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特別專題 > 正文
經濟分析: 百業復甦 曙光初現
■ 本刊記者 何潔霞 [第3535期 2023-01-16發表]
▲專家均認為兩地通關有助本港經濟邁向復常,利好本港經濟及樓市。(本刊記者劉妍伶攝影)

為配合內地疫情防控的迅速放開,香港於2022年12月28日宣布於2022年12月29日起對抗疫措施作出重大調整,取消檢疫令、“疫苗通行證”、“限聚令”和入境強制核酸檢測,以及對密接者進行甄別等。香港各行各業都開始加緊準備,迎接全面通關復常。
 

憧憬全面通關  股市彈升


最先有反應的是股市,股市馬上彈升。大華繼顯執行董事梁偉源就認為,確切的通關時間表對股市有正面影響,料未來三至四個星期會見頂回落。他指出,由於內地已封閉接近三年,內地居民出遊意欲大。不過,通關後來港的人不會爆炸式增加,料港府方面會慢慢開放配額,明顯增長可能於農曆新年後再反映。

至於有國家例如日本收緊對內地及港澳旅客入境,梁偉源指,那些國家並不是完全停飛,料影響有限。他尤其看好領展(00823)及擁有海港城及時代廣場的九置(01997)、莎莎(00178)及友邦保險(01299)等。

駿達資產管理投資策略總監熊麗萍也指出,近日恒指變化不大,復常股升幅可能未必馬上反映,仍需視乎通關程度。

開關在即那幾只股可以期待呢?她說,內地透過恢復通關及改變防疫政策支持經濟及消費,內地消費相關股份包括旅遊、餐飲等料即時可受惠,而內地遊應比境外遊佔優,尤其快到農曆新年旅遊探親需求大,離境方面仍有很多限制,未必很快有實質效果,其中中國中免(01880)很受惠內地放寬防疫,公司主要在港口、碼頭及機場做免稅店,最大基地在旅遊熾熱的海南島,另於其他城市亦有免稅店,但股價由低位120多元已升了很多,宜待回落至210元才買入。另南航(01055)自疫情優化措施推出,已由4元多升至5元多,現於高位整固,短線升幅有限,可於5至5.2元買入中長線持有。內地餐飲股亦已升了很多,海底撈短期可於高位減持一部分。

另外,熊麗萍指,疫情已改變很多人消費習慣,內地人未必一開關即急於來港消費,可能為探親、商務較多,內地亦有很多旅遊選擇,故本地消費股短期未必可受惠,反而收租股如九倉置業(01997)受惠更明顯,另賣行李喼的新秀麗(01910)概念亦較強,其他如航空股國泰也可考慮。

 

新盤二手成交漸增


樓市方面,記者採訪業界,他們均認為有關舉措有助本港經濟邁向復常,利好本港經濟及樓市,有利新盤,成交增加。會德豐地產常務董事黃光耀稱,政府再度放寬防疫及社交隔離措施,可進一步落實復常準備,對本地經濟及樓市都有正面作用,已見近期一及二手市場成交漸見增加。

長實營業部首席經理郭子威表示,政府進一步放寬防疫措施,是本港經濟邁向復常的一步,對經濟有好處,但相信對樓市即時影響有限。他又說,準買家需要一個適應期才有信心入市,估計最快約半年。

中洲置業營銷策劃總監楊聰永表示,一系列措施對經濟活動回復正軌起直接積極作用,預期一手市場於春節後,交投量會明顯上升。

而二手市場方面,美聯住宅部行政總裁(港澳)布少明表示,政府短期內一再放寬防疫措施,等同於公布香港已復常,有助加速進一步與國內外接軌。隨着內地通關在即,相信會吸引大批內地旅客於新春期間訪港,刺激人財流通,令累積3年的內地買家購買力呈報復式反彈,加上本港第4季住宅交投冰封,本地購買力亦累積多時,布少明預計樓市會於新春期間爆發大陽春,交投的升幅會遠超之前幾次,料首季一、二手交投齊升,樓價回穩,甚至有力回升。

布少明相信在樓市大陽春刺激下,首季住宅物業的交投料會按季大幅回升,當中一手按季估計有力升約3.8倍至4000宗水平,二手則升約5成至重上1.2萬宗水平。樓價則會在成交回升的帶動下走向平穩,於大陽春期間甚至會反彈回升。

 

零售業需要時間復甦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認為,行業自2018年後經歷多重轉變,雖然最差時間已過,不過復甦道路漫長,現時仍未知通關的具體細節,加上內地爆發更嚴重的疫情,相信難以短期內復元,更直言“幾時完全復甦都唔知”。

謝邱安儀解釋,考慮到內地疫情嚴峻,即使兩地落實通關內地旅客亦不會立即來港消費,內地及香港均需時適應新常態。她又預計,2023年香港將有更多人外遊,本地市場表現繼續疲弱,而外地旅客要逐步恢復亦需時間,短期內零售銷售類別佔比不會有太大變動。不過她強調,香港作為免稅港,加上通脹與其他地區相比不算高,產品價格仍具競爭力,有一定優勢繼續吸引旅客來港消費。此外,近年零售行業在面對收入大跌、租金高企的情況下叫苦連天,謝邱安儀坦言,雖然租金較高峰期已回落二、三成,但零售商生意跌幅更深,個別行業更錄得高達六成的跌幅,情況至今仍是失衡。她續稱,通關消息公布後,業主已開始加租及要求簽署更長租約,零售商在過渡期有可能“頂唔順”,再次強調通關亦不等同生意完全復甦。

旅遊業終於見到曙光

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柏良指,3年疫情至今,業界終算看到曙光,但現在卻是最艱難時期,旅遊業及酒店業面對人手不足及資金鏈問題,目前難以恢復疫情前服務水平,單就人手不足方面,酒店業較疫情前缺少3成人手,即近萬人;而旅遊業更少近半人手。姚指,各行各業都在搶人手,形容業界在疫情間已“彈盡糧絕”,難以用高價作招徠,再加上部分已轉行的員工仍抱觀望態度。

姚柏良希望政府能支援業界復甦,例如設立復常基金助招聘人手,同時加強在本地培訓基層員工,增加勞動人口。

酒店業主聯會經理陳媛妍指,前線員工如執房、前台及餐飲等位置最缺人,若果通關時仍未能增聘人手,最壞情況可能有2至3成的房間未能投入服務,但認為“復甦唔會一下子,慢慢嚟會應付到。”

 

料飲食業出現報復式消費


現代管理(飲食)專業協會會長兼新光酒樓集團常務董事總經理胡珠表示,樂見政府取消多項防疫措施,惟現時最大挑戰是人手短缺,其酒樓必須立刻搶人才。胡指現在請人非常困難,出現“有價無人吼”的情況,例如樓面替工日薪1,000元也無人問津。他明言,通關後或會有現職員工告假回鄉探親,或令人手短缺問題進一步惡化,變成“有生意做都未能招呼”。

香港餐務管理協會會董兼龍圖閣負責人陳強表示,取消社交距離措施可擺放更多餐台做更多生意,預計短期上升10至20%,中長期或可回復至疫情前8成。取消疫苗通行證有助餐館精簡人手,不用再協助客人掃碼。

陳強相信,新政策有助吸引不符合疫苗通行證人士重臨光顧,加上港人消費意欲已被遏抑逾3年,以及農曆新年即將來臨,他估計市面將會出現報復式消費。


經導全媒體矩陣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39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