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原創熱文 > 正文
《獅子山下的故事》熱播,“獅子山精神”到底是什麼?
實習編輯 王妍琦 [ 2022-06-24發表]
臨近香港回歸祖國25週年,電視連續劇《獅子山下的故事》定於20日每晚9時30分在港播出,香港各界對於這部即將開播的時代大劇也充滿期待。

《獅子山下的故事》由胡杏兒、謝君豪、李治廷和黃覺等眾多演員主演,以一家香港市井茶餐廳為舞台,兩代好友家人為視角,反映香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時代變遷,展現港人在逆境中不畏艱苦、團結奮鬥的“獅子山精神”,讓觀眾在懷舊情懷中更加體會到香港和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骨肉親情。

 
圖片來源:劇照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週年,除了《獅子山下的故事》,還有多部不同視角、長度製式的“回歸劇”。

TVB就推出5部單元劇和1部系列劇,包括一集容量的《我的驕傲》《究竟天有幾高》《母親的乒乓球》《神奇的燈泡》《曙光》和長達15集的《回歸》,以香港社會不同人物的生活和奮鬥為主題,立體呈現回歸祖國這25年來的生活,涉及亞洲金融危機、抗擊非典疫情等大事件。

但是常常掛在大家口中的“獅子山精神”是什麼樣的精神呢?為什麼在香港第五波疫情時,TVB會邀請群星再唱《獅子山下同心抗疫》這首歌呢?

 
獅子山(特區政府新聞處圖片)

首先,獅子山,作為香港地標之一,高495米,因外表像獅子而得其名,在九龍不少地方都可望到。

而香港人說的,“獅子山精神”,又稱為香港精神,“獅子山精神”源於70 年代的港台電視劇《獅子山下》及其同名主題曲。

該劇集反映當時港人生活艱苦,但憑著同舟共濟,可以渡過種種困難,再靠個人努力工作,自己及家人的生活最終可以改善。

歌詞亦以正面積極的人生態度, 以“刻苦耐勞“去面對和解決困難:“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我哋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獅子山下》這首歌流行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香港大街小巷,深入人心,可說是香港精神的原始藝術版本。刻苦耐勞,拼搏向上,自力自強,堅毅不屈、鍥而不捨,同舟共濟都是“獅子山精神“草創期的正向元素,前四者是在艱困時期協助個人面對困難,克服困難,解決困難的態度及德性,冋舟共濟是群體合作的倫理價值。這些都是個體及群體能以生存的關鍵因素,因此可稱之為生存價值。解決三餐溫飽,晚上有瓦遮頭,是一眾庶民的宿願,亦是絕大多數港人生存的主軸。港人相信個人只要努力,是不會挨餓的,不單不憂兩餐一宿;只要刻苦勤奮,自力自強的人終會出人頭地,成為成功人仕。

所以,“獅子山精神”在港人心裡是不可替代的,也正因如此,在第五波疫情最嚴重之時,TVB力邀群星來獻唱《獅子山下同心抗疫》,正是為了鼓舞士氣,齊心協力。

隨著時光的流逝,被遺忘的有很多,但是,在香港,一定不會被遺忘的,就是——獅子山精神。

 



經導全媒體矩陣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52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