
露營經濟成為文旅消費新“風口”
露營熱潮來臨,露營對裝備的需求也順勢帶動了相關產品的熱銷。據京東消費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4月,露營類產品成交金額同比增長245%。帳篷等露營標配產品的行情自然不必說,據內地媒體報道,以帳篷為主營業務的牧高笛(603908.SH),從4月至5月10日這一個月內,股價漲超100%;野餐類產品成交額同比增長297%;戶外營地車成交額同比增長13倍;天幕成交額同比增長326%……
除裝備外,露營場地的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4年至2021年中國內地露營營地市場規模從77.1億元增至299億元,該報告更預計今年市場規模將達354.6億元。
此外,露營熱所衍生的龐大市場也正逐步吸引資本入局,2021年至2022年年中,內地露營相關企業融資事件至少有4起,其中,2021年11月,剛成立一年的露營地品牌“大熱荒野”連續獲得兩筆天使輪融資,融資金額均超千萬;2022年4月,戶外裝備品牌挪客Naturehike也完成近億元融資。
而對於露營熱能否“持續”的問題,內地觀點普遍看好。據《2021-2022年中國露營經濟產業現狀及消費行為數據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內地露營核心市場規模達747.5億元,帶動市場規模達3,812.3億元,報告還預計,在2024年,內地露營帶動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
“露營熱”之下暗藏衍生危機
內地露營熱度高漲,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衍生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其中,配套服務跟不上所導致的露營安全問題,成為限制產業發展的頭號障礙。
內地很多露營地未經開發,尤其在內地一些網絡社交平台上,常有博主推薦五花八門的“小眾”露營地攻略,這些露營地有的位於偏僻鄉村,暗藏安全隱患;有的未經開發,基礎設施滯後。不少露營者在社交平台被“安利”,去到現場後卻大呼受騙,甚至還出現了因露營者缺乏安全意識和專業裝備,導致身陷險境的報道。此外,由露營者不規範的露營行為所帶來的安全隱患,也屢屢見諸報端,據內地媒體報道,在一些網紅露營地,節假日後,遍地除了遊客留下的垃圾外,更時常會發現草地上營火燒地的痕迹,試想如若火種沒被及時清走,隨時會釀成山火慘劇。
“(內地)同樣有人管理的海邊營地,是要收費的,而且海面一眼望過去有不少垃圾。”熱衷於露營的羅小姐告訴記者,疫情前自己在香港以及廣東省沿海城市都有過露營經驗,但她認為,在內地,即使是經過開發的相對成熟的商業營地,相比香港康文署轄下設施齊全的免費營地,仍暴露出收費不合理、缺乏規範管理等問題。羅小姐說,在內地經過開發的營地,在節假日經常出現人滿為患的情況,前任遊客遺留的垃圾,以及營地中舉步維艱的遊客密度,都給露營人士帶來了不好的體驗。
香港經驗可借鏡
在香港,露營自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流行,目前已成為港人重要的休閒娛樂活動之一。經過數十年發展,目前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郊野公園內,有41個免費露營地點,遍布全港。
據行山發燒友在社交媒體撰寫的網誌,香港最早的露營記錄,要追溯到1915年,當時“香港童子軍總會”(現稱童軍總會)有成員開始參加露營。
後至上世紀60年代,露營活動在香港開始普及。1967年,港英政府斥資成立各類青少年中心、推廣包括露營在內的青少年課外活動,旨在消耗青少年多餘的精力,“引導青少年走上正途”。自此,露營成為香港的一種風潮。據《香港工商日報》的報道,1969年夏天,整個暑假期間共有約3萬人上山露營,甚至連時任港督戴麟趾爵士也要上山,訪問新界若干營地以表重視。
同樣是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也面臨着“露營熱”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及遊客人身安全問題。為減少露營衍生事故的發生,港府於1976年正式實行《郊野公園條例》;並於1977年6月劃定第一批受法律保護的郊野公園範圍,包括城門、金山、大潭、獅子山及香港仔等,又指定了部分法定露營地點。到1980年7月,香港在郊野公園範圍內,已有19個康文署轄下的免費指定露營地點。
而按最新版《郊野公園條例》,港人若在指定地點露營外,未經批准即在郊野公園或特別地區露營、建立帳幕或臨時遮蔽處,可能面臨最高五千元的罰款及最高監禁一年的刑罰。
以公眾泳灘及公園為例,這些由康文署管理的地方,雖然無明確的條例列明露營犯法,但康文署發言人指,康文署轄下所以地方,除指定露營地點如創興水上活動中心等地方以外,一律不准露營,否則會面臨數千元的罰款及行政拘留等處罰。
與此同時,香港漁護署制定了明確的《郊野公園遠足安全指引》,並在近年來,拍攝了一系列普及安全知識的視頻短片,讓公眾用最簡潔明了的方式,了解露營的安全隱患及注意事項。
解決完基本的安全問題,配套設施及營地管理在香港也逐步提上日程。目前,香港康文署轄下41個免費的公共營地均有一套規範化的登記管理流程,遊客入住及退房都需登記在冊,每個露營位最長連續登記時間為7天,如營地內人員趨於飽和,後續遊客即無法入園紮營。登記制度在保證營地不會人滿為患的前提下,也為遊客遠足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財產安全保證,很多遊客在紮營後,即可輕裝上陣,將大部分行李留在營地帳篷內,與親朋前往附近的行山徑享受遠足、騎行的樂趣。
此外,香港康文署轄下營地配套設施成熟,營地內有帶桌椅的野餐點、燒烤爐、垃圾箱、淋浴間、廁所及小商店,所有設施均有專人負責衛生清潔工作。有的露營地甚至設有排球、籃球等運動場或坐落在公共泳灘旁,供遊客漫步沙灘或進行海上沖浪,讓遊客足不出營地,即能與親朋度過愉快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