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特別專題 > 正文
無懼冷暖 高交會二十三載譜寫科技華章
Hi-Tech Fair has written a splendid chapter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23 years
■ 本刊記者 沈默 [第3509期 2022-01-03發表]
去年依舊是非常之年,受疫情影響,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姍姍來遲,最終在2021年12月27日在深圳與觀眾見面,本屆高交會也是後疫情時代背景下,數字經濟賦能未來發展的再一次高峰論道。

截至2021年,高交會已走過23個年頭。

1999年是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在當年首屆高交會的開幕式上,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親自出席並宣布“為了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技術合作,中國政府決定每年在深圳舉辦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

從深圳正式提出舉辦“高交會”,到199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專門召開了全國技術創新大會,做出了《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再到1999年10月5日~10日,首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成功舉辦,歷時僅一年有餘。

在1998年,深圳僅有唯一的一座國展中心(1萬平方米)供展覽使用,一年後,為首屆高交會而設的高交會展覽中心已圓滿完工,據悉,首屆高交會展覽面積達20200平方米,參展企業2856家,參展項目4150個。這期間,各項行政審批、土地報備、臨時展館搭建及宣傳工作緊密而有序地進行,深圳速度得以完美體現。

 

二十三載守正創新匯聚前沿力量


1999年,深圳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為819.79億元,2020年,深圳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8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5萬家,8家企業入選世界500強;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2.7萬億元,實現增加值9747億元,佔GDP比重超過35%,成為第一支柱產業與主要經濟增長點。這其中,處處包含高交會的積極影響。

二十三年來,無數初創企業在高交會的舞台上實現質的飛躍。 1999年,創辦騰訊剛一年的馬化騰帶着修改了6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出現在首屆高交會上,終於獲得企業第一筆風險投資,從此步入快速發展軌道。

同樣是1999年,創立僅3年的大族激光在4平方米的半個展位上,展出了唯一一台激光打標機,結果當年現場交易額達200多萬元。如今,連續二十三年參展高交會的大族激光已擁有數千人的研發團隊、多項國內外專利和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多項核心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二十三年來,無數前沿科技通過高交會進入大眾視野。2002年,第四屆高交會上展示出中國第一枚固體運載火箭――“開拓者一號”,運載火箭的驚艷亮相也預示着我國航空航天產業開始進入蓬勃發展期;2005年,無人機在高交會上初露鋒芒;2006年,中科研先進院院長樊建平呼籲發展機器人產業,此後,高交會連續9年舉辦“機器人專展”,有效催生和壯大深圳市機器人新工業,2017年深圳的機器人產值已超過1000億元,中國近年已成為支撐世界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2013年,第十五屆高交會搭建“網上高交會”常年交易平台,提供在線配對撮合和項目推薦服務,當年累計入庫項目已達16299個。 

在23年的歷史進程中,越來越多的中國高新科技從高交會走向國際舞台,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產品通過高交會在深圳落地、生根、成長。與深圳科技轉型息息相關的高交會,已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科技第一展”,中國高新技術產業“技術風向標”“行業風向標”與“創新風向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圳進入“雙區”驅動、“雙區”疊加、“雙改”示範的黃金發展期,相信高交會仍會無懼冷暖,譜寫科技發展的下一節華章!


經導全媒體矩陣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52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