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香港經濟強勢回歸。圖為香港維港景色。(本刊記者舒志勇攝影)
香港與內地1月8日實現首階段復通,亞太市場齊齊上漲。據美國財經媒體CNBC1月9日稱,韓國綜合股價指數上漲2.51%,領漲亞洲股市,科斯達克指數上漲1.48%。香港恒生指數上漲1.46%,科技股、旅遊和消費類股領漲。澳大利亞標普/ASX 200指數上漲0.6%。在中國內地,上證綜指上漲0.6%,深證成指上漲0.62%。
分析認為,受惠於通關香港經濟今年以較強姿態回歸,甚至可能是十多年來首次超過競爭對手新加坡。
香港2023年經濟強勢回歸
據彭博社1月9日報道,在2022年經歷自2019年以來第三次經濟萎縮後,香港2023年的經濟強勢回歸,經濟師紛紛上調他們的經濟預測。
彭博社對12名經濟師的最新調查顯示,香港2023年經濟增長的中值預估為3.3%,高於2022年11月25名經濟師的2.7%預測。彭博社稱,大量遊客湧入對香港來說是好消息,將重振因疫情受損的行業,從酒店、餐飲公司到投資和財富管理公司。
“我們看到香港經濟正在好轉,但真正的影響可能到2023年下半年才能看到。”穆迪分析公司的經濟學家赫倫·林表示。他預計香港今年的GDP將增長3.8%,其中10月至12月的季度增長率將達到7.7%。
2022年,新加坡經濟增長了3.8%,由於美國和歐洲可能陷入衰退,依賴貿易的新加坡今年的經濟增速可能受到影響。彭博社預測,2023年新加坡經濟將增長2%。這意味着,香港的經濟增速有望自2008年以來首次超過新加坡。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及研究部總監龐溟表示,香港作為高度外向型的開放經濟體,在本地疫情形勢改善和社交距離措施放寬的背景下,經濟活動的復甦尚不足以明顯持續拉動經濟企穩反彈。在優化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措施的推動下,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較強的內地訪客赴港旅遊、消費,有望強力提振香港的酒店住宿、飲食、零售、娛樂和本地觀光等行業,有利於香港本地零售業和消費市場的修復、回暖。
另外,評級機構惠譽國際預計,香港經濟將由去年收縮2.8%,扭轉為今年增長2.2%,明年增長幅度加快至3.5%。惠譽大中華區主權評級主管費安德稱,內地重新對外開放,將成為重啟內地和香港經濟的重要因素,即使港府今個財政年度錄得巨額赤字,也毋須下調香港評級。
目前惠譽確認香港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為AA-,評級展望穩定。費安德表示,即使港府錄得巨額財赤,但港府仍有大量賣地收入,加上有多達四卻分之一的預算是來自企業利得稅收入,由於有巨額財政儲備緩衝,因此不會影響目前該行對香港的信用及主權評級。
香港總商會:香港仍然是全球最佳營商地之一
香港總商會高級經濟師莊仕杰預料香港受惠與內地通關,今年GDP增長可望達3.8%,本港除可恢復與旅遊相關的經濟活動外,加上去年基數較低,令今年回彈幅度潛力較大。總商會總裁梁兆基相信今年第二季起零售業有明顯反彈,料零售銷售增長至10%。但由於內地人消費模式向網上轉移,始終難回復疫情前水平。
總商會預測,本港通脹將由去年1.9%,增至今年的3%;失業率至年底回落至3.3%;商品出口增長為4.5%。總商會指出,香港要應對疫情之餘,亦面臨其他挑戰,包括利率上升及全球需求轉弱等不利因素,令家庭消費和企業投資受壓。與內地通關將有效推動經濟迅速復甦。梁兆基認為,初步階段復甦依舊相當疲弱,若能有新一輪消費券拉動氣氛,相信今年下半年的經濟會更加好轉。
外圍方面,梁兆基坦言,美國在高通脹的情況下,聯儲局今年會持續加息,美國息口到5%或見頂,香港利率會跟隨美國利率,惟短期受流動性影響,未必每次加息步伐都一致。
總商會發表年度商業前景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企業招聘趨勢與2021年調查結果大致不變,約34%受訪公司表示計劃在未來12個月增聘人手。不過,55%受訪企業認為《施政報告》中提出的吸引人才措施仍不足夠。技術人才短缺致使企業難以物色合適人選,令增聘人手的計劃受阻。總商會認為香港需要妥善而有效的人才相關專案,否則將難以維持全球競爭力。
隨着香港已恢復通關,並與國際重新緊密連接,香港總商會相信現在是時候向投資者傳達清晰的訊息:香港仍然是全球最佳營商地之一。我們亦要全力展示香港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