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原創熱文 > 正文
香港特區第六屆管治團隊女官員數量大增,有人工資三級跳年薪增百萬
本刊記者沈雨青 [ 2022-06-22發表]
中央人民政府6月19日根據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的提名,任命第六屆香港特區政府主要官員。

不過,不知道大家在看報導時,是否會和小編對各類特區政府的一些“專有名詞”產生困惑?

例如,到底如何界定“香港特區政府主要官員”?

主要官員中,為什麼有一部分人屬於脫離公務員行列的問責官員,有一部分仍屬於公務員?

為什麼審計署署長成為了特區政府的主要官員,但諸如衛生署、屋宇署署長,卻並未納入主要官員行列……

那麼首先,聽小編給大家科普一點背景資料。

在第六屆特區政府的26名主要官員中,3位司長,3位副司長以及15位政策局局長屬於問責官員而非公務員。

警務處處長、廉政專員、審計署署長、入境事務處處長、海關關長則仍然屬於公務員行列。

 

問責官員為什麼不是公務員?


香港特區政府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在2000年的《施政報告》裡,提出要研究和引入一套新的主要官員問責制度。

根據問責制度,特區政府最高層的官員,包括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和律政司司長,以及所有政策局局長,全部都列入了“問責制”範圍,在問責制度下,這些官員將不會是公務員,而是以合約方式聘用的問責主要官員,年期為五年。

問責制下,問責團隊的官員須承擔全部責任,甚至在其負責範疇的事宜出現嚴重失誤時下台,他們也可能因嚴重的個人操守問題或不再符合《基本法》的有關規定而離職。

 
第六屆特區政府主要官員合影 特區政府新聞處圖片
 

那麼,跟問責團隊重合度極高,但又不完全相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主要官員”又是哪些人呢?


根據香港《基本法》, 特區政府中的所有司長、政策局局長,以及屬於部門首長的廉政專員、審計署署長、警務處處長、入境事務處處長和海關關長,都屬於特區政府主要官員,經由行政長官提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任命。
 

最後一個問題,審計署署長為何特殊?


根據《基本法》第五十八條規定︰ “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審計署,獨立工作 “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審計署 ,獨立工作,對行政長官負責。 ”

因此,審計署署長也須經由行政長官提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任命,成為特區政府主要官員之一。

所以,按照以上概念,在第六屆特區政府管治團隊的26人中,女性佔6位,佔約四分之一,是歷屆特區政府最多。

相信這對發揮女性獨特作用,女性參與落實“愛國者治港”,服務社會和婦女事業有積極鼓勵作用。

 

政府6月19日公佈第六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主要官員名單。圖示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前排右二)與候任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前排左二)、候任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前排右一)、候任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前排左一)、(後排左起)候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候任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候任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候任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候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候任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候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和候任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合照。 (特區政府新聞處圖片)

科普完大背景,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6名備受關注的女性官員的待遇情況。

 

有人工資“三級跳”


1、候任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

主要官員中,有4名立法會選委界議員榜上有名,其中包括51歲的麥美娟,她服務地區多年,曾任六屆葵青區區議員,自2012年起擔任立法會議員至今。

 
麥美娟(特區政府新聞處圖片)

現在,她將從立法會轉跑道加入政府,出任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

據悉,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早前接納獨立委員會建議,下屆政府的局長月薪會回復至每月35.7萬元。所以成為問責官員後,她的薪酬亦會“三級跳”,由10.3萬元大增至35.7萬元。

不過,加入問責團隊後,除特首和司長外,其他問責官員不享有非實報實銷的款額。

也就是說,麥美娟將不再享有作為立法會議員的,每年不超過225,970元的非實報實銷酬酢及交通開支償還款額等“可申請發還的費用”。

2、候任教育局局長:蔡若蓮

蔡若蓮現年55歲,加入政府前從事教育工作20多年。她自2017年起出任教育局副局長至今。

 
蔡若蓮(特區政府新聞處圖片)

按上文所述,若下屆政府局長月薪為35.7萬元的話,那麼相比副局長20餘萬元的月薪,蔡若蓮每月也將漲薪10萬元左右。

3、候任房屋局局長:何永賢

何永賢現年57歲。她自2020年起出任建築署署長至今。

 
何永賢(特區政府新聞處圖片)

何永賢於1992年加入政府任職建築師,於2009年晉升為總建築師,2012年晉升為政府建築師,2018年出任建築署副署長。

相比署長每月十餘萬元的薪資級別,出任局長後,她的月薪將增至每月35.7萬元。

 

有人從常任秘書長(公務員)轉為局長(問責官員)


2002年7月1日實行主要官員問責制之後,原本的政策局局長級官員便不再屬於公務員,而原來公務員隊伍中的“局長”角色則改稱“常任秘書長”,不過常任秘書長和問責制局長不同的是,常任秘書長屬於公務員且不受行政長官改選影響。

1、候任發展局局長:寧漢豪

寧漢豪現年58歲。她於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出任地政總署署長。 2017年起出任發展局常任秘書長(規劃及地政)至今。

 
寧漢豪(特區政府新聞處圖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寧漢豪在2019年已經晉升為首長級甲一級政務官,也就是說,按照公務員事務局的公務員薪級標準,她月薪應在30萬上下。

2、候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

與寧漢豪相似的,還有從公務員行列中的政策局常任秘書長轉為問責團隊中的政策局局長的楊何蓓茵。她現年57歲。她自2020年起出任公務員事務局常任秘書長至今。

 
楊何蓓茵(特區政府新聞處圖片)

此外,她於2008年出任公務員事務局副秘書長,2012年出任運輸署署長,2017年出任教育局常任秘書長。
 

紀律部隊中首現女性首長


值得一提的是,何珮珊這位現任以及下任海關關長,也是特區政府成立後的首位女性海關關長,要知道,女性在紀律部隊中出任首長級別官員,在香港並不常見。
 
何珮珊(特區政府新聞處圖片)

據悉,何珮珊現年54歲,她自2021年起出任海關關長至今。此前,她於2010年晉升海關監督,於2013年晉升海關高級監督,於2017年晉升海關助理關長,並於2019年晉升海關副關長。


經導全媒體矩陣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52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