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香港打工仔普遍埋怨職場缺乏流動性,令他們上位難。不過,最近情況有變,移民潮來了,而上位潮也來了,名校、“神科”更易入;中層空缺大增,企業出高薪招新人,或加薪留人。說真的,流動本來是好事,新血可以取代舊血,人才輩出,留港發展者都開開心心上位。
出現升職加薪潮
記者認識一位資深物業投資者邵逸文,他對記者表示,目前有特別現象,就是移民潮下現升職加薪潮。他指出,近期受移民潮影響下,越來越多移民減價盤湧現,樓市氣氛漸差。人們擔心香港人才流失,市場未來或缺乏承接力,樓價相信將會每況愈下。不過,他最近幫數名友人處理按揭事宜時,發現很多人升職加薪,按揭借貸能力大幅上升。
他透露,這幾名升職加薪的友人分別從事IT、銀行、金融等行業。其中一位原本月薪2.9萬元,升職後大幅加薪至4.2萬元,加薪升幅高達45%。本來需要由未婚妻作擔保人才可承造9成按揭,購入400至450萬元物業上車,現在以自己收入,便能承造9成按揭,購入490萬元或以下之物業,而選擇範圍更多,未來更打算讓未婚妻購入多一個物業作收租用途。
邵逸文表示,港人移民潮對失業率有所影響,因移民港人會被剔除於勞動人口外,使失業率下降。對留下來的人而言,變相有更多和更大的工作機會,不但競爭減少,而且更易升職。因此,就業人口供應減少,更多人收入上升,物業需求增加。而突如其來的升職加薪機會,有望加快年輕人上車及入市步伐。
IT人士變高端人口
在新上位潮中那些行業最受惠呢?以往資訊科技(簡稱IT)是厭惡性行業,惟拜移民潮及疫情居家辦公所賜,如今IT界求才若渴、挖角成風,分分鐘勝過金融才俊。
28歲的Ken(化名),過去一年他跳槽三次,人工累漲逾90%,更躍升大公司最年輕部門阿頭,公司其他部門主管平均年齡均為四、五十歲。
這位新晉NetworkManager坦言有壓力,但自信可應付,更立志儲夠經驗再升再跳,把握這幾年的上位潮。
據Venturenix統計,未來5年香港IT人才缺口高達10萬,移民潮卻令IT專才減少1萬至1.5萬名。今年4月業界招聘廣告高達9097個,人才缺口是金融行業3倍,促成薪酬暴漲。軟件工程師月薪可達8萬,網絡安全工程師、雲端工程架構師,更享百萬年薪。
Ken入行僅5年就做到經理,過去幾乎不可能。他對記者說,從沒想過,可以做到經理,他回想當年入行,純粹是因為DSE成績欠佳,當年選擇少,而且他對IT感興趣,經高級文憑接駁入理工大學,2016年修畢computerscience學位。“畢業時IT低迷,屋企人覺得我唔會搵到好多錢。”
他第一份工月薪17000元,需通宵達旦、四出奔走替客戶裝機、解決疑難,行內俗稱vendor。兩年後轉職做in-house,雖有升職加薪,卻只是循序漸進,直至上年中開始搵工,被市場熱熾呼喚。第一跳加薪20%,三個月試用期未過,又收到另一個offer,叫價扯高10%,9個月後再被舊公司高薪招攬;三次挖角都由獵頭找上門。他說:“他不打算移民,去第二度未必搵得返呢個人工、呢個職位。”(去第二個地方未必能找到這種工資和職位的工作)。
據他觀察,過去一年不少大學同學都頻繁“跳槽”、陸續上位;就連只有一兩年經驗的新鮮人,待遇亦由2萬倍增至4萬。“如果你active搵工,基本上LinkedIn的inbox就即刻有很多人message你。”
Ken說得沒錯,記者的外甥去年在香港理工大學畢業後,很幸運地進入了李嘉誠旗下的公司,就因為移民潮,入職半年就加薪6000元。
資深獵頭人劉先生表示,現在是求職者主導市場,以往職場老闆囂張,不做就next,如今呢?一個ITcandidate可能手握4個offer。“例如一星期前‘acceptoffer’,今日打電話來說不做了,因為有第二個offer。”
