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看自疫情爆發以來,民進黨的施政從口罩之亂、疫苗之亂、快篩之亂,到論文門、柬埔寨豬仔、殺警案,即隨處可見的缺水缺電,民進黨何曾真正履踐其當初“清廉改革愛鄉土”的承諾。圖為台北市民佩戴口罩出行。(人民視覺圖片)
前民進黨立委鄭寶清正式登記參選桃園市長,劍指兼黨主席的蔡英文“為一己之私打破創黨精神”,再次替年底桃園市的選情掀起一陣波瀾。民進黨林智堅因論文門事件退選,創傷尚未復原,鄭寶清即加入戰局,不啻另一把利刃,惟鄭寶清的參選能否成為桃園紛亂選情的新變數,各界相當關注。然而,鄭寶清的參選,無疑是對民進黨當權派的一記當頭棒喝。選民正好可藉由鄭寶清的參選,看清往昔民進黨強調的“清廉、改革、愛鄉土”之黨魂,如今還剩下多少?
民進黨縣市長提名
派系傾軋不斷
民進黨此次縣市長提名過程可謂爭議不斷,整個提名作業不但遭外界批評為“黑箱”,也埋下綠營內部的矛盾與價值路線之爭。雖說民進黨此次縣市長選舉提名作業都由“選對會”號稱採“民主機制”決定,但實際上所謂“選對會”的決定,也只不過是為蔡英文一人的決定背書而已。鄭寶清是民進黨“元老級”的桃園在地政治人物,經營本屆市長選舉很久,卻因黨主席蔡英文沒收初選,扼殺黨內民主而喪失爭取提名的機會。蔡英文以一人意志提名前新竹市長林智堅參選桃園,於林的兩本碩士論文都涉嫌抄襲並遭兩所大學撤銷碩士學位後,竟還下令全黨硬挺,堪稱是對民進黨創黨精神的羞辱。林智堅退選後又提名挺抄襲的鄭運鵬,蔡英文為鞏固權力而不顧是非,鄭寶清才會宣告“新黨外運動”,希望回到建黨初心。
鄭寶清甫宣布參選桃園市長,就被瞬間湧入的綠營側翼施以各種抹黑,民進黨當權派不去思考鄭寶清出走的原因,一心只想打掉這個民進黨的“背骨”。鄭寶清日前登記參選,喊出恢復“新黨外運動”,這對許多老黨員而言,應該是心有戚戚焉,因為民進黨目前所作所為,均在維護既得利益者,此為昔日民進黨抗爭的對象和主要訴求。當年創黨人士出錢出力、清廉勤政、熱愛鄉土的創黨精神早已不復見,長期派系傾軋爭權奪利,政客明星化、政治演藝化取而代之,民進黨已成為一個愈來愈失去理想性、派系鬥爭惡質化的政黨,利用媒體、網軍帶風向,意圖矇蔽民眾、遮掩真相。民進黨墮落到這種地步,稍有價值理念的人都會感到羞與為伍。鄭寶清說,他參選最大的理由,就是“要讓民主的火種留下來”,足以戳破蔡英文的失德失能。
蔡當局“清廉”無蹤、亂象頻現
回顧往昔民進黨的崛起,肇因於國民黨的“失能”,故以“清廉改革愛鄉土”的口號,迅速獲得台灣民眾的認可。但後來自2016年蔡英文上台以來,逐漸腐敗失能,渾然將“清廉改革”四字束之高閣。又發現“抗中保台”是其能永續執政的護身符後,於涉外上傾力拉攏美日,不惜將台灣置於有戰爭風險的邊緣上,“愛鄉土”反成了“犧牲鄉土”。試看自疫情爆發以來,民進黨的施政從口罩之亂、疫苗之亂、快篩之亂,到論文門、柬埔寨豬仔、殺警案,即隨處可見的缺水缺電,民進黨何曾真正履踐其當初“清廉改革愛鄉土”的承諾?尤其蔡英文上台6年多,進入任期尾聲卻沒收初選,違背民主價值與人民的託付,緊握權力只為避免自己跛腳,還想指定繼任候選人選。甚至甘冒管制網絡言論的大不韙,率爾提出《數位中介服務法》,許多理念偏向民進黨的意見領袖紛紛反對,許信良、呂秀蓮等民進黨元老也對蔡英文的治理方向提出針砭,由此可見一斑。
要言之,對民進黨而言,此次桃園市長選舉非贏不可,目的不是為了服務與建設桃園,而是為了保送鄭文燦去當閣揆,甚至兼可“卡賴(清德)”。民進黨的選戰策略,充斥着其黨和一己的權力算計,卻很少考量民眾的需求。鄭寶清射出參選這一箭,射的是民進黨和蔡當局的失德失能,卻是正中紅心,而鄭寶清的參選,選民看到的不是“背骨”,而是民進黨權力在手,連抄襲的都能挺,卻置基本程序正義於不顧。一言以蔽之,鄭寶清的參選,凸顯所謂綠色執政、台灣價值,皆淪為蔡英文的“朕保抄襲、不保清”。鄭寶清未必能在藍綠格局下殺出重圍,但對民進黨的“假民主、真威權”,卻是重重一擊。民進黨內同志批判鄭寶清“背骨”,但就政治的初心而論,悖離民主價值的民進黨,才更“背骨”。無怪乎,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批評,民進黨這幾年都打着民主進步的大旗在反民主進步。
