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封面專題
外媒速覽
專家論壇
特別專題
觀察時評
財經透視
記者連線
熱點追蹤
區域聚焦
北京視角
台海觀瀾
國際舞台
香港財經
繁體
/
简體
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期
按年份期數:
請選擇年份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期數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首頁
>
熱點追蹤
>
正文
全球城市大比拼,香港實力大不如前
本刊記者 莊紓 [ 2021-01-18發表]
【香港經濟導報網訊】
香港和深圳毗鄰而居,實力相當。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實力強勁,而近年來深圳扮演經濟發展急先鋒的角色後來居上。究竟哪座城市更勝一籌,一直是爭討不休的話題。在去年年末一份全球城市評價報告中,這種拉鋸之勢更是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2020年12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聯合國人居署合作研究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滲透人類文明的時空》發佈。作為《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系列的第6部,報告利用指標體系和客觀數據,詳細評價了1006個全球城市的競爭力狀況,從中不難分析出中國城市競爭力發展格局。
我們快來看看港深兩地及中國其他城市在全球城市中的比拼情況吧!
全球綜合經濟競爭力 深圳>香港
報告顯示,全球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前20強的城市分佈如下:
(編者製圖)
本次有三個中國城市進入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二十強,其中,深圳排名第九,而香港則遺憾位列第十一位。上海緊隨其後,位居第12位。從這一排名看,深圳相比香港確實略勝一籌。
全球城市競爭力各指標一較高下
報告中注明,本次數據的收集經過了近半年反反復複地搜索與整理,獲得了較為理想的指標覆蓋度。其中,城市經濟競爭力顯示性指標體系及數據來源如下所示。
中文報告截圖
為了說明這一排名的可靠性,另有諸如當地要素、生活環境、營商軟環境、營商硬環境、全球聯繫等城市經濟競爭力解釋性指標體系的細項排名。仔細分析,不難發現港深兩地究竟差別在何處。
從當地要素指標上看,香港與深圳的主要差別在於青年人才比例指數,即圖中紫色部分。報告指出,年輕且高素質人口是要素競爭力的核心,在當地要素各項指標中變異係數最大,影響最明顯,其高低決定當地要素競爭力的高低。
中文報告截圖
以營商軟環境來看,北京超過香港排名世界第二,香港居世界第六。營商軟環境對競爭力的影響越來越重要,主要包括社會安全指數、市場化指數、開放度指數、產權保護指數、大學指數、經商便利度指數等。其中,開放程度是決定營商軟環境競爭力的關鍵。
相比之下,營商硬環境包括交通便捷度、機場設施、電力、網速等因素。就該項指標而言,中國城市僅有上海進入前20排行榜,位列16。
另有一全球聯繫度的指標,在2020全球疫情的情況下顯得尤為特殊,其考察因素包括航空聯繫度、金融企業聯繫度、科技企業聯繫度等。而受新冠疫情影響,科研人員聯繫將成為全球聯繫的重要支撐。
2020,全球聯繫面臨巨大挑戰,可能成為全球城市競爭力的主要短板。全球聯繫競爭力最強的城市,都是全球科技和金融中心。其中,中國有五個城市躋身全球前二十。上海排名全球第一,香港第五,北京第七,廣州十二,深圳十五。
全球可持續競爭力 香港扳回一城
在深港兩地的大比拼中,看樣子香港已然落敗。然而有趣的是,香港似乎在另一項指標上扳回了一局。
(編者製圖)
如表所示,全球可持續競爭力前10強的城市分別是東京、新加坡、紐約、香港、倫敦、巴黎、三藩市、巴賽隆納、深圳、大阪。深圳排名在後,香港穩居全國最具可持續競爭力的首席。不過應當看到,深圳在2019年的可持續競爭力排名為第19,此次上升10名,首次進入全球前十名。
可持續競爭分項報告顯示,經濟活力、環境韌性、社會包容、科技創新和全球聯繫等因素均影響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其中,經濟活力方面深圳入榜,在全球經濟活力指標前10強中排名第5,而決定這一指標的最重要因素就是青年人口數量。環境韌性上,香港更強,主要體現在污染治理水準和生態多樣性。科技創新方面,北京和上海位居全球前十,香港排名第十四。在開放度上,僅有上海入榜。
中國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整體低於世界平均水準,但頭部城市呈上升發展趨勢。中國可持續競爭力前10名的城市分別是香港(全球第4)、深圳(9)、臺北(24)、上海(33)、北京(47)、廣州(69)、蘇州(78)、南京(89)、青島(94)和武漢(102),十大城市均有上升。
研究發現,一方面,中國城市可持續競爭力內部差距較大,在291個樣本中,有5個城市躋身全球前50,9個城市躋身全球前100,30個城市躋身全球前200;同時,有157個城市位於全球500名以後,占比約54%。另一方面,中國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出現分化加劇。從5年變化來看,159個城市排名上升,占比54.63%;同時,也有130個城市排名出現下滑,占比44.67%。
粵港澳大灣區處中國領先地位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致力打造的世界級城市群,其發展成果也體現在報告中。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競爭力處於中國領先地位,並正在向世界級城市群靠近。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競爭力呈現深圳、香港、廣州三大中心引領狀態。具體地說,深圳全球排名第9名,香港全球排名第11名,廣州全球排名第42名。全球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尚有很大上升空間,競爭力指數總體均值為0.75,相較而言,東京灣0.94,三藩市灣0.86,紐約灣0.84。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整體呈梯度分佈。以3個百強城市為第一梯隊:香港(4)、深圳(9)、廣州(69)作為核心引擎;5個200強城市為第二梯隊:東莞(119)、佛山(123)、澳門(138)、中山(160)、珠海(194)作為中流砥柱;其他三個城市組成第三梯隊:惠州(296)、江門(390)、肇慶(487)作為重要支撐。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平均得分為0.482,顯著高於全球平均水準的0.316和中國平均水準0.269,也優於國內的杭州灣區0.404和環渤海灣區的0.452。但與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和東京灣區等國際灣區0.7以上的得分比較,粵港澳大灣區與國際先進灣區差距較大。從灣區內部來看,核心城市香港(14)、深圳(30)和廣州(40)的科創指數都超過0.7,世界排名均在40以內。
經導全媒體矩陣
微信
微博
FaceBook
網站(江西頻道)
網站(台海新聞中心)
眾志成城戰疫情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閒話大灣區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486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進出口商品
名稱與編碼中英文查詢
中國海關統計諮詢服務
廣州會計師事務所一覽表
經導系列雜誌-《同心》會刊
經導系列雜誌-《文化深圳特刊》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
友情鏈接:全球商報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