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博雅論道 > 正文
“偶遇”構成的自我肖像——南非藝術家 Lee Du Ploy 繪畫展啟示
本刊記者 郭旭宏 [第3539期 2023-03-13發表]
【香港經濟導報網訊】
 

南非藝術家Lee Du Ploy(郭旭宏攝)
 
人的一生當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各種陌生的面孔,但轉過頭就會忘得一乾二淨。有人就做過統計,人的一生,會遇到約三千萬人。
 
數據是這樣計算出來的:假如一個人有80歲壽命,即有80x365=29200天壽命。以每天碰到1000個素未謀面的人來計算,這一生人便會遇到29200000人(接近3000萬)。
 
那一個人最多能夠保持幾個關係密切的朋友?英國牛津大學演化心理學家和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給出一個數字和一個假設:150人,其中關係最密切的不超過5人。這個答案被稱為“鄧巴數”,也叫“150定律”,指一個人維持緊密人際關係的人數上限;這個假設叫“社會腦假設(Social Brain Hypothesis)”。
 

Lee Du Ploy “Portraits”系列畫作(iisu Art供圖)
 
每天如此之多的“偶遇”,對我們來説意味着什麼?或者,它是如何構成我們的生命、生活的?在香港上環荷李活道233號203室的iisuArt Space(一束空間),呈現出藝術家Lee Du Ploy的20餘幅繪畫作品,主要為肖像作品及少量風景作品,向觀賞者講述了他的“偶遇”。
 
Lee説道:“有很多關於機緣、巧合、因果報應和命運的文章,我們在何處出生、為誰以及何時出生,所有這些都定義了我們的人生旅程。
 
我相信我來到香港是命中註定,我有幸在香港度過了這麼多快樂的創作歲月。
 
我的畫是關於生活故事和遭遇的。每天我們都會遇到一些人,他們提供了一些我們可以學習的東西。我喜歡認為,除了他們的身體物理性存在之外,還有一種潛在的精神連係……我的畫是關於這些相遇的,有時是富有同情心的,有時又不是那麼温和,但仍然很有趣。
 
所有這些‘相遇’造就了我的故事,進而成就了我的畫作。”
 
身為藝術家、心理醫生、治療師、作家的Lee,1944年於南非出生,童年時期赤腳行走在那片土地上,他感受到了無限的空間、藍天與自然。他於巴黎索邦大學、阿姆斯特丹的Excerpta Media學習心理學,在世界各地的多家診所工作過,並於15年前定居香港。
 
他對藝術的熱愛遠大於心理醫生這個職業,他在繪畫中得到自由與快樂。如Lee所言,他畫中的人物都是關於各種各樣的相遇,有些是過去他曾治療過的患者。那些人物通常只有面部及誇張的表情,直面觀眾的眼神,色彩鮮豔具衝擊力,甚至不是令人愉悦的。
 
Lee透過描繪人物深藏的情緒,焦慮、恐懼、不安或其他複雜的情感,講述每個人物背後的故事。無論是多麼平凡之人,都是飽含豐富的靈魂與鮮活的生命。其作品也啓示觀眾直面冰山下的另一個自己,探索潛意識及未知的自己。
 
是偶遇,也是重逢。遇見他人,照見自己。


經導全媒體矩陣
商聯通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52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