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導報網訊】
近來,美國科技公司OpenAI所推出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在全球引發人工智能的輿論熱潮,人們除了體驗使用這一先進聊天機器人所帶來的革命性變化,更對全球人工智能的發展前景充滿期待。由於中美兩國一直在人工智能領域處於第一方陣,實力旗鼓相當,因此,此次ChatGPT的推出被許多業界人士認為是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領先中國一步,但在未來該領域的競爭中究竟誰能夠勝出,暫時還無法判斷,因為,中美在人工智能領域你追我趕,一直相持不下,競爭進入了白熱化。
正是由於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快速發展並引發美國的恐慌,因此,美國近年來千方百計使出各種損招對中國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高科技企業進行打壓,甚至伙同其盟在全世界範圍內對中國高科技企業圍追堵截。必須承認,美國的損招特別是在高端芯片及其製造設備方面的封鎖的確給中國許多人工智能企業帶來困擾,延緩了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進程,但美國的打壓和圍追堵截卻無法阻止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強勢崛起,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中國正在全力以赴強弱項,補短板,美國有能力卡中國高科技企業脖子的時代恐怕很快就要結束。
從美國對中國芯片企業及其他高科技企業的圍追堵截教訓中,中國政府和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已經充分認識到,高端芯片等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所謂的全球芯片分工和全球芯片市場是靠不住的。因此,中國早已經痛下決心,一定要攻克高端芯片製造的難關。近兩年來,中國政府、產業界、科技界都在為中國芯片業的崛起積極行動起來,中國芯片產業鴻篇巨制式的布局已經全面展開。更令人欣喜的是,經過兩年來的努力,中國已經實現了28納米芯片成熟制程的量產和14納米先進芯片生產製造在技術上的重大突破,而且可以預期,中國在14納米芯片量產之後,7納米甚至更精密制程的芯片製造也將會不斷取得突破。屆時,美國企圖圍堵和遏制中國在人工智能和其他高科技領域發展的算盤將徹底落空。
必須看到,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中擁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和條件,據專家介紹,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存在著密不可分的相互促進的重要關係,在第四次產業革命的大背景之下,大數據是人工智能的基石,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支撐力,為人工智能提供“養料”,因為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主要都是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之上,大數據就好比各國擁有的礦藏,而人工智能就好比挖礦機和開礦者,毫無疑問,哪個國家的大數據資源豐富,應用場景廣闊,那麼,可供人工智能挖掘的礦藏就更多,從而,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速度就會越來越快,越來越強大,最終通過人工智能的發展可實現更大範圍和更廣闊領域的科技與產業創新。
首先,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經濟規模巨大而且仍然處於中高速發展進程中,尤其中國信息化水平較高,民眾參與信息化發展的熱情高漲,譬如,中國的互聯網網民已經突破十億,高居全球第一,這一規模將為中國大數據的形成提供源源不竭的資源;其次,中國產業門類齊全,是唯一完全涵蓋聯合國產業名錄的國家,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規模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指日可待,而且,中國國內需求強勁,市場空間越來越大,這都將為中國的大數據產生提供無限空間。再次,中國擁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和文化,十四億人的漢語語言及中國文化將讓中國大數據在互聯網時代獨領風騷,獨占鰲頭,完全可以形成與世界任何規模大數據相抗衡的中國大數據。特別近二十年來,中國現代通信產業已經積累了雄厚的技術基礎,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這一切都為中國大數據的規模化、多樣化、全面化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創造了極佳的產業條件。
更需要強調的是,中國大數據產業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大發展還擁有其他國家和地區不可能擁有的制度優勢,與此同時,中國每年畢業的近五百萬理工科類的龐大大學生群體能夠充分滿足中國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所提出的對各類各層次人才需求。展望未來,中國的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必將在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進程中展現巨大的創新能量與經濟發展動力,不僅幫助中國經濟在第四次產業革命浪潮下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全面升級轉型,而且將助力中國科技與經濟實現對西方社會的彎道超車,可以預期,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將會成果迭出,並始終處於與美國同台競技的全球第一方陣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