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台海觀瀾 > 正文
兩岸具足共識 加入WHA方可水到渠成
台灣輔仁大學兩岸關係學暨國際關係學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第3544期 2023-05-25發表]
世界衛生大會(WHA)於5月21日至30日在瑞士的日內瓦舉行一年一度的會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5月9日發布聲明,呼籲世界衛生組織(WHO)邀請台灣參與本年度的會議,他表示強力鼓勵WHO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讓台灣能貢獻所長。法國外長柯隆納於17日也表示,法國贊成台灣參與WHA,認為台灣的加入將帶來附加價值。儘管台灣獲得包括美國、法國、日本等國的一些聲援,最終一直到WHA本年度會議開幕,台灣仍無法獲邀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可見聲量並非台灣獲邀參與的必要條件。因此若無立足“九二共識”的兩岸諒解,任憑台灣爭取到多少國家的支持,要期盼能獲邀參與WHA,恐仍將是不可能的事。
 

連續8年獲邀背後的善意互動


事實上,台灣自 1997年開始爭取加入世衛組織為會員,均未能如願,後來改用“觀察員”身份,求取參與世衛大會;到了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宣示立足“九二共識”,才得以改善兩岸關係,恢復雙方協商機制,並且逐漸拓展台灣的全球參與空間,同時透過兩岸的磋商與溝通,在獲得大陸的理解與支持之下,才促成位於日內瓦的世衛組織秘書處發邀請函給馬英九當局的衛生署長以“觀察員”身份使用“中華台北”名稱,率團參與一年一度的世衛大會,並且連續8年接獲邀請函率團前往參與。

再進一步言,台灣之得以如願參與世衛大會,是經歷一段曲折的努力過程。先是2008年5月28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一次“胡(錦濤)、吳(伯雄)會”,針對時任國民黨主席的吳伯雄訴求台灣要有合理的全球空間,時任中共總書記的胡錦濤善意回應指出,恢復兩岸協商後,可優先討論台灣參與世衛組織活動的問題,相信會有智慧找到可行的方式。到了2008年底,胡錦濤發表對台六點講話時,考量到馬英九上台後已把2009年5月間是否能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衛大會,視為檢測大陸對台善意之首要指標。

緊接著,時任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2009年3 月5日在全國人大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台論述,也因應兩岸和緩釋出對台善意。

然而,蔡英文自 2016年1月16日勝選至5月20日上台,一直拒不承認“九二共識”,2016年台灣一直等到網路報名最後一天才收到 WHA第8次邀請函,但邀請函卻載明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案及WHA第25之1號決議此兩項大陸所主張的“一個中國”原則。為何會如此?2016年在當時即將卸任的馬當局的大力爭取下,大陸在最後關鍵時刻仍於5月上旬促成WHO發邀請函給馬當局,等同做足面子給承認“九二共識”的馬當局,此舉無異是大陸方面刻意對蔡英文暫且“聽言觀行”以觀後效。

但是後續一年來,兩岸關係卻更漸行漸遠。蔡當局為能持續參與WHA,使盡全力全面“攻堅”,就在這期待與等候之際,蔡英文反而提出兩岸關係“三新”主張,明確回應陸方她本人並不存在“沒有完成答卷”的問題,也使得時任國台辦主任的張志軍對此表示兩岸關係不是往好的方向發展。

 

“中華台北”參與就是“賣台”?


然而,十分弔詭與矛盾的是,蔡當局與民進黨似乎是“換了位置,就換了思維”。回顧 2009 年時任衛生署長的葉金川率團首度出席WHA,在日内瓦被綠營青年軍批為“賣台”,蔡英文也力挺“賣台”指控;第二次是2010年由時任署長的楊志良率團參與,綠營立委們痛批以“中華台北”名稱參與WHA,是“矮化”台灣。既然以“中華台北”參與就是“賣台”,則蔡當局2017年傾力爭取參與,不就等同於在爭取“賣台”?

尤有進者,美國高官及國會多年來的力挺,讓蔡當局信心大振,認為“世界老大”登高一呼,其他國家焉有不從的道理。可惜事與願違,美方多年來竟然既未帶頭提案、也未連署提案。

再進一步言,台灣不能獲邀參與世衛大會的關鍵因素,在於缺乏兩岸共識,而非支持台灣的聲量不足。換言之,如果兩岸獲得諒解或默契,其他會員國必然樂觀其成。由此體現,會員國間的共識,實乃植基於兩岸間的共識。
 


經導全媒體矩陣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52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