他說,IT行業的挖角競爭日趨劇烈,以往有很多IT人可能十年都沒轉過工(換過工作),現在見到跳槽人工加到30%就想出來碰運氣。
未來五年“谷上位”及“高薪挖角”潮會繼續
上位潮與移民潮其實是一體兩面。人力資源學者、香港浸會大學管理學系教授趙其琨表示,真正有能力移民的,往往都是高級技術組別,包括經理、專業人士和技術人等中層,年齡大約是1975至1990年出世的Y世代。最細那批都30歲,已取得工程師、會計師等專業牌照,確實是人才、又年輕;而40幾歲那班人,更是公司中堅分子。反而55歲以上、最高管理層移民比例較少,這班人有物業、有積蓄、正享受生活,走的話成本很高。
換言之,人才斷層,斷在中高層。趙其琨比喻為膠水那層。“中層有專業資格、專業資歷,也熟悉營運管理,正是一個膠水粘住兩塊木,即上層和下層。”
商界感受尤其明顯。今年1月總商會調查報告指出,逾半移民員工都是中級及初級管理層,近七成介乎30至39歲,40至49歲則佔逾五成。趙其琨預料,未來五年,市場會繼續出現“谷上位”及“高薪挖角”潮。
“港漂”更易上位
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董事會成員謝汝康表示,兩年多來封關抗疫,加上移民潮,港人才流失,反之新香港人趁機積極“上位”,換血加速。
謝汝康對記者說了一個真實案例,近期他代表公司招聘一位投資關係負責人,職位要求對口中資機構客戶、10年經驗或以上,結果收到大量來自中資資產管理機構的履歷,大部分是港漂。他們刻苦,對中資情況了解。
謝汝康稱幾類工種已經出現類似情況,例如數碼市場推廣、金融科技、可持續發展、大灣區業務發展人員等。“這批上位港漂已經薪酬大漲,很多已經超越主管級待遇,這反映市場供求情況。”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港澳)布少明亦有同樣意見,他說,伴隨移民潮而來的是新的上位潮。他說,以“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科技人才入境計劃”6項入境計劃於2016年至2022年上半年間獲批來港人士計算,合共高達32.9萬人。這批新香港人可以補充流失的人才,更成為新上位的受益者。
他強調,是次《施政報告》等同於宣布大力搶人才,《施政報告》放寬置業限制將成為未來政府房策的主流方向,相信有關措施的落實,有助驅散市場的觀望氣氛,加快市民入市的決定,亦有助吸引現於香港工作,而又未成為香港永久居民的人才入市,尤其是已來港居住近5年或以上的人士,料會加快入市步伐,預計受惠人數高達18.4萬,為樓市帶來新的購買力,長遠更可吸引人才在香港落地生根,增加歸屬感。
他指出,根據經絡按揭資料顯示,今年第三季透過該公司轉介申請按揭的個案中,新香港人按揭申請宗數佔整體按揭申請比率連升兩季至近兩成半(24.5%),佔比為近幾年的季度新高。另外,今年經經絡辦按揭的新香港人客戶的平均購入樓價約1000萬元,如在舊機制下,以非香港永久居民身分置業時須支付合共30%即300萬元印花稅,但在新機制下,當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後,便可退回26.25%即262.5萬元的印花稅,稅款負擔大幅減少,有助提升他們在香港的歸屬感,讓他們留港打拼。
在大學教書多年的趙其琨亦有同感。他形容,內地生中有50%極進取,“絕對是有幹勁、有視野、有決心、對人生、事業有目標,絕對是上位潮的勝利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