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香港財經 > 正文
人民幣正在撼動美元霸權地位
本刊記者 梁帆 [第3543期 2023-05-10發表]
“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中國在努力增加人民幣的使用,而且我們還觀察到其合作夥伴開始越來越多地接受人民幣。”多倫多約克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葛列格里·金(Gregory Chin)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SWIFT的資料都顯示,在主要儲備貨幣和國際支付貨幣排名中,中國都僅名列第五,均在英鎊和日圓之後。然而,縱觀全球,從以人民幣買原油,到與俄羅斯和巴西的雙邊貿易,再到當地時間4月26日阿根廷將停止使用美元來支付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並轉而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近期國際上對人民幣的合法性或可信度的认可越來越高。中國官方最新的資料顯示,3月份跨境交易人民幣收支的金額首度超越美元,成為中國跨境交易中使用最廣泛的貨幣。
 

美國在金融支付方面缺乏創新力


追溯美元霸權史,各路金融學派眾說紛紜,但大概的通識便是一戰結束後美元逐漸取代英鎊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美國的金融技術領先於英國。得益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發展,美元市場的參與者通過電報、電話聯繫成交,效率成倍提高,從而最終令美元霸權地位形成:二戰結束前夕,44個國家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鎮簽署了《布雷頓森林協定》,確立了以美元和黃金為基礎的金匯兌本位制。

視野拉回到今天的中國,通過中美之間金融技術客觀對比,在記者看來,歷史重演是極為可能的。第一,中國擁有規模比美國乃至整個西方都大得多的線上支付平台。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11億,較2021年12月增長781萬,佔網民整體的85.4%。

第二,自2020年4月開啟首批試點以來,目前中國的數字人民幣已經實現了發工資、公共服務繳費、發放貸款和跨境支付等多個場景的應用。根据最近半年數據,1.28億網民使用過數字人民幣。並且,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出台《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全力推動金融數字化轉型再提速,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數字人民幣的用戶將翻一番以上。

第三,全球198個國家,中國是其中128個國家的最大交易夥伴。如果算上地區,在233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是其中166個的最大交易夥伴。在巴西的外匯儲備中,人民幣已經超過歐元成為第一大外匯儲備。試問,倘若這些國家更多地將業務轉移到人民幣,美元霸權還會存在嗎?

反觀美國,聲稱自己是世界第一科技強國,在金融方面還始終依賴着傳統支付方式。目前,美國只有一個私營的自動清算所和由25家銀行組成的電匯運營商即時支付系統清算所,而截止22年底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最新資料,美國共有5129家銀行。

斯坦福大學著名金融經濟學家達雷爾·達菲(Darrell Duffie)抱怨道,“目前,當用戶刷信用卡或請求銀行電匯時,錢不會馬上轉帳,有嚴重的延誤,更不用說高額費用了。”顯然,美國在金融支付方面缺乏創新力,这也就意味着未來缺乏競爭力。

 

走出符合國情的人民幣國際化路徑


再言之,人民幣的國際化又何必走美元國際化的路子?要符合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就務必找尋符合中國國情的方式。在記者看來,其中一條路徑,便是通過中國央行為背書,與其他央行簽訂貨幣互換協議。這樣便可繞開貨幣國際化必須全面實行金融自由化的桎梏,亦規避了過度自由的風險,令貨幣國際化的過程高度可控。

新華社5月初的最新報道統計,截至2021年末,中國人民銀行已經與40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定,總金額超過4萬億元。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在29個國家和地區授權了31家人民幣清算行,覆蓋了全球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 

人民幣正在撼動美元霸權地位的客觀事實基本存在。對此,美國一直以來的“誰超過我,我就打壓誰”的魔怔心態屆時會不会再度發病?前不久白宮新聞發言人皮埃爾發出威脅稱,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在雙邊貿易中準備使用本國貨幣進行結算。“這種做法嚴重錯誤,誰敢動美國霸權、損害美國公民的利益,美國就將對其進行制裁。”所以,中國仍需高度警惕未來人民幣國際化的康莊大道上,有不懷好意之士通過做空、阻礙流通等手段衝擊中國的金融體系。


經導全媒體矩陣
海南瓊海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44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