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分行,5個計劃單列市分行在同一天集中掛牌。按照今年3月《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關於“統籌推進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改革”的部署,人民銀行新組建36個省級分行,從1998年起運行了25年的“大區分行”體制終結。
此前,7月2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新組建的36家省級派出機構,也統一掛牌,同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5個計劃單列市監管局。機構改革涉及的管理體制變遷,直觀折射了計劃單列市的特殊性。
財金直接對接中央
雖然5個計劃單列市行政級別低於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但前述36個省級分行、省級監管局,級別、權力、地位卻完全相同。在中央對地方下發的文件中,抬頭也往往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依次並列。
計劃單列市,是國家對一些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大城市,在財政預算決算、經濟社會發展計劃、重大項目審批等方面,從其所在省份中單獨列出,與中央一級直接掛鈎對接的一種管理體制。
計劃單列市在行政上依舊由所在省領導,但經濟社會方面具有相當的自主性。尤其在財政、稅務、金融、商務、海關、審計等經濟事務領域,計劃單列市享有省一級權限。譬如,計劃單列市的財政收支直接與中央進行央、地權限劃分,而毋須通過省財政。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兩地短暫地試驗過計劃單列市模式。改革開放之後,從八十年代起,計劃單列市模式正式鋪開。1983年,當時的四川省重慶市成為第一個計劃單列市。至1989年,在整個八十年代,先後共有重慶、武漢、瀋陽、大連、廣州、西安、哈爾濱、青島、寧波、廈門、深圳、長春、成都、南京等14個大城市,成為計劃單列市。
1994年,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發布關於副省級城市的文件,將上述14個城市,加上杭州、濟南兩市,共16個市明確為副省級城市。同時,取消省會城市的計劃單列模式,只有重慶、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等6市保留計劃單列市身份。1997年,重慶升格為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減少為5個,並一直延續至今。
對比直轄市與計劃單列市的架構,直轄市的局、區都是正廳級,計劃單列市的局、區都是副廳級,比前者矮半級。但局所轄的處,區所轄的街道辦事處,二者則平齊,同為標準的正處級。對應的,計劃單列市的局,相當於直轄市的副局;而計劃單列市的副局,則成為了一個低於直轄市副局卻又高於正處的特殊“夾層”,也被稱為“準副局”。
派駐機構平起平坐
與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對應,在中央部委派駐機構設置等很多方面,計劃單列市與省平起平坐。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等財經部委,其駐省機構與駐計單市機構權責一致。例如,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與廣東省分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青島監管局與山東監管局,國家稅務總局大連市稅務局與遼寧省稅務局,權力地位平等,互不統屬。
財政部派駐35個省一級監管局,包括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5個計劃單列市。(西藏由於採取特殊的中央財力支持政策,不設專門的財政監管局,而在四川監管局下附設西藏監管處。)
派駐機構並不都是按省對應設置,有些是實行跨省體制。如商務、審計等。審計署在地方派駐18個特派員辦事處。駐廣州特派員辦事處,負責範圍為廣東、福建兩省。但駐深圳辦事處則負責深圳市、海南省和港澳中資機構的相關審計事宜。兩個辦事處同級,均直屬審計署。
有些領域,計劃單列市甚至享有更高的地位。商務工作尤為明顯。商務部在全國派駐有16個省一級特派員辦事處。其中有13個設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有3個則設在計劃單列市。駐青島特派員辦事處負責加強聯繫山東省、青島市的商務工作。駐大連特派員辦事處則統領東三省的商務聯絡工作。這與青島、大連在當地的外貿龍頭地位有關。商務部駐深圳特派員辦事處則專注深圳一市的相關工作,是16個辦事處中負責範圍最小的,但其重要性卻不言而喻。對比來看,駐廣州特派員辦事處則負責廣東、湖南、貴州三省的商務聯絡協調事宜。
青島海關曾長期負責山東全省的海關工作,領導濟南海關、煙台海關兩個副局級海關。後來才將濟南海關升格為正局級,與青島海關平級,將山東省海關工作一分為二,各管半壁江山。
省內經濟重鎮升格計單市
國家層面有副省級計劃單列市,省級層面則有副廳級計劃單列市,亦都是在經濟方面具有特殊作用的城市。這些計劃單列市繼續接受所在地級市的領導,但擁有與地級市同等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直接與省級掛鈎。
如內蒙古的滿洲里市、二連浩特市,在行政區劃上分別隸屬於呼倫貝爾市、錫林郭勒盟。兩市的法律地位是縣級市,分別是對俄貿易、對外貿貿易的重要口岸城市。滿洲里還是全國最大的陸運口岸城市。兩市在1993年被確立為副廳級計劃單列市。
類似的還有青海省格爾木市、陝西省韓城市等。格爾木長期是全省的第二大城市,是青藏交通大動脈的交通樞紐,也是重要的礦業能源基地。1992年確立為計劃單列市,2000年升格為副廳級。2012年5月,韓城市被列為陝西省計劃單列市,該市是西北重要能源基地,也是陝西最大的鋼鐵工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