緊接着,來分析蔡英文的領導風格對民進黨年底及2024選舉的影響。台灣11月縣市選戰已進入白熱化階段,目前從民調聲勢上來看,似乎認為國民黨應可保持審慎的樂觀,能獲得比2018年11月的縣市選舉更佳的戰果。由於包括林智堅退選桃園市、柬埔寨詐騙案蔡當局危機處理不佳、“數位中介法”引發軒然大波,這些因素產生“共伴效應”,已讓民進黨選情不容樂觀。目前民進黨似乎只能穩住台南、高雄等二都,國民黨有坐三望四的可能,若國民黨真的搶下四都,對民進黨的黨內生態將產生極大的變化,甚至影響2024的布局。
蔡英文在其第一任期時,一度因許多政策與用人失當,導致民調重挫,因此在2018年的縣市選舉大敗,甚至在續任選舉前遭到獨派嚴重挑戰要換帥,差點成為史上唯一未能連任的台灣領導人。因此真正成為檢驗重點的,並不在第一次的縣市選舉,而是在連任後、卸任前的第二次“期中考”,亦即此次11月的縣市選舉,才是民進黨可能盛極轉衰的歷史拐點。在蔡英文獨攬大權、箝制民主自由、其統治集團厚植壟斷資源之下,似乎已難以撼動,但台灣各種民心躁鬱、病灶迹象,其實正在隱隱浮現,隨時會火山爆發。
民進黨“基本盤”或無以為繼
試觀民進黨原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退選後,最近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因免治馬桶政見成為話題中心。民進黨整體選情逆風,尤其大量流失的年輕選票在民調上開始顯現,若找不到喚回年輕人的解方,恐怕愈選愈艱困。目前台灣各縣市執政現況,已經是“(藍營)縣市包圍(綠營)蔡當局”,在國民黨多數縣市長爭取連任的情況下,民進黨參選人本就不易突圍。原本桃園市是綠營高層設定的領頭縣市,盼以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帶起“縣市年輕化”旋風,也確實發揮效果,但林智堅甫在桃園收服年輕人,馬上就發生論文抄襲事件,使得桃園年輕選票逐漸不表態,效應更擴散到其他縣市,民進黨只能轉攻為守,各縣市的目標退回“鞏固基本盤”。但民進黨高層卻是“基本盤”的迷信者,對桃園市、台北市均是如此。“年輕人”本是民進黨的“基本盤”,但隨着執政愈久,綠營已面臨各縣市年輕支持者嚴重流失,如今爭取年輕人支持的方法,竟只剩諸如推出公廁換免治馬桶的政見等,不僅淪為譁眾取寵,尚且引發極大爭議。
尤有甚者,民進黨鄭寶清違紀參選,號召群眾找回創黨精神,綠營側翼立馬痛剿前輩“背骨”。深綠學者施正鋒打抱不平,批蔡英文讓黨淪為競逐權與利的工具。蔡英文宣稱改造民進黨,結果卻是黨內民主腰斬,黑道金權喬事不斷,民主憲政奄奄一息。蔡英文用黨機器將鄭寶清開除黨籍,看似名正言順,但真正的對決卻在投票日。開除鄭寶清的算盤是:忠心耿耿的支持者,將一如往昔地封殺被除名的“叛徒”。換言之,民進黨開鍘鄭寶清,相當程度想讓綠營基本盤歸隊,但要爭取因民進黨執政包袱與論文門衍生的怨恨票回歸仍有所不足。民進黨對創黨元老鄭寶清祭出黨紀,與其說是拼選情,不如說是更為穩住全台陣腳。然而,此次民進黨打的如意算盤卻出現不同的結果,鄭寶清與民進黨提名的參選人鄭運鵬二人的民調竟是反常地在伯仲之間,意味其黨內仍有不少人對民主呼喚遭到鎮壓深表不滿。
再進一步言,民進黨若11月縣市選舉真的被國民黨搶下四都,即使能拿回幾席縣市長,蔡英文勢必跛腳,且可能得交卸黨主席職位,則將直接衝擊其決定2024接班人選的權力布局。除了各派系及大咖會為了搶佔後蔡時期最有利的戰略位置而有激烈的權力撞擊外,當前最具實力的賴清德也不會繼續低調沉潛,自會爭取和蔡分享權力及壯大系統的人馬的機會;而蔡欲扶植的陳建仁也可能由於蔡的跛腳,無力和賴清德在初選中較勁。尤其是若桃園也敗選,連原本的“大阿哥”鄭文燦在黨內的話語權都會受到衝擊,更遑論有掣肘賴的力量,只能徐圖後進。而民進黨若11月敗選,當然也凸顯蘇貞昌內閣的政策不被民眾認同,則內閣改組勢所必然,而黨主席與閣揆這兩個戰略高位,屆時又會引發中壯派的“正國會”系林佳龍與英系鄭文燦相互較勁,建構新一輪的權力平衡。
總之,蔡英文常向外賓暢談台灣是民主前線,但她開鍘鄭寶清卻令人懷疑,她把民進黨搞成民主進步的對立面,諸如台灣在民主化多年後,她查禁在野黨財產、關閉民營電視台、封存爭議的違法證據,堪稱全然開民主之倒車。若民進黨11月慘敗,蔡勢必跛腳,閣揆也必然更換,在僅餘的1年多任期,蔡仍會想方設法如何